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财经
国内 ■ 中办、国办: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加大稳岗支持力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低保金,按规定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做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加大稳岗支持力度。推进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新华社) ■ 外交部:今年“一带一路”合作稳步推进 捷报频传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出,今年“一带一路”合作稳步推进,捷报频传,又有5个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前11个月,中国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逆势增长20.4%,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发送货物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0%和11%。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开花。明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我们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总结成就,擘画新的蓝图,让“一带一路”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央视)
国外 ■ 日本2021年人均GDP减少至39803美元 日本内阁府日前发布的国民经济计算年度推算显示,从成为富裕程度大致标准的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日本2021年为3万9803美元。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38个成员国中排在第20位,低于2020年的第19位。日本人均收入增长乏力,个人消费的低迷正在拉低经济整体增长。这是日本自2018年以来、时隔3年再次降至第20位。2020年日本排在第19位,法国居第20位,此次发生逆转。
■ 把握做多窗口 百亿级私募连续三周加仓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9.66%,较上一周上升1个百分点,至此,股票私募仓位指数连续三周上涨,股票私募整体仓位已经略高于年内平均仓位水平。分规模来看,百亿级私募加仓动作最为积极。截至12月16日,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9.67%,较上一周提高2.97个百分点,连续三周加仓。其中,满仓百亿级股票私募占比升至55.19%。(上证报) ■ SPAC繁荣告终 12月初以来约有70家SPAC进行清算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此前处在繁荣期时,它们的创造者忙不迭地推出此类公司。现在,由于近期达成交易的前景渺茫,而且一项令人意外的税收将在明年实施,SPAC本月正以每天约四家的速度关闭,几乎与去年年初该行业达到顶峰时的推出速度相同。自12月初以来,大约有70家SPAC进行了清算,并向投资者返还了资金。根据SPAC
Research提供的数据,这一数字超过了该市场历史上的SPAC清算总数。数据显示,SPAC的创建者本月在清算中损失了超过6亿美元,今年损失了超过11亿美元。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A股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较2017年底增长69.7%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白皮书2022》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0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313家,占A股全部的65.5%。其中,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21家,较2017年底的1250家增长69.7%。
■ 无惧年末市场调整,近六成基民坚定持有 2022年权益类基金投资不易,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0%,但近期支付宝上的一项吸引了270万人关注的调查却显示,尽管年末A股再度出现调整,但对于亏损的基金,近六成投票人选择了坚定持有,甚至继续加仓。(上证报)
■ 稳定投资者信心,理财公司开启自购行动 此轮理财产品净值下跌以来,已有股份行理财子公司进行自购,以减轻赎回压力。业内人士称,后续可能还会有其他理财公司跟进,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旗下产品。除了自购,理财公司也在加快产品发行节奏,以应对波动。数据显示,2022年11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2701只,环比增加33.9%,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最高。展望后市,大公国际总裁应海峰认为,2023年市场情绪将持续回暖,经济基本面将有所改善,宽信用预期持续升温,债券市场发行规模预计稳中有升,市场利率存在上行空间,信用风险有望持续好转。(上证报)
机构说市 中信建投:重回升势尚需等待新催化 东吴证券:看好国防军工核心赛道回归与新域新质崛起 兴业证券:成长赛道再度显现性价比 建议关注五大方向 兴业证券近日发文表示,综合指数与估值比价、30日均线偏离度、拥挤度等指标看,随着成长板块的悲观预期释放,拥挤度压力消化,相对性价比已逐渐显现,而对于成长板块中的高性价比方向,当前又到了可以掘金、布局的时间。可重点聚焦五大方向:信创(计算机软件、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半导体(设备、设计、材料)、消费电子(显示面板、汽车芯片)、储能、军工(航空发动机、军工电子、碳纤维)等。 银河证券:出入境恢复在即,关注旅游相关板块需求恢复 银河证券研报表示,出入境恢复在即,关注相关板块需求恢复。据香港特首李家超,内地与香港逐步有序恢复通关有望于2023年1月中旬落地。疫情前港、澳每年接待内地旅客超4300万/2800万人,与2021年6万/704万人相比恢复空间巨大。建议关注出境游(众信旅游)、博彩(美高梅中国、金沙中国、银河娱乐)。 东吴证券:数字经济和双碳经济是A股配置两大行业主题 东吴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陈李认为,2023年的新基建,也会通过在安全领域的投资来保障经济增长。统筹安全和发展,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那么各种跟安全相关的行业都会得到国家的直接投资。实际上国家一共列了11个方面的安全,包括能源,生物,农业,科技等,可能最终都会有国家主体的投资来进行实施。由于安全涉及的领域比较多,陈李觉得最需关注的是,究竟谁更具有吸金能力。能过一万亿的投资领域可能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数字经济,另一个是双碳经济,而这也是A股投资中需要重点布局的两大行业线索。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上周市场回落,跌幅加剧。下一步市场重回升势,需要等待新的催化。短期来看,疫情影响下基本面拐点尚不明确,总体看影响大于此前市场预期,疫情对市场短期影响依然存在。市场资金面整体偏弱,新基金发行不振和融资买入回落是主要原因,而近期信用债市场剧烈波动引发理财/固收+产品破净和赎回风险,也对A股资金面及预期带来一定影响。未来新的催化可能是具体的稳增长政策落地预期或者基本面改善进度开始好于市场预期。总的来说,市场出现一定的调整整固并不令人意外。战略上,我们对经济的修复和市场的中期趋势依然抱乐观预期,同时战术上,我们认为下一轮回升行情还需要耐心等待,未来新的催化可能是具体的稳增长政策落地预期或者基本面改善进度开始好于市场预期。行业重点关注:公用事业、汽车、农林牧渔、家电、半导体、计算机、医药、新能源等。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我们重点看好国防军工行业核心赛道回归与新域新质崛起。以航空发动机、军机、导弹为代表的高景气核心赛道,将持续受益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持续推进,业绩持续增长的确定性高,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新域新质崛起方向,一方面,新技术有望带来新应用,如隐身材料、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冷喷涂等)、相控阵雷达技术、军事仿真等,另一方面,顺应武器装备发展新趋势的新产品有望获得更多应用,如远火、无人机、巡飞弹等。
■ 美版拼多多Temu成为消费者新宠 随着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担忧令美国消费者倍感压力,许多人正在转向一家中国电商新创建的跨境移动应用。购物网站Temu自9月推出以来,在美国的人气急剧攀升。这家电商平台主要销售中国制造的超低价商品,其快速发展的势头已使总部设在上海的母公司拼多多(Pinduoduo)成为最新一家在美国开拓市场取得成功的中国企业,而美国对于中国这个科技竞争对手正变得越来越警惕。根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Temu在美国的下载安装量已经达到1,080万,成为11月1日至12月14日期间美国全类别中下载量最大的移动应用。
■ 苹果今年第四季度净利或下降8%以上 数据显示,美国苹果公司今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将下降8%以上,这是14个季度以来第一次没有实现增长。根据该平台的数据,苹果在此期间的收入将低于去年同期创纪录的1239亿美元。
■ 报告:中国“独角兽”超300家,总估值超万亿美元 《2022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316家,总估值超1.1万亿美元。2021年新晋独角兽企业142家,相比2020年数量实现翻倍增长。从区域分布看,2021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9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集聚超六成独角兽企业,武汉有7家独角兽企业位居全国前十。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