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要买组合?

近期股市中一波一波的行情如同海浪,大起大落,让人难以预料。这里有乘风破浪的冲浪高手,也有被巨浪打翻的小船。是选择在沙滩上欣赏冲浪,还是自己坐在小船上,不用说大家都会选择前者。而买基金组合就如同欣赏专业人士的“冲浪”,将资金交给专业的人管理。


“年化6%或者10%的收益目标,我买个好点的股基几天或者几周就能实现了。为什么要那么复杂去买组合呢?” 很多投资者经常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什么要买基金组合。


首先我们来看下面这两张收益走势图,您更喜欢哪一个?



其实很多投资者在看重投资收益之外,也十分注重投资体验。但是很多人可能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每年6%和10%的基金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对于其所需承受的波动预期也严重不足。现实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


根据Wind数据,2020年全市场8400余只基金中,年化能达到6%的仅有约3700只基金,而能达到年化10%的基金则更少,仅有1800多只,占全市场基金比例仅约20%。即便能够达到,这部分基金所需承受的波动也非常大。全市场年化收益达到6%以上的基金最大回撤中位数为-18%。这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是较难以忍受的大幅度波动。很多投资者其实只想寻找“投资小确幸”,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相对更好投资体验的产品,而不仅仅只是追求高收益。



何时买&何时卖



可能有些投资者也会说,波动大我不在乎,我在高点跑出来就好了。同样获得6%的收益我在股票、股基里可能几天几周就能实现,为什么要慢慢的等上那么长时间呢?其实这里涉及三个难题。

择时困难。如何判断当前市场是否为高点?到底该什么时候下车?

贪婪心理。人性贪婪,短期内获得较高回报时,能否克服自己的贪婪心理及时离场?

即便有投资人确实有良好的投资纪律和择时眼光,但下车之后,再买什么却又是个很多人没想好的问题。其实人会发现当自己赚一把就走之后,资金往往找不到更好的去处,甚至是放在活期账户里很多天等待时机,这其实是变相的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目前市场上有超8000只基金,普通投资者要从中挑出合适自己的基金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

基金组合是什么?



当我们为了获取稳健的收益或要超越股票市场的收益,制定了一个完整的投资策略,有计划的买入多只基金时,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基金组合。首先基金组合是由多只基金构成,区别于单一的基金。

其次,一定是有计划、有统一的投资,这是基金组合的核心。注意,组合不是单只基金的简单堆砌,比如某天看到沪深300涨的好,买了点沪深300,过几天又看到中证500涨的快,又买入了中证500。这样持仓里面也是多只基金,但这只是投资者持仓,不叫基金组合,因为,这两次买的基金都是经过独立思考的,并不是按照策略进行执行的,所以是两项投资行为。

只有制定策略,在大盘和中小盘等中间均衡配置,按一定比例分别买入沪深300和中证500的时候,这才是一个基金组合。

组合有助改善投资体验



首先,从过往数十年的市场经济数据来看,各种大类资产的收益表现其实是呈现轮动状态的。如果投资过于集中在单一资产,波动往往较大,也会因此错失部分资产的投资机会。而基金组合则能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来平滑由于资产轮动所带来的波动,避免单一基金下跌的风险,同时参与捕捉多个机会,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获取相对均衡的回报。

其次,基金组合由投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建立,对市场更了解,避免自己投资时的追涨杀跌,直接上车,省去研究的时间,把时间放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基金组合其价值更多还体现在所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上。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



组合的类型策略都不相同,找到适合自己的组合非常关键。


1.投资期限: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资金可投资的时间,试想如果组合计划投资期限1年,而你在半年的时候要用钱,而又正好赶上组合表现较差的时候,那么也只能被迫卖出,陷入被动。因此,可投资的时间一定要大于组合的预期时间。


2.投资目的:明确自己的投资目的,比如是保证流动性,存养老的钱,还是追求较高的收益,然后再去找相应的组合。


3.风险:组合风险和个人风险都是由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所投组合需要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否则面对组合的短期大幅回撤可能会让你寝食难安。



合理利用组合分析数据:组合分析数据是对组合预期收益风险的描述,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跟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匹配。



文章来源:新湖财富


620263e5e763df33e7115a859a3ab8b.png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