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异动点评 | 下跌近于尾声,重视节后A股投资机会


今日市场出现明显调整,三大股指全线调整,其中创业板指跌幅最大,当日下跌3.18%,报收2424.19点,上证指数下跌1.16%,报收3199.92点;深成指下跌2.1%,报收11526.96点。从行业表现来看,以电力设备、汽车、有色为代表的高景气赛道跌幅较大。对于今日市场下跌,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A股三季度以来调整的核心原因在国内。海外事件的发酵对A股有长期的影响,但短期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交易情绪层面。从国内问题来看,经济复苏进程缓慢、部分一二线城市疫情反复、自然灾害频发(高温限电、地震等)、以及地产方面的潜在问题一直是困扰资本市场的核心原因。


其次,资本市场流动性预期最为友好的阶段正在缓慢过去,央行持续采取缩量降价的方式保持流动性环境稳定,但缺乏增量资金的预期。三季度以来,A股市场持续保持存量博弈的态势,当流动性最为友好的阶段过去,而盈利未见企稳或持续验证,部分热门赛道股就出现了上涨乏力的问题,一些获利丰厚的投资者也开始出现获利了结的态势。


第三,海外通胀持续超出预期,美联储的鹰派加息态度持续强化。海外价格和政策端的极致表现,导致美元指数的强势,以及美债10年期利率的持续上行,人民币贬值。对股票风格来说,成长股估值受抑制较为明显。


另外,也就是我们需要看到的中美脱钩问题,除台海问题外,中国优先发展的高端制造各领域,包括CXO、半导体、光伏等方向,频频出现来自美国方面的制裁,这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参与情绪。


当前我们需要看到,上述所提及的大部分因素都已经行至发酵的尾声。总理持续通过国常会释放稳定经济发展的信号,各地政府响应号召对地产政策逐步提出解决应对措施,高频数据也逐步反应了工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修复进度。常态化防疫虽然一定程度减缓了消费复苏的进程,但各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市场主体的信心有望稳步恢复。


从海外的情况来看,中美脱钩是长期必然的方向,卡脖子问题在影响部分企业盈利表现的同时,也催生了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等更值得长期笃定投资的方向。从风格上来看,一方面,以上证50、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指数,已经调整至上一轮市场底部的估值水平,甚至部分行业的估值水平已触及历史底部。另一方面,此前表现较为极致的成长股,在经历了这一轮大幅调整后,拥挤度已明显下行。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无论是短期价值板块的配置优势,还是中长期成长板块的配置潜力均已明显呈现在投资者面前。


综上所述,中国A股市场的基本面定价已经明显趋于合理甚至低估,当前投资A股市场的长期回报已经明显高于风险,未来继续下跌空间有限。通过防守反击、均衡配置的方式在此刻逐渐提升对A股市场产品的配置比例,是一个长期高胜率的投资选择。从行业来看,基于对2023年盈利预期的前瞻,建议投资者继续围绕困境反转(地产、社会服务、建筑材料)+高景气(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两大主线进行配置。对公募基金而言,投资者可优选部分擅长价值风格的管理人做好打底配,并在中期增加一定比例的热门赛道主题基金选择如数字经济、军工、半导体等。对私募产品而言,优选行业布局更为分散、且选股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同时量化指增产品短期可重点考虑偏大盘类的宽基指数,主要推荐沪深300。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