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 商务部:全国消费市场的复苏势头比较强劲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我国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的群体规模稳步扩大,消费复苏的基础坚实,也具备很多有利因素。从1月份的消费情况来看,全国消费市场的复苏势头是比较强劲的,各方对于今年消费市场恢复有信心。商务部将继续采取多方面措施,和各部门各地方一道,共同把恢复和扩大消费这项工作做好。(商务部)
■ 香港1月通胀为2.4%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1月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升2.4%,比去年12月的2%升幅高。剔除政府单次纾困措施的影响,基本通胀率2.4%,也比去年12月的2%高。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升幅加快,能源相关项目价格进一步飙升,衣服鞋子价格继续明显上升,其他主要消费项目的价格压力仍大致受控。展望将来,总体而言,通胀或面对上行压力,但短期应会保持温和。
■ 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允许证券业金融机构在香港开展直接融资
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指出,允许证券业金融机构在香港开展直接融资。允许前海合作区内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通过境外上市等跨境融资方式补充资本金。支持前海合作区内企业依法利用香港(开放式基金型公司或有限合伙基金等)平台进行融资及开拓海外业务,以及利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将优质地产及基础设施项目在香港上市及进行融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探索前海合作区内期货公司在特定品种业务上为境外子公司提供跨境担保、增信支持、内保外贷等。支持前海合作区内基金公司积极参与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互挂及内地与香港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互认。
■ 国资委:十年来中央企业上缴税费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七分之一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新时代十年,中央企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资产总额从31.4万亿元增长到8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至2.6万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38.2万元/人增长到76.3万元/人。十年来,中央企业上缴税费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七分之一,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1万亿元。(证券时报)
■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我国创新调查制度监测评价显示,1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结构更加优化。2021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是2012年的1.8倍,稳居世界首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由2012年的43人年提高到2021年的77人年。中国内地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次,增长到2022年的1169人次,世界顶尖科技人才加速涌现。(人民日报)
国外
■ 0.78!韩国总和生育率创新低,不到经合成员国平均水平一半
根据韩国电视台报道,2022年韩国新生婴儿降至25万名,再次创下历史新低,这让韩国政府和国民对人口的急剧减少更加担忧。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一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是世界上最低的。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出生婴儿同比减少4.4%,韩国总和生育率为0.78,首次跌破0.8,还不到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总和生育率1.59的一半。(环球网)
■ 普华永道:预计2023年中国并购交易以国内交易为主导,海外并购交易或将激增
普华永道发布《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3年前瞻》。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并购交易总额跌至4858亿美元,为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21年下降20%。其中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金额连续第二年占比接近交易总额的一半。
■ 资金涌入实体经济,2月信贷料继续高增
2月以来,资金面边际收紧,资金利率震荡走高,银行间市场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多数时候运行在2%的政策利率上方。专家认为,信贷投放正快速消耗大行超储,造成其资金融出能力下降,构成本轮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的重要背景。换言之,货币市场资金面的紧张从侧面印证了有效信贷需求改善,资金正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经济。同时,本周以来,央行连续开展千亿级公开市场操作,加大“补水”力度,表明其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取向没有改变。(中证网)
■ 港股回调,机构加速逢低布局
进入2月以来,港股主要指数表现不尽如人意,并未延续1月份的良好表现。不过机构普遍认为,港股仅是暂时出现“牛回头”,随着中国经济前景向好、海外流动性压力趋缓、估值优势三大利好逐渐显现,港股后市向好的确定性较强。目前不少资金正加速逢低布局。此外,根据2月22日的最新消息,香港证券市场将出台多项新举措,投资者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中证网)
■ 高频数据显露资金动向,A股吸引力凸显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600亿元,远超2022年全年;两融余额相比1月底上涨超过3%;ETF发行与存量品种的交易趋向活跃……多个高频数据显示A股增量资金入场。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A股市场基本面趋势和历史估值水平仍具吸引力,存结构性配置机会,不过投资者短期需要回避一些过热概念,降低交易风险。(经济参考报)
机构说市
申万宏源:2023年A股或有三次阶段性行情
申万宏源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对市场做出研判。傅静涛认为,2023年的A股或有三波行情,看好上半年指数再上台阶。他具体说道,第一波是完美春季躁动,“消费搭台 + 科技唱戏”之后,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可能提前发酵,春季行情还有价值占优的阶段;第二波,储蓄降,房价波动加剧,政策约束可能越来越强,复苏交易外推也有阻力。基于疫后复苏的行情可能在二季度内结束;第三波,下半年外需回落,A股基本面可能重新承压;美元指数反弹,不利于外资持续流入。行情需要新的结构线索,小盘成长主题可能再活跃。
中信证券:“安全”有望成为本轮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成长主线
中信证券近日研报指出,逆全球化大背景下,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事件加剧了“安全”在各国决策中的重要性。欧美等国近年来通过制造业回流、排外的贸易协定、技术封锁等方式试图降低对于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国内政策方面,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了科技和安全,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安全”有望成为本轮经济复苏过程中、具备产业空间和业绩弹性的成长主线,当前时点建议战略性配置“四大安全”,包括能源资源安全、科技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粮食安全。
方正证券:仍坚定看好港股的中期行情
本月港股市场出现一定的调整,主要指数的跌幅在7%左右。我们认为港股2月出现较大回调的原因有两点:1)港股前期涨幅较大,市场有一定的止盈需求。去年11月反转行情启动至今年1月底,恒生指数区间涨幅达到48.7%,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第一,资金的获利了结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2)关键宏观数据出炉,市场对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走强,强美元对港股形成一定的压制。展望后市,我们仍坚定看好港股的中期行情。2023年我国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的态势,在经济持续回暖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将明显改善。
■ 福布斯发布2023香港富豪榜,李嘉诚财富390亿美元登顶,汤晓鸥身家缩水60%
福布斯发布2023香港50富豪榜,李嘉诚再登榜首。福布斯表示,虽然基准恒生指数自一年前衡量财富以来下跌了12%,但相比之下,香港50位富豪的总财富仅从3280亿美元略微下降至3240亿美元。报道称,房地产大亨李兆基虽然在疲软的房地产市场中净资产下降11%至303亿美元,但仍位居第二。自2020年以来排名第三的是已故大亨郑裕彤的儿子郑家纯。他与家人分享的财富增加了25亿美元,达到289亿美元,因为对黄金首饰的需求不断增长,使他的周大福珠宝集团的股价上涨了近20%。去年首次亮相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大学教授汤晓鸥的净资产随着公司持续亏损而暴跌近60%至25亿美元。
■ 阿里巴巴:海外电商收入增长26%
阿里巴巴发布2023财年第三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巴巴的海外电商业务快速增长,其中,国际零售收入增长26%。本季度,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Daraz订单同比增长3%。Lazada的每笔订单亏损较去年同期持续改善。本季度,阿里云开始在日本运营第三个数据中心。
■ 谷歌明年将退租部分新加坡办公室
谷歌亚太总部将于明年2月20日起退租其在新加坡Alexandra Technopark的部分办公场所。谷歌亚太总部此前传出裁退约190名员工,被裁退员工估计占谷歌在本地员工人数的5.5%至6%。谷歌一名发言人指出,无法提供受全球裁员行动影响的新加坡员工人数,但确定裁员行动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早前宣布的计划的一部分。(界面)
■ 比尔·盖茨花费9.02亿美元收购喜力啤酒股份
比尔·盖茨以9.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喜力控股有限公司的少数股份。根据荷兰监管机构AFM的一份文件,比尔·盖茨上周收购了喜力3.8%的股份,他以个人身份购买了喜力啤酒665万股,并通过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信托购买了418万股。根据2月17日收盘价的计算,这些股票的价值为8.482亿欧元(9.02亿美元)。(新浪财经)
■ Meta正在为新一轮裁员做准备,计划在各部门裁减数千人
Meta正在为新一轮裁员做准备,涉及公司在全球各个部门总计几千名员工。去年11月Meta进行了第一波大裁员,全球员工总数减少13%。目前该公司考虑再次减员,包括砍掉一些项目和岗位。此前报道,Meta正在实施一个内部称为“扁平化”的过程,为提高效率,要求许多管理人员和总监转到技术岗或离开公司。(新浪财经)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