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是母基金行业内的第一份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通过首次系统全面地探讨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在社会影响力上的绩效,并披露相关结果,希望能够对从业人员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深层次了解影响力评估的意义有所帮助,助推影响力因素纳入更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
《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票数最终结果
终于迎来“基建周” 这是千载难逢的投资
“我们终于迎来了基建周!”在新闻发布会上拜登表示:“这项1.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相较于美国历史上全部的公共投资,都具有更大的规模,事实的确如此。”
基建法案的通过,让拜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究其原因,他做成了几届美国总统想做却未能做成之事,确确实实是拜登政府在内政方面的一大收获;其二,美国国内终于在基础设施建设老化亟需更新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提振美国经济及拉动就业或有一定贡献。
具体来看,此次《基建法案》明确公布金额的总新增投资约5200 亿美元(至1.2万亿美元)。重点新增部分投向包括2180亿美元的道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升级维护支出;136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灾害治理、环境修复支出;1200亿美元的供水和宽带官网改造支出;390 亿美元的公共交通工具升级支出(电动公共汽车等);以及预计新建50 万个充电桩的75 亿美元支出。基建法案的主体投资计划预计至少覆盖未来五年。同时,基建法案将创造“蓝领”就业机会,新增的“绝大多数”就业岗位将不需要大学学位。美国人“可能会在未来2—3个月内看到法案的效果。”白宫预计,法案签署成法后,将在未来十年平均每年增加约200万个就业岗位。
基建法案是拜登政府经济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将很快送至签署并成为法律。听闻法案落地,拜登似乎也长舒了一口气。当晚,他在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并表示,这是是“重建美国蓝领的蓝图”,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投资”!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基建法案能否真如美国政府所言,对美国经济起到立竿见影的拉动作用?
美国一些分析人士对法案的效果持谨慎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建设高速公路或将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但鉴于基建项目规模大、耗时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难量化”,因此很难期待基建法案立刻带来“亮眼数据”。还有观点认为,法案提出的使用美国本土制造原材料等要求,将推高建设成本,压缩法案带来的收益。而使用更多的“赤字筹款”(deficit financing),或将抵消基建投资的积极影响。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潘锐认为,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基建法案通过后,首先令人担忧的是随之而来的财政赤字问题。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法案将在未来10年内推高联邦预算赤字约2560亿美元。在美国国会临时拨款法案即将于12月初到期之际,拜登继续扩大政府财赤的步伐必须小心翼翼。通胀、债务等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但从积极面来说,法案对美国股市、产业无疑是利好,有助拉动经济。而且,前几任美国总统试图通过各类基建法案均以失败告终,如今拜登至少兑现承诺,在相关政策上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短期看,法案对拉动美国产业,尤其是基建及相关建材等方面,以及工人培训和相关技术等能发挥积极作用。长期看,则有利于推动美国产业转型,通过创造更多就业将美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另一方面,法案的局限性也毋庸置疑,还待看美国政府进一步的动作。
在资本市场具体表现方面,东吴宏观表示:短期美债存在上行压力,但中期经济增长改善构成利好。尽管在taper和基建计划陆续落地后,短期内美债有上行风险。但随着后续债务上限问题的解决,美国财政部可能在2022年一季度加大美债供应量,加之中期经济增长前景向好,中期美债存在利好。
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美国基建计划的落地将对美国经济形成较大支撑,美国基建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明确,基建行业相关公司将受益于该利好政策,建议关注相关基建板块,或将给投资人带来长期且稳定的回报。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基建、能源类板块相关美股及基金,把握机遇分享投资红利。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性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依据本文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09 by Creditease Corp.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10222285号-8 版权所有 宜信惠民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宜信普惠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2288
瑞承全国服务热线:
95183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