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收评|沪指再度失守3100,教育板块逆市走强


作者:资本市场项目组


盘后解读

11月18日,沪指盘中冲高回落,尾盘再度下探失守3100点,深成指亦走低;创业指盘中强势上扬,尾盘涨幅收窄;两市成交额有所放大,逼近万亿大关;北向资金逆市净买入超50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跌0.58%报3097.24点,深成指跌0.37%报11180.43点,创业板指涨0.16%报2389.76点;两市合计成交9787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51.2亿元。


盘面上看,教育、医疗保健、医药板块强势拉升,生物疫苗、新冠药、医美概念等题材表现活跃,旅游、半导体、软件、券商、汽车、地产等板块均走弱;供销社、Web3.0概念、信创概念等均下挫。


市场分析与展望

市场本周维持震荡走势。近期市场经历了极限估值修复行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行情等催化后,市场热度逐渐降温,行情波动加大且缺乏主线。


虽然短期看包括疫情数据走高,经济数据低迷、无风险收益率上行等因素,带来了市场的担忧,但是中长期的一些因素在进一步向好,G20 峰会的高层互动或意味外部压力有望缓解,而疫情防控的不断优化和更为精准以及房地产政策的进一步宽松,有利于遏制经济下行风险,推动信心逐渐恢复。

我们认为,虽然A股从10月底有一轮不错的反弹,但是中长期看A股仍处于极具投资性价比的位置,我们维持积极布局的投资建议。

配置建议

不确定性因素陆续落地,权益市场性价比创新高,长期增长空间可观。当下看好股票多头策略的底部反弹能力,多管理人配置分散风险,提高组合性价比。
热点新闻


1、动荡债市迎利好!央行千亿净投放呵护市场!专家:资金利率快速上行不可持续

>>1117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天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由于当天有9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单日实现净投放1230亿元。


随着央行在当天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17日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中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个基点至2.80%,隔夜Shibor报1.6990%,下行23.70个基点。数据显示,截至收盘,10年期期债主力合约涨0.52%,5年期主力合约涨0.31%,2年期主力合约涨0.16%。


受访专家表示,近期债市发生的调整,实际是因为资金利率上调的滞后反应以及对经济发展预期的改善。随着央行开始呵护流动性,加大公开市场投放,相信债券收益率会有所下行。下一阶段,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或进一步下降,债券利率有望随之进一步下行。


2、外资接连出手投资中国房地产释放什么信号?专家解读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有嘉里建设、香港置地、易商红木、新加坡地产商凯德集团等多家外资机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项目收购,仅以已披露数据统计,总金额超过283亿元。


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呈现下行态势,外资频频出手被一些人认为是“抄底”行为,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是房地产向好的表现。


有业内人士受访表示,形成“外资抄底中国房地产”这种片面看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个案被“放大”带来的效应。外资收购中国大宗物业是普通商业行为,不过其花费有限资金“购买一些未来可能有用的商业项目”,看好该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这对国内投资者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中信证券:人民币汇率压力的缓和并不意味着重新迎来降息的窗口期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伴随着美国10月通胀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人民币汇率也因此走强。


基于对美元指数历史走势的复盘和对当前国内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高频数据的解析,我们认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的高点或已确认,但人民币短期或难出现趋势性升值行情,整体仍维持宽幅震荡。


对于国内货币政策而言,来自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并非央行降息的唯一考量,国内总量货币政策面临着美联储仍在加息周期、国内物价上行等问题的掣肘,短期内的人民币压力的缓和并不意味着重新迎来降息的窗口期。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