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大跌逾33%?发生了什么?


日前,有多位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购买的西安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严重。其中一张由投资者提供的截图显示,截至某日,西安银行“西银安心双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3.5%,“西银安心周周盈”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3.01%。

图片来源:某社交平台APP


其实,关于银行理财下跌的原因,我们在《买低风险银行理财竟然也亏钱了,怎么办?》中介绍过:


此前,大面积亏损的银行理财,一个主要原因是债市下跌引发的。


债券基金是什么?


先来看看债券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借钱的凭证,也就是一张“借条”。


例如,国家向你借钱,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给你一种借债凭证,就可以称之为国债。


与个人之间的借条不同,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等,是经审批通过的标准化借条,所以是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同是借款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企业等,因为信用等级不一样,借款利率有高有低。


那什么是债券基金呢?

按照投资方向不同,目前国内的债券基金可以分为三大类:


1、标准债券型基金即纯债基金(可细分为短债基金、信用债基金)——只投资债券市场,不参与打新股,也不投资股票。


2、普通债券型基金(可细分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可以投资少部分股票,以增强收益。


3、其他策略债券基金(如可转债基金——主要投资于可转债、可交换债的基金)


债券基金的收入从何而来呢?主要是:


利息收入,即债券持有到期所获得的票面利息收入;


价差收入,债券一般在银行间市场或沪深交易所交易,因流动性、市场利率、信用情况变化等,债券的价格是存在波动的。要当前市场的利率水平,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关注债券市场的基准利率:无风险利率,即国债收益率;


债券回购,只要质押债券的收益高于融资成本,就能赚取超额收益。


股票投资收入,二级债券基金通过参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增厚基金收益。当然,这也要相应承担股票市场波动的风险。


所以,纯债基金收益低风险也低,二级债基因为有少量股票仓位,收益高些风险也相对高一些,“可转债基”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相比前两者风险最高。


因此,投资者可以看看持有资产的类型。由于股市和债市有一定的“跷跷板效应”,往往债券跌的时候,股票等权益资产是涨的。所以,如果你的投资组合中是有权益资产的,那么权益资产的上涨会弥补一些债券资产的亏损。


债市为什么会下跌?


债券虽然收益稳定、波动小,但和股票市场一样,债券市场走势也是无法预测的。而且,没有永远不跌的债券基金。


债券市场为什么会下跌?我们在《买低风险银行理财竟然也亏钱了,怎么办?》中介绍过,主要原因是预期和利率的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债市经历了从急跌到阴跌的过程,最主要原因的是宏观经济政策转换,市场对经济修复的预期向好,投资者风险偏好提高,货币流动速度会增加,导致资金利率上升。


因此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着市场长期利率,利率和债券价格呈现负相关,市场长期利率上涨,债券价格就会下跌。


同时叠加地产融资政策放松,对资金需求提高,导致债市收益率明显调整,短端收益率快速上行。


事实上国债利率上行的幅度其实不是太大,按以往的规律债市跌幅不至于这么多,而且以前买银行理财没有感觉,那是因为银行对理财做了平滑和兜底。


但现在《资管新规》出台以后,不允许银行刚兑和兜底了,银行理财产品也都净值化了,以后无论是买银行理财还是买债券基金都一样,都不可避免的会承受债市的波动。


看到债市净值波动,追涨杀跌心理下就会发生大量赎回行为。于是就出现了“客户赎回—机构赎回—跌破净值—新一轮赎回”的恶性循环,促使债市进一步下跌。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引起本次债市调整并非信用风险导致,而是短期情绪面的波动。认清债市波动背后原因,或能更好地决定自己交易操作。


净值变化如何形成?

净值化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必将成为常态。

“资管新规”落地之前,银行理财普遍以“摊余成本法”估值,债券以买入的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在剩余期限摊销,每日计提收益,反映在净值上就是一条平滑的直线。

2020 年以后,估值方法从“摊余成本法”改用“市值法”核算,所持有债券按市价进行估算,再结合票息、买入成本以及当前居亏情况,综合计算出当日损益,净值走势也变得相对曲折。

其实,如果债券市场波动不大,摊余成本法和市价法之间的净值差别并不明显,客户的体验尚可。但一旦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那么两种估值方法之间的净值差别就会发生分化。


在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是正常现象。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好这个“不可能三角”也适用于银行理财产品。去刚兑背景下,收益高、流动性好的产品必定有一定的风险波动。


而且,以后不仅银行理财产品,所有持牌受监管的诸如公募基金、信托产品、券商资管等等平时大众耳熟能详的资管产品都不保本了。

【理论上没有任何一种投资理财产品能够同时满足这三点,通常情况下至少要牺牲其中的一角。】


净值化时代,如何应对波动和本金风险?

现在银行理财也是有投资风险的,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在单一理财产品上。


首先,投资者需注重长期投资。

此次银行理财大跌,可以看到,开放式产品受影响更大,封闭式产品的兑付收益并没有显著下降。而开放式产品的收益除受债市行情影响外,也与投资者的赎回有关。可见,目前银行的兑付情况仍较为良好,债市下行尚未引发系统性风险,而是短期情绪面的波动。


因此,投资者需更加注重长期投资,理性看待产品净值波动仅代表产品阶段性的运作情况,并不代表实际收益,避免因恐慌而集中赎回引发“踩踏”,进而造成实际收益的损失。

另外,用好资产配置这个工具。

赛道的轮换、债市的波动,这并非资本市场中的新鲜事,利率的边际上升也是市场博弈的表现。净值化时代,既然已经无法消除资产的波动,或许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才是科学有效的办法,充分利用资产的负相关性降低投资账户的波动水平。尤其在近几年,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就有显著的“风险对冲”作用。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