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财经早报 | 论策2023: A股复苏趋势确立;房贷重定价在即LPR仍有下行空间

为你读财经



国内

■ 商务部: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

从商务部获悉,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的决定,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九条关于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规定。根据决定,自2022年12月30日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停止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新华社)


■ RCEP正式对印度尼西亚生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3年1月2日起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至此,我国已与其他14个RCEP成员中的13个相互实施协定。在RCEP项下,印尼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上,新增给予我国700多个税号产品零关税待遇,包括部分汽车零部件、摩托车、电视、服装鞋靴、塑料制品、箱包、化工产品等。其中,部分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部分服装类产品等自1月2日起立即实现零关税,其他产品将在一定过渡期内逐步降为零关税。(央视新闻)


■ 国家发改委:建立数据流通和交易制度 培育一批活跃的数据要素市场主体

国家发改委日前在《求是》撰文指出,着力建立数据流通和交易制度。在国内外数据交易相关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数据要素特点和场内、场外交易现状,从规则、市场、生态、跨境等四个方面提出构建适应我国制度优势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聚焦当前数据交易市场建设现状与问题,统筹构建数据交易场所,重点要完善功能定位、探索发展模式、优化运行机制,坚持场内集中交易与场外分散交易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交易体系。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充分发挥数据商“燃料”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助燃剂”作用,培育一批活跃的数据要素市场主体。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有序跨境流通机制,积极探索离岸数据流通和服务外包等新模式,探索在数据安全保护法框架下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方式,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境外数据“引进来”。



国外

■ 韩国放宽首尔的房地产监管

韩国财政部周二表示,将放宽对首都首尔大部分地区购房者的金融监管,以支持该国急剧下滑的房地产市场。该部表示,从周四开始,在首尔的25个地区中,只有四个地区将留在财政部的“投机地区”名单上。留在名单上的是龙山区、瑞草区、江南区和松坡区,这些地区对购房者有更严格的抵押贷款规定和更重的税收。


■ 2022年新加坡经济增速降至3.8%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加坡经济增长3.8%,增幅低于2021年的7.6%。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新加坡经济同比增长2.2%,增幅低于第三季度的4.2%。按行业看,新加坡第四季度制造业同比下降3%,建筑业增长10.4%,服务业增长4.1%。(新华社)


■ 中基协:截至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38万亿元

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1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6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38万亿元。


■ 波动仍将是债市主旋律

去年末债市的波动让投资者仍然记忆犹新,2023年债市会带来怎样的机会与挑战?在市场参与人士看来,波动仍将是市场的主旋律,但信用债市场的风险形势将趋于好转。在供给端方面,地方政府债将继续成为债市供给担当,也将成为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上海证券报)


■ “日历效应”明显 机构建议把握A股布局窗口期

对于新一年度A股市场表现,多位业内人士均持较为积极态度,认为当前A股处于较好布局期,2023年1月有望开启全年关键做多窗口。从历史数据看,最近10年A股三大指数新年首个交易周多数上涨,“日历效应”明显。就配置而言,短期地产链、出行链、医药链等方向值得关注,中长期看好高端制造、军工等方向。(中国证券报)


■ “数字经济”频频现身券商报告 三大细分领域有望成为2023年投资亮点

近期,包括中银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在内的35家券商公布了2023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数字经济成为高频词。其中,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兴业证券等15家券商均看好2023年数字经济赛道投资机会,特别是数据要素、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半导体等三大数字经济细分赛道。(证券日报)


■ 2022年港股IPO数量下滑 专家预计今年流动性将改善

从数据来看,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港股新上市企业数量、募资总额等均有所下滑,但港股市场并不缺亮点,比如医药企业上市热情不减,“中概股”回流趋势延续,多家公司在港交所实现了双重主要上市,港股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平稳起步等。展望2023年,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预计2023年港股IPO市场将逐步恢复。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呈稳步复苏态势,叠加外部扰动因素逐步消退,港股有望迎来修复行情,将对港股IPO构成支撑;二是中国香港仍然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随着互联互通机制逐渐完善,其吸引力正逐步增强;三是在中概股回归趋势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有望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地。”(证券日报


■ 股票私募仓位现分歧:百亿私募减仓、小私募加仓

股票私募连续4周加仓,仓位指数时隔8周后重回80%。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80.02%,在此前一周基础上回升了0.36个百分点,这是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在时隔8周后重回80%的水平。具体来看,不同规模股票私募仓位现分歧,大私募减仓、小私募加仓。其中,百亿股票私募仓位指数76.86%,在此前一周的基础上下降了2.81个百分点,主要是满仓百亿股票私募和中等仓位百亿股票私募选择减仓。


■ 经济企稳向好有底气,内外资机构纷纷看好2023年A股市场

翻开2023年新篇章,外资和内资机构纷纷表示看好A股市场行情。受访机构普遍认为,宏观方面,中国经济迈入新周期,A股基本面将持续改善,有望走出新一轮牛市;微观方面,随着上市公司业绩修复,A股上行动能将更充足,预计2023年消费服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中游制造等领域企业盈利增速较快。(证券日报)


■ 十大券商论策2023:冬去春来 A股复苏趋势确立

2022年的A股交易已经收官,对于A股乃至全球资本市场来说,这都是颇为动荡的一年。上证指数最终收报3089.26点,全年下跌15.13%;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下跌25.85%和29.37%。虽然2022年A股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给2023年的估值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政策支持发力已明确,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欧美主要经济体加息进入尾声,境外流动性边际改善。在十大头部券商对新一年行情展望中,风险偏好显著提振,A股逐步聚力上行,甚至指数层面出现级别不小的反弹行情成为多数机构的“2023共识”。(上证报)



机构说市


国盛证券:宏观环境逐步转好,2023或迎反转行情

国盛证券表示,2023年投资环境或将逐步改善,可预见的是市场投资风格也将由防守转向进攻,低估值、高股息等偏防守型板块或将失去吸引力,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成长、以消费为代表的困境反转、以及以半导体、软件服务为代表的自主可控等方向或将迎来资金持续关注。

兴业证券:食品饮料板块分阶段复苏

兴业证券指出,国内迎来疫情防控新阶段,为食品饮料板块的复苏带来新机遇。第一阶段复苏主要跟随线下消费的恢复节奏展开,而第二阶段则是大众消费的估值回升。投资建议:1)短期来看,餐饮、夜场消费场景复苏将刺激啤酒消费,提振板块情绪;中期来看,高端化持续+利润释放,看好啤酒板块投资机会。2)2022年疫情封控影响物流运输,由此导致奶制品于2022年呈现低基数。同时,若原奶价格持续下行,将缓解乳企成本压力,乳企利润率改善可期。

山西证券:A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显著低估区间

山西证券指出,2022年A股经历了艰难的一年,业绩下修,估值下移,目前A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显著低估区间,2023年国内经济将逐步企稳回暖,国内地产政策和防疫方针逐步放松,有望带动市场预期的修复。短期看,市场出现震荡调整,但市场情绪已经降至冰点附近,随时有望反弹,中长期看,国内流动性和企业盈利均有望逐步好转,美联储紧缩力度将逐渐减弱,近期的调整已经较充分反映悲观预期,配置中建议紧扣经济结构转型主线,看好具有中长期强成长逻辑、下游需求刚性、短期季节性强提振的标的,如继续延续高景气逻辑的赛道(新能源、军工和信创等)+基本面修复弹性较大的行业(房地产、养殖、高端制造和医药医疗等)持续有望收获较优表现。

方正证券:维持本轮行情是底部反转的判断

方正证券指出,仍然维持本轮行情是底部反转的判断,主要是因为本轮盈利快速下行周期已经结束,叠加短期负面因素的影响正逐渐消退,展望后市,我们积极看多。从以往的经验来看,A股市场在一月份(年初)变盘的概率极大,同时底部反转行情更偏于轮动特征,本轮行情自去年10月底回升以来,以地产和食品饮料为代表的地产消费板块表现突出,在一月份年初这个时间点上,结构上建议关注成长风格的机会。另外,从名义经济增速的角度上看,2023年基本经济画像类似2013和2019可能性大,类似2016-2017可能性小,这种环境下,成长股预计还是会有更好的机会。

中信证券:全年关键做多窗口即将开启

中信证券表示,2023年是A股的“转折之年”,1月全年战略配置期和战术入场期叠加,在全国疫情“达峰”后,将开启关键的做多窗口,建议提高仓位,配置上由12月的均衡配置转向偏成长风格。首先,1月全国疫情流行期“达峰”可能早于预期,基本面预期迎来拐点后修复空间大,基于基本面和政策趋势判断,1月是A股2023年重要的战略配置期。其次,2022年年末收官的市场成交和估值都明显偏低,今年开年内外资入场共振有望打破存量博弈困局,机构定价权将明显增强,结合市场估值和交易行为分析,1月A股将迎来战术交易层面关键的入场时点。再次,战略配置期与战术入场期叠加,全国疫情“达峰”后观察适应期结束,全年关键做多窗口将在1月开启,A股全面修复行情将由政策预期驱动的第一阶段,切换至业绩预期驱动的第二阶段。最后,建议提高仓位,配置上由均衡配置转向更偏成长风格,聚焦“四大安全”领域,包括能源资源安全的储能、风光,科技安全的半导体、数字经济产业,国防安全的导弹、航发产业链,粮食安全的种业;同时关注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工业自动化。

国海证券:建议控制好仓位,可考虑适当逢低布局

国海证券表示,从上周五全天走势看,市场总体呈现缩量整理的格局,市场情绪逐步修复,短线继续调整的风险有所降低。但目前资金积极入场氛围尚不浓厚,存量博弈下市场上攻亦有难度。因此,当前建议控制好仓位,可考虑适当逢低布局。

中金2023展望:A股和港股2023年有望实现明显正收益,港股阶段性跑赢A股

中金发布2023年十大预测指出,A股和港股2023年有望实现明显正收益,港股阶段性跑赢A股。2023年随着部分因素边际改善,以及当前估值仍具备中长期吸引力,A股和港股在2023年均有望实现双位数左右收益。对比之下,港股前期受压制时间更长且估值水平更低,随着“三重压力”逐步缓解,尤其是国内基本面迎来反转,港股市场可能具备更大的修复弹性,并有望阶段性跑赢A股。


■ 乐视宣布开始实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周三休息半天

乐视视频官微宣布:2023年1月1日起,乐视将执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每周三弹性工作半天。乐视在公告中表示,连续三年的疫情难免影响公司业务,所有员工都关心公司业绩,也更担心自己的生活。让人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司2022年业务总体平稳,经营业务实现了现金流平衡,并且前3季度虽有5周居家办公,整体业绩目标均如期达成。


■ 三星预计2023年半导体芯片利润达13.1万亿韩元

据报道,三星预计其2023年半导体销售的年度营业利润将达到13.1万亿韩元左右。若成功达标,员工可望在2024年1月获得相当于2023年年薪5-11%的奖金。


■ 中国移动位列世界杯品牌影响力指数第二

《2022卡塔尔世界杯品牌传播力指数》显示,中国移动以977.42位列世界杯品牌影响力指数第二。作为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持权转播商,通过全场次赛事直播、5G元宇宙黑科技、跨界互动玩法、精彩自制内容,中国移动在本届世界杯期间共收获360亿全场景内容播放量、2079个策划热搜、1041亿全网热度。此外,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推出的元宇宙互动体验用户达5700万,登陆咪咕全系产品首批领取比特身份的“元住民”超180万人。


■ 喜茶新年全员信流出,下一步将瞄准大众市场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喜茶高管团队发布全员信。信中回顾了从2012年创业开始,过去十年喜茶在产品、品牌、数字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节点,及其对行业的影响。“喜茶品牌的核心就在于从生活激发喜悦”,喜茶高管团队在信中表示,喜茶接下来要完成的下一件大事是“将真品质的茶饮和激发喜悦的品牌,带给更多的大众用户”,“喜茶应该去到所有需要它的地方”。这是喜茶首次旗帜鲜明的表示将大众市场作为目标,也使得喜茶自2022年初展开的主动调价、推动行业真奶真果等品质“内卷”、开放事业合伙等一系列重大业务动作背后的逻辑浮出水面。(中新经纬)


■ 部分房贷重定价在即 LPR仍有下行空间

2023年1月起,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若锚定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且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则房贷月供会有所减少。业内专家表示,下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推动楼市企稳回暖的关键,后续5年期以上LPR仍有可能适度下行,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证券报)


■ 百强房企拿地放缓!2022年总额同比降近五成

2022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企投资力度大幅下滑,全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近五成,近四成百强房企投资暂停,超一半新增货值集中于10强房企,市场优质土储资源更向头部房企集中,其中,有16家央企拿地总额超6000亿元。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展望2023年,业内人士预计,房企投资依然将保持谨慎的态度,土地市场的分化也将持续。深耕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这5大城市群、投资聚焦在核心一二线城市仍是投资上策。(证券时报)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