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财经早报 | 新基金12月发行规模或再超千亿;中国联通发布元宇宙战略

为你读财经



国内

■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人民银行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近期,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12月19日以来已通过14天逆回购操作提供跨年资金3580亿元,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要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加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保障,有针对性地加大支付清算、现金供应、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合理金融需求。


■ 证监会: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引导社保基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证监会表示,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加快投资端改革,引导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推动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尽快形成市场规模。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持久战,继续稳妥有序化解私募基金、债券违约、金交所等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对跨市场、跨境、跨领域风险的监测分析与统筹应对,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 扩内需路线敲定 扩消费促投资释放新空间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并敲定了具体路线,包括“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等。业内专家指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我国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空间大、后劲足。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持续挖掘释放内需潜能,将为经济稳中提质注入更多动能。



国外

■ 日本11月迎来近100万名旅客

日本国家旅游局12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入境日本的旅客为93万4500人次,较10月份的49万人次增加近一倍。不过与2019年疫前相比,同期入境游客只是疫前的三分之一。日本因冠病疫情紧闭国门逾两年,直到10月11日才恢复对大部分国家的短期停留免签措施,入境旅客随后急速回升。加上日元疲软,赴日旅游变得更吸引人。


■ 韩国2021年研发经费首破百万亿韩元,占GDP比例居全球第二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2021年韩国总研究开发经费102.135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20亿元),首破百万亿韩元关口,同比增加9.0636万亿韩元,增幅9.7%。研发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4.96%,该比重继以色列之后,居全球第二。同期,韩国研发人员总计58.6666万人,全日制研究员47.0728万名,全球排名继中国、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四。每千名经济活动人口中,研发人员16.7人,每千名人口中,研发人员9.1人,均为全球第一。


■ 日本札幌暂停申办冬奥宣传活动,将就“是否赞成申办”实施全国民调

当地时间12月20日,力争申办2030年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日本札幌市和日本奥委会在东京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暂停积极的宣传造势活动。这是受去年夏季东京奥运相关的渎职案、暗箱操作案以及冬奥举办地揭晓时间推迟影响作出的判断。


■ 2023年票据市场展望:票据利率或迎反弹

展望2023年,在“稳重求进”的总基调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改善市场预期将成为解决三重压力的重中之重。受国际原油供应链、防疫优化及猪周期共同影响,预计明年PPI或持续下行,伴随着CPI温和回升,整体通胀压力不大。流动性方面,2023年货币政策定调仍将是稳健的,大概率延续政治局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叠加新办法施行、到期量、签发量、贴现量、信贷规模调控、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2023年票据市场利率仍将小幅波动,不排除后续适当上行的可能性。(第一财经)


■ 年末LPR报价“按兵不动” 明年初或调降

虽然LPR连续“按兵不动”,但展望2023年初,多位专家认为LPR有调降可能。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居民房贷利率相对偏高,具备一定下调空间。近期存款利率较大幅度下调,以及引导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软着陆的政策取向,都增加了后续5年期以上LPR调降的动力。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同样表示,明年一季度LPR调降或存在可能,且以能够更好支持实体的5年期以上LPR调降最为必要。(证券时报)


■ 开足马力冲刺“收官战” 上市公司信心满满“谋来年”

12月以来,机构投资者密集走进5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其中76%被调研企业为制造业公司。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将目光聚焦公司四季度业绩冲刺达标情况,另一方面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来年新目标、新规划。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纷纷敞开心扉,与投资者共话来年新图景,传递公司价值的同时,也透露出各行业公司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上海证券报)


■ 新基金12月发行规模或再超千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12月新成立的基金产品数量达80只,募集资金总规模为994.36亿元,新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12.75亿元,高于此前3个月新基金平均发行规模。进一步梳理发现,多只基金已结束募集,但尚未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这意味着12月新基金发行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


■ 空头警报频频拉响 2023年美股会好吗?

华尔街大空头、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分析师Mike Wilson警告投资者,近期美股的抛售行为,更多的是股市对即将到来的盈利衰退的展望。他判断,未来美股走势“可能与2008~2009年发生的情况相似”,或引发美股创新低,且相比上次金融危机,美联储的手脚更受束缚,可能会对盈利下滑的局面坐视不管。综合国际投行及国内券商的主要观点,可以发现,机构普遍认为当前美股定价尚未反映盈利下行预期,明年第一季度还会经历一波“业绩杀”。不过,在此之后,随着美联储加息见顶并可能转向降息,美股有望重拾升势。(证券时报)


机构说市


东吴证券:消费建材企业基本面有望在明年上半年逐步得到修复

回顾2022年,消费建材企业的估值的修复已基本到位,但基本面的修复受政策发力传导时滞、地产需求端信心恢复缓慢、疫情扰动等因素影响尚未有明显改善;展望2023年,在竣工需求支撑、盈利见底回升、主动调整渠道与人员结构等多重因素之下,消费建材企业基本面有望在明年上半年逐步得到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工程端、竣工端材料会比零售端、开工端材料弹性更大。结合2条主线选择标的:1)工程端。2023年预计保交付需求释放之下迎来基本面修复弹性更强,推荐坚朗五金、东方雨虹、科顺股份等,建议关注三棵树。2)零售端。首选定价能力强、现金流好,中长期受益于存量市场集中度提高,推荐伟星新材、兔宝宝、北新建材等。

中信证券:建议继续配置疫后修复弹性显著的服务业板块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国务院同意在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展差异化探索,为全国服务业的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参照上海、重庆的相关试点措施,我们判断后续落地政策或将聚焦于放宽准入、打造重点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当前全国范围内我们将逐步进入与病毒共存的疫情高峰阶段,因而预计疫情对服务业消费的冲击在2023年上半年仍将存在,但随着未来疫情高峰期过去、服务业扶持政策如预期不断落地,恢复趋势及恢复弹性预期乐观。我们建议继续配置疫后修复弹性显著的服务业板块。

方正证券:2023年看好数据安全、安全攻防、信创安全三条主线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信创、数据安全、关基保护三条政策主线明确,23年网络安全行业有望迎来景气度及竞争格局的双重改善。数据安全方面,近年来网络安全安全行业景气最高的赛道,传统数据安全市场总体规模在百亿以上,每年保持30%+增长,一方面,综合型厂商的优势正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密评的驱动下密码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同时,数据信托、隐私计算作为数据安全新场景,未来随着互联网监管、政务大数据等应用领域的不但拓宽,有望撬动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安全攻防方面,在上一轮网络安全景气高峰时期(2017-2020年),安全管理及安全攻防是国内网络安全行业景气度最高的赛道,态势感知成为爆款产品,未来以XDR为代表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攻防类产品依然是用户下一阶段安全投入的重点;信创安全方面,与信创强相关的终端安全产品、网络安全产品以及信创中催生出的增量需求产品,包括了加密类、web应用安全产品,都将显著受益于新一轮信创需求的带动。

中信建投:未来很长时间“运动战”将是市场主旋律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过去几年紧握当年的景气赛道是A股市场的胜负手,如2019年的大消费、芯片等,2020年的茅指数,2021年的宁组合,能否抓住当年的一条胜负手决定了业绩的好坏,今年来看,大部分的行情持续性都较差,一些有机会演绎成主线的投资逻辑都在没有带来持续的赚钱效应,“运动战”成为基金的更优选择。明年维度,无论是当前的国内“扩内需”下的地产产业链修复、消费出行回暖,还是产业政策带动下的各类主题投资机会都不会缺席,但市场逻辑链条也都达不到持续性抱团主线的程度,运动战还是最佳战术。


■ 亿咖通科技纳斯达克上市 为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初创企业

全球出行科技公司亿咖通科技控股(ECARX)与公开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COVA Acquisition Corp.宣布,此前公布的合并交易已于2022年12月20日顺利完成。合并后的公司将保留“亿咖通科技”的公司名称,其股票及认股权证于12月21日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开始交易,股票代码分别为“ECX”及“ECXWW”。由此,亿咖通科技成为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初创企业。据悉,所得资金将加速亿咖通科技技术研发、产品迭代、战略收购和投资以及国际市场拓展。


■ 中国联通发布元宇宙战略,打造从底座到应用的一体化平台

中国联通发布元宇宙战略,成立元宇宙创新产业联盟。中国联通表示,将扎牢驻好网络、算力、AI、数据、数字身份、3D、XR七大引擎底座,打造从底座到应用的一体化平台,全面实现云网能力、平台能力、X应用能力的深度耦合,驱动产业全面发展。(中证网)


■ 奥迪将逐步停产燃油车 2029年所有工厂转为生产电动汽车

据国外媒体报道,奥迪已公布最新未来发展规划,将逐步停产燃油车,未来数年内过渡到全面生产电动汽车的行列中。奥迪去年宣布,其最后一款内燃机汽车将于2033年下线,从2026年起只推出电动汽车,并将在2029年之前将所有现有生产工厂改造为生产电动汽车。目前,奥迪德国博林格-霍夫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工厂已经可以生产电动汽车,明年德国英戈尔施塔特也将跟进,届时Q6 E-Tron将开始下线。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奥迪提出了“未来生产计划”,包括将其全球工厂网络转变为生产纯电动汽车。


■ 比尔盖茨再批马斯克:凭直觉做决策致推特混乱,加剧数字两极分化

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批马斯克让推特加剧数字两极分化。盖茨表示,自马斯克收购以来,Twitter(推特)的决策风格正在加剧数字两极分化。盖茨指出,推特的混乱局面,不是由一个广泛团体做出的客观决策,而是一系列凭经验、直觉的决策活动导致的。(澎湃新闻)


■ 美团在成都投资成立私募基金

12月20日,成都龙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成都美珠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出资额18.759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合伙人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天津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新经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瑞元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 全国消费复苏调查:影院营业率重回80% 商场客流恢复明显

作为线下场景消费载体,近日北京各大商场客流量恢复明显,甚至有的商场餐饮门店已经排起了长龙。全国其他地方,在发放消费券等多重利好消息的提振下,线下影院、餐饮、酒店旅游、剧本杀等消费场景的客流也在逐步回暖。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12月16日《阿凡达2》上映首日,全国影院营业率为83.20%,营业影院10398家,是继今年10月5日之后,时隔71天影院营业率重回80%。截至12月19日,全国影院的营业率仍维持在80%左右。(证券日报)


■ 新一轮房地产救市政策已全面进入热点城市

救市政策还在继续。近段时间,包括佛山、武汉、南京、郑州在内的多座房地产热点城市,相继出台了市场需求端的松绑政策,掀起新一轮救市大潮。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至11月,已有超300个城市和地区出台楼市利好政策近千条,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限购政策优化的过程中,新一线、强二线城市成为了“主阵地”。中诚信国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尽管当前房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已进一步回暖,但市场底的到来或依赖于市场信心的重建和销售增长的恢复。房企流动性困境尚存,预计仍有后续风险传导至市场的可能,本轮房地产市场复苏进程有待观察。(每经)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