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崭新的时代路口,对于投资,我们可能积累了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要多的问题。
变局之下,投资怎么做才好?
本期《唐宁会客厅》,我们请来了两位活跃在一线的实力投资人,来聊聊他们的投资「信心」。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前百度七剑客之一,拥有20余年的科技投资与创业经验,作为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创业冲浪人,对科技项目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前不久九合再次登上了“2022早期基金最佳回报TOP10”的实力榜单。
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作为医疗健康领域最知名的投资人之一,2013年成立元生创投以来,已成功投资了150家优秀企业,上市15家,几乎收录了所有医疗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
有逻辑的信心,才是靠谱的信心,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信心。变局下,关于投资他们有什么逻辑思考与信心支撑?《唐宁会客厅》为您分享。
——
互联网大厂的躺平
与创投市场的转变
唐宁:
最近看到一些观点,说互联网大厂基本都已“躺平”,这对一级投资市场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王啸:
互联网是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去解决一些信息传递的问题。尽管受到反垄断的影响,互联网行业的“躺平”本质上还是增长模式已经到头了。
而用计算能力去解决一些更具体的生物、能源、芯片的问题,就是将新兴的技术,变成了整个领域的应用。可以给各个产业、技术、行业领域带来创新性的机会,这也是九合重点关注的机会之一。
这三五年,整个经济、创业、资本生态都有了很大的转折,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基金未尝是坏事。
首先,我们具备本土化能力,对于中国的资本环境、创业者和人才,具有判断优势。
其次,我们团队许多都是理工科出生,还有不少博士,对于科技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所以这个转折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这三年对我们来说,反而是逆水行舟,近期投资表现甚至超越前期。
市场太热的时候,我们反而有点跟不上节奏,流量模式不是我们擅长的,相反判断技术和市场配合度,团队的科创能力,是我们的强项。
最近四五年,九合创投已基本上专注在科技领域的早期机会,其中包含现在比较火的能源科技、生物技术、芯片技术、先进制造等等。
——
人口红利见顶
关键投资赛道的迁移
唐宁:
过去几年有哪些重要的转变?如何看待这些转变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王啸:
中国的人口红利见顶,对移动互联带来了影响。用户的数量和使用的时长,决定了移动互联的变现能力,包括抖音和快手。当用户的量见顶的时候,那么必须要增加用户的时长,而用户基本已一天抓着手机看,时长本质已经见顶。移动互联网本身手机创新也基本没了。因此我们早就做了赛道的迁移。
那么中国市场有什么机会呢?
我们原本是偏低端的制造业,因此国家一直在往高端转型,这就需要技术。用别人的技术生产,就不会很好的利润。
这些年,国家在科技投资较大。中国市场足够大,工业品类、产业品类齐全,如果能够在某些品类里面走向高端,有技术的壁垒和专利,我们就有了定价权,就有了毛利,就有了更好的机会。
过去发展模式,是靠资源,靠人口红利,靠劳动力便宜,靠房地产,未来中国如果能冲出来,唯一一条路就是科技。
如今中国的专利,在全球申请的数量应该是第一,如果这些科技成果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企业,就具备不错的商业价值。
唐宁:
因此科技投资的信心来源,是政府过去有大力投入科技,但技术还没和市场充分的结合,那其中就有机遇。
——
只要疾病还未被攻克
医疗机遇就始终存在
唐宁:
医疗领域近几年也经历了非常多的变化,能否分享下元生创投的投资策略与布局?
陈杰:
元生是专注于大健康领域的创投机构,我们特点是均衡布局,30%创新药。30%医疗器械,30%精准医疗,还有10%医疗服务。
对于医疗投资,我们还挺有信心,因为只要人类的疾病还没被完全攻克,医疗投资的机遇就始终存在。
2020年-2021年,医疗市场整体有一个回调,而这恰恰是一个好事,这能让资本向真正有实力的机构集中。大健康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创新,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
——
科技大航海时代
四大关键赛道布局
唐宁:
科技细分领域都是哪些,在创造什么价值,发现了什么样的特别棒的机会呢?
王啸:
科技领域整体来讲确实是比较广泛,我们主要看几个领域。
第一看能源科技。
能源领域存在一波非常大的,且是明确的机会,全球的气候变暖,导致各国政府都提出了双碳的目标。
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已经有现实的威胁。中国、美国、欧洲都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技术。例如光伏技术、核能技术等,我们也投了一个核聚变的公司,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才能够真正地改变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二看合成生物。
重点关注生物与计算技术的两个交叉领域,包括“AI + 核酸药物设计”和“AI + 高通量代谢工程”。我们投资了一个用计算机做多肽的项目,属于美容领域。
第三看芯片
芯片的应用场景比较确定。我们不投那些特别高大上,特别难做的,而是投那种特别实在的,上来就能够挣钱的。例如我们有布局DSP领域,其中一家DSP公司技术是中科院提出来的。
第四看数字化产业升级
利用数字化来做各种产业的升级改造,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我们也投了一些公司,有一个几十亿美金的公司,也是我们早期投的,已经现在有个四五十亿美金了吧,第一轮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年时间。
不是所有的钱我们都能挣,我们只能挣那些能挣到的钱,用方法论支撑的钱。作为早期机构,我们的准确率其实是比较高的,我们的做法偏工科思维,就是把项目运营好,细节抠好,一步一步怎么做,提前想好。
唐宁:
科创投资的大时代,会比模式创新、互联网投资的时代的确定性更高。但是对于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的专业性与经验,要求都更高。
——
无关大环境
医疗赛道有别样风景
唐宁:
大环境起起伏伏,对医疗投资有何影响?在医疗领域看到了哪些“别样的风景”?
陈杰:
医疗投资的核心也是科技。
对于整体的大环境,例如股市在三千点或四千点,实际上我们不是特别的关注。我们关注的是所投企业,能否实现科技的创新与突破。
例如,在医美领域,肉毒素具有很大的市场,原来的肉毒素技术需要频繁打针,而最新的技术只要1年打一次。我们有个项目明年就要进入临床,预计估值可以翻三倍。
再比如,质谱仪这类会应用到许多科研上的高端仪器,90%由外资垄断,如果发生一些地缘政治问题,许多领域的研发就没法往下走,因此国家也在鼓励“高端仪器国产化”,元生也有许多布局,这也是我们信心来源之一。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完整版直播回放!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