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资产配置与研究中心
一、配置策略
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资产策略研判,结合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整体配置策略上,建议超配中国权益和另类资产,规避美欧股票,适度配置海外债券。积极配置中国A股、港股和中概股,美股风险仍待释放,四季度或迎来机会。多元化配置另类资产,尤其是私募股权和不动产;低配中国债券,以非标、对冲基金等类固收资产获取稳定收益;适当加持美债,以长端和投资级债为主。适度配置部分商品及相关CTA策略。安排适度的保险保障并保留更充足的现金,在未来的资产波动中抓住市场机会。
权益配置上,逢回调积极参与,重点关注和布局A股、港股、中概股;美股风险仍待释放,四季度或迎来机会。
•中国A股风格及行业结构上,短期继续关注成长机会,行业重点“高景气”和“疫情后困境反转”两大方向,关注电力设备(光伏)、计算机、美容护肤、商贸零售等行业。
•转债具有下行保护,可适度配置,密切关注高景气赛道回调的配置机会以及估值较低的稳健类转债品种。
固收配置上,美国债券利率冲高阶段可均衡配置长久期债券,中国整体空间较小,以中短流动性资产和票息增厚为主。
•美国债券资产具备均衡配置机会,关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上突破4.0%时的长久期债券。
•可关注中国信用债,适当拉长高等级信用债久期,运用杠杆套息策略;
•中国利率债配置价值较低,以中短债流动性管理为主;
•适当配置资产证券化、非标、对冲基金等类固收产品。
其他配置:适度配置商品和另类投资。
•关注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品种以及避险属性商品,如贵金属和农产品类。CTA策略方面,高频短趋势策略可重点关注。
•另类投资中主要关注股权私募投资(技术驱动企业,防御型行业)和不动产投资(私募房地产债权、私募房地产二级市场投资机会、人口变化和技术发展所推动的地产类别)
二、配置推荐表
三、2023年八大投资主题
投资主题一:中国消费性服务业复苏较为确定
2023年,受益于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和各地扩大内需措施不断推出,消费性服务业复苏的可能性较高。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的直接结果是居民生活半径明显扩张,从而带来交通、旅游、餐饮等方面的需求释放。
扩大内需一直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之一,宏观调控政策也已经转向需求侧,预计2023年将出台刺激消费相关措施,带动内需回暖。主要受益行业包括餐饮、旅游、交运、商业、仓储物流、文体及娱乐等行业。
投资主题二: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做好产业的通信、互联网IT、以及物联网等方向的底层软硬件建设,这有利于在后疫情时代激发消费服务潜能、同时提升国家发展的自主安全水平。
以数字经济方向来看资本市场,计算机领域是核心,信创则是计算机板块数字化最大的投资领域,由政府开支加快引导的党政军数字化转型等是重点投资方向。
投资主题三:元宇宙为未来新型社会体系建立数字生活空间
元宇宙(Metaverse),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2022-2023年元宇宙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产业发展增速高、空间大。规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的整体目标。参考2021年国内VR出货量仅约138万台,未来产业发展增速高、空间大。
投资主题四:科创及自主可控将成为中国加强供应链的必然要求
科创及自主可控是二十大报告的核心主题。2018年以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疫情、欧洲能源危机等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关键步骤之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主可控的道路。
国产替代是对外贸易格局变化下,中国要加强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必然要求,科技摩擦长期化下,各国加速自主可控行动,包括欧美加快对中国芯片半导体领域材料设备端的制裁。重点关注国产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投资方向。
投资主题五:发展与安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线
二十大报告做出了新的判断:“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在安全发展领域,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条底线。发展与安全,将会是明年确定性较高的宏观线索,有望带来部分产业方向的α机会。
投资主题六:美国长期国债和投资级债或为主流
预计2023年长期国债和投资级债为主要投资方向。通胀高位回落、政策处于收紧末期,经济衰退将逐步显现,预计海外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国债收益率呈现高位回落态势,尤其是下半年回落幅度或加大,长期国债和投资级债“牛市”预期将不断强化。重点关注曲线平坦化策略。预计长端利率回落或高于短端,导致收益率曲线变得更加平坦。同时规避高收益债券。
2023年信用债面临经济衰退带来的企业利润下降,以及金融风险压力加大带来的违约风险,尽量规避高收益债券。
投资主题七:另类投资规模将保持较高增长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另类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得到了显有的高增,主要因另类投资具有减少投资组合波动、多样化、稳定的收入、高风险下具有的高收益率、以及较高的绝对收益等特点。然而在高增之后必然面临增速放缓的阶段,尤其是在2022年之后,因高通胀、地缘政治影响以及政策利率上行等因素导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市场风险较高,另类投资行业也难免受到波及。
展望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深化、地缘政治影响和气候风险等不确定性影响,市场的波动将持续位于相对高位,另类投资仍会是补充传统投资的有效工具,整体规模增速虽然有放缓态势,但整体仍能维持高增,特别是部分类别资产(基础设施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的报酬率或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另类资产中,我们需要关注基础设施资产、私募债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其中基础设施资产能够满足投资者对稳定现金流回报、通胀保护或加速能源转型的需求,因此会迎来较高的增长。预计到2027年,全球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超过房地产投资,尤其需要关注欧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私募债也因政策利率的上行,加大投资者寻求传统固收资产以外的投资机遇,从而加大对私募债的关注。自然资源资产受益于全球能源危机下,具备通胀对冲潜力,将为投资者带来丰富的潜在回报。
投资主题八: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是中期投资的主要方向
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基石,主要包括公路、铁路和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医院等社会基础设施、以及能源和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同时也可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可以优化投资组合,当与可持续性、包容性和弹性的长期考虑相结合时,基础设施可以实现经济的变革性发展,如2030年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虽然近几年基础设施投资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量仍远落后于需求,根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 Hub)估计,截止2022年11月,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达到0.5万亿美元,到2040年,融资缺口约有15万亿美元。除此之外,需要关注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机会。一方面中低收入国家未来可能面临更快的增长。受到疫情影响,不同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差别较大,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在疫情之后呈现了下降态势,投资水平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另一方面,欧盟地区或成为基础设施投资的中心。因市场主导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欧盟制定了2021-2027年长期预算方案和下一代欧盟计划(NGEU),其中将特别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
▼
2023资产配置策略指引报告
重磅发布 限时领取
点击获取全文报告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