国内 ■ 两部门: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类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已于2020年3月17日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20年第1次委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提出,商业银行应对表内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表外项目中承担信用风险的,应按照表内资产相关要求开展风险分类。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类,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资产。 ■ CPI重返“2时代”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8%。专家表示,除受春节效应因素影响外,当前食品价格变化并未显示出超预期涨价迹象,预计春节过后随着供应恢复,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会逐步缓解。随着经济活动趋于活跃,服务业需求恢复相对较快,但能源、食品价格在保供稳价政策下有望保持稳定,支持物价总体水平继续保持温和可控。 ■ GDP十强城市新格局 GDP增速较快的十强城市中,工业的贡献作用较为明显 2022年,中国GDP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其中,上海、北京已是4万亿俱乐部成员;深圳是唯一处在3万亿水平的城市;重庆、广州、苏州、成都GDP超过2万亿,成都首次加入2万亿俱乐部;武汉、杭州、南京GDP均在万亿以上。GDP增速较快的十强城市中,工业的贡献作用较为明显。同时,投资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着力点,成为武汉、深圳、杭州等城市2022年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动力。(21财经) ■ 全面“通关”后首个周末,内地旅客访港消费助经济复苏 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后的首个周末,大批内地旅客来港,到上水、尖沙咀等热门购物区“扫货”,更有首个“点对点旅行团”到港游玩,令香港的旅游及零售市道气氛更加活跃,也将带动其他行业经济复苏。两地于今年2月6日恢复全面“通关”,各界预期这将为香港经济复苏注入“强心针”。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最新数据,全面“通关”后的6天里,内地访客数量逐日递增,共约19.3万人次,单是周六(11日)便有近5万人次,是该周最高。(中新网) ■ 外汇局:2022年直接投资净流入323亿美元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就2022年国际收支状况表示,2022年,直接投资净流入323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580亿美元,企业“走出去”总体平稳有序;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903亿美元,体现了我国在产业链供应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优势对国际长期资本依然保持较强的吸引力。(证券时报) 国外 ■ 全球多所高校都要求学生远离ChatGPT ChatGPT已经被纽约市和西雅图的一些公立学校被禁止,其他多所大学宣布计划减少居家测试,增加书面论文以及口语考试。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的多所大学也限制学生使用ChatGPT,尤其是在校园内以及考试期间。专业人士表示,依赖AI工具完成作业,意味着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降低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对于整体的学术水平以及学术能力将会是很严重的负面影响。(财联社) ■ 俄罗斯人实际收入低于十年前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进入2023年,俄罗斯人比2013年穷了6.5%。2022年,个人收入受到打击。据专家计算,在2022年,俄罗斯人的实际收入比2013年下降6.5%。据估计,要想弥合这一差距,经济增长率应加快到年均5%。但从统计数据来看,情况是模糊不清的。扣除通胀因素后,2022年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近14%,但在这种消极背景下,经营性收入增长近15%。单看2022年,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约1%。同时,工资也在下降:扣除通胀因素后,1至11月的实际工资同比下降1%左右。 ■ 股票ETF加速推陈出新 新方向基金密集布局 继去年21只股票ETF清盘后,2023年开年不久,就有7只股票ETF产品公告清盘,彻底退出了市场。而今年新发行的股票ETF还有10只,增强策略ETF、疫苗与生物技术ETF,稀有金属ETF、ESGETF等,多只新方向的产品陆续推向市场。同时,从新申报的ETF产品看,多只投向海外市场的跨境ETF、工程机械ETF、财富管理ETF等产品,也陆续被各家公募积极布局。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股票ETF市场的推陈出新、优胜劣汰,是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只有那些反映了投资者需求变化、经济形势变化或政策监管要求等产品才能更具生命力。(中国基金报) ■ 2月以来多只基金降费 业内人士:预计降费趋势未来仍将延续 2月以来,基金产品降费仍在继续。综合公告信息,截至2月10日,年内已有四十余只产品宣布降费,产品类型包括债基、货基、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且超半数产品为债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降费是基金公司让利投资者,并借此吸引客户提升产品规模的手段之一。预计降费趋势未来仍将延续,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响,降费的范围和速度或仍待观察。(中国基金报) ■ 基金积极布局“景气”产品 近期A股人工智能等板块表现亮眼,多家基金公司判断,未来随着后续经济数据公布、经济复苏确认,成长风格或更占优。事实上,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也体现了对于未来市场的预判,2月以来,多只聚焦“景气投资”的新基金进入或即将进入发行期。从2月机构调研路径来看,中小创公司是主要受调研对象,机构对成长股关注度较高。数据显示,2月以来,截至2月8日,机构调研了203家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累计调研次数超过3600次;而机构调研主板上市公司数量仅有17家,合计调研255次。 ■ 国际机构预计中国经济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 高盛集团网站发布报告说,预计2023年中国4个季度经济平均增速6.5%,中国经济加快恢复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报告指出,到2023年年底,中国经济加快恢复与内需复苏或推动全球经济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报告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日趋明朗,中国经济复苏节奏加快、全球金融拖累因素逐渐消退以及欧洲天然气价格走低等因素,促使高盛集团上调全球经济预期。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通过内需、出境旅游和大宗商品3个渠道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直接的积极影响。预计今年中国内需将增加5%,带动部分亚太地区经济体经济增速提高约0.4个百分点。(新华社) ■ MSCI中国指数调整:新纳入名创优品等12只中国股票 北京时间2月10日,全球知名指数公司MSCI(明晟)公司宣布MSCI中国指数样本股季度审核变更结果,本次调整新纳入12只中国股票,剔除6只。新纳入个股名单包括名创优品、雾芯科技、长远锂科、东方日升、中公教育、万达电影、康方生物、爱旭股份等。本次MSCI季度指数调整将于2月28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机构说市 中信证券:继续关注成长洼地 提高新兴产业中半导体和信创的优先级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预期重构接近尾声,短暂降温提供增配良机,结构重估仍指向小盘成长。春节后,经济预期不断上修,政策刺激预期不断下修,当前预期重构已接近尾声;全球流动性预期和风险偏好短暂下修,市场降温提供增配成长弹性的窗口;投资者逐步兑现已大幅修复估值的内需复苏板块,机构密集调研加速调仓过程,行情扩散继续推动市值下沉。配置上,继续关注成长洼地,提高新兴产业中半导体和信创的优先级。 海通策略:这次牛市第一波上涨未完 价值、成长股或普涨收尾 海通证券策略团队最新发文称,2022年10月底以来行情类似2019年初,即牛市第一波上涨分三小段,价值、成长轮番表现后,或普涨收尾。借鉴历史,这次牛市第一波上涨未完,最近2周是小休整,后续上涨驱动力看基本面改善得到数据验证+内资流入。短期行业或均衡,着眼全年成长更强,尤其是数字经济代表的TMT、新能源结构性亮点、医药。 浙商证券:牛市初期易涨难跌 建议淡化波动借机布局 浙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近期市场有所波动,但该行认为,当前尚处小牛市初期,易涨难跌,建议淡化波动,借机布局。其一,以史为鉴,牛市初期易涨难跌,数据上各轮牛市启动后6个月内万得全A最大回撤区间约在10-16%。其二,1月份万得全A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7%和10%,根据统计,如果当年1月份市场强势,则全年下来股市大概率会表现不错。其三,就市场情绪而言,中期情绪持续修复,而短期情绪经历了调整后处在底部。数据上,短期情绪指标换手率分位点已降至近一年33%分位数,中期情绪指标融资买入比处在2020年以来的中枢附近。 中信建投策略:市场短期依然具备支撑力量 部分方向过热 中信建投策略团队最新表示,1月信贷数据总量强劲;1月信贷结构仍有“冷热不均、喜忧参半”,但整体看复常在顺利进展中,同时全国两会政策布局预期仍存,市场短期依然具备支撑力量。节后第二周复工依旧不及同期,目前仍是弱复苏环境。短期交易热度虽达到警戒区间,但中期弱复苏逐步验证背景下科技+主题依旧占优。本周机械设备、计算机等板块五日成交额占比五年分位分别到达85%、99%的警戒区间,或面临一定回调压力,线索有望轮动到部分率先复苏的高端消费+需求环比回暖的地产/竣工链板块。但在政策及基本面高景气支撑下,成长依旧在中期占优。 ■ 谷歌员工批CEO应战ChatGPT仓促、拙劣 谷歌的员工最近通过内部论坛Memegen批评公司管理层最近推出Bard,称行动“仓促”、“拙劣”、“毫无谷歌风范”。媒体指出,谷歌员工向来通过Memegen取笑公司的怪癖和失误做法,可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在发布Bard后,他们指责的口气更为严肃,甚至将矛头直接对准谷歌的CEO桑达尔·皮查伊。 ■ 亚马逊子公司Zappos裁员20%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和一份公司备忘录报道,亚马逊的子公司Zappos在1月份裁掉了300多名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20%。此次裁员被称为该公司更广泛裁员的一部分,裁员包括这家在线鞋类和服装零售商的客服代表。长期担任高管的Tyler Williams也在裁员期间离职。亚马逊在1月中旬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预计将影响全球1.8万名员工。 ■ 华为再次回应:不造车 在AITO官方微博近日发布的海报中,右上角logo从原来的“AITO”换成了“HUAWEI”,这一举动再次引发外界对华为造车的猜想。对此,华为回应,“我们不造车,继续深度赋能车企。”华为知情人士表示,这一举措仅为突出华为长期深度赋能AITO问界品牌,华为与赛力斯长期深度合作没有变化。未来双方会继续联手推出更多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第一财经) ■ 马斯克身价“回血”至1790亿美元,接近重夺首富宝座 特斯拉股价今年的大幅上涨帮助马斯克再次接近成为全球首富。截至周五收盘,他的身价为1790亿美元,只比路威酩轩董事长伯纳德·阿尔诺少60亿美元。尽管特斯拉股价周五下跌了5%,但马斯克今年迄今仍增加了420亿美元的财富,而阿尔诺增加了234亿美元。事实上,全球十大富豪的个人财富今年增长了1400亿美元,超过了星巴克的市值。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