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财经早报 | 跨年行情升温!公募描绘三大布局路径;多组数据揭示A股市场信心回升

为你读财经



国内

■ 八部门:启动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我国将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完善落实扶持政策,优化提供创业服务,支持更多重点群体投身创业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培育创业主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意设计成果落地转化,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创办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新华社)


■ 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指引(第一版)

据健康中国,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指引(第一版)。其中指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在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已明显减弱,感染者多为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重症人数相对较少,绝大部分感染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居家隔离和治疗。感染者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前十个月个体工商户享受减税降费3285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个体工商户享受减税降费3285亿元,预计全年4300亿元左右。随着“六税两费”减征政策进一步扩围,税费优惠政策已覆盖全部个体工商户。(央视新闻)


■ 13731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22年,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的总和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创下新高。这也是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谷物产量12665亿斤,比上年增长10亿斤。此外,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498万亩,比上年增长0.6%;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87公斤/亩。(央视)



国外

■ 韩政府发布旅游振兴五年计划

韩国政府12日审议通过《第六次观光振兴基本计划(2023年至2027年)》,将2023年至2024年指定为韩国旅游年,争取到2027年吸引3千万外国游客,实现旅游业收入300亿美元目标。据国务调整室当天发布的新闻资料,国务总理韩悳洙当天主持召开第七次国家观光战略会议,会上通过上述计划。该计划提出五大目标,包括吸引3千万外国游客;旅游业收入300亿美元;外国游客在韩旅游15天;境内旅游消费5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66亿元)。该计划还设立四大战略课题,分别是打造深受全球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创新;携手全民推动旅游业发展;创造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进而搞活地方经济。


■ 英国国家统计局:英国经济在今年8至10月出现萎缩

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该国经济在8月至10月期间出现萎缩。英国国家统计局称,虽然10月英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0.5%,与9月份下降0.6%相比,有所提升。但综合来看, 8至10月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了0.3%。过去3个月,英国所有主要行业的经济活动均有所放缓,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此前曾预测,英国经济将在今年年底陷入衰退。该行警告称,英国经济将持续衰退两年,这将是20世纪20年代有记录以来该国历时最长的经济衰退。(央视新闻)


■ 德国计划引入大批移民 应对人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

德国总理朔尔茨说,政府计划通过接纳大批移民,缓解人力短缺问题和养老金制度的危机。报道称,朔尔茨在波茨坦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说,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政府正在努力吸引外国工人以“继续工作”。德国政府于11月同意了改革移民法的计划,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急需面向外国移民开放就业市场,并促进移民的技能培训,以应对劳动力和技工短缺问题。报道称,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表明,由于吸纳了大批来自乌克兰的移民,德国2022年人口数量或将增加100万人,达到8400万人。(参考消息)


■ 提振投资者信心 多家理财公司已出手自购旗下产品

11月以来,债市面临较大调整,银行理财市场面临一定压力,部分表现稳健的产品遭遇“错杀”。在此背景下,各家理财公司积极对债市进行分析展望,对投资者行为进行正向引导。从多个信源获悉,近期已至少有3家理财公司通过自营资金购买旗下理财产品,以提振投资者信心,部分公司还有望投入更多资金购买旗下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渐成趋势。当前市场情况下,投资者一方面要坚持长期投资,以时间换收益;另一方面,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调整投资策略,可适当增配现金管理类产品和低波产品。


■ 最新私募仓位回升 满仓百亿私募占比过半

数据显示,11月28日到12月2日当周,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上涨,结束了此前三连跌势头。截至12月2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8.35%,在此前一周基础上加仓了0.2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满仓私募占比小幅提升,其它中等仓位、低仓位以及空仓私募占比均有小幅下降。其中,百亿规模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5.67%,目前满仓百亿规模股票私募(仓位>80%)占比提升至51.45%。


■ 跨年行情预期显著升温 公募基金描绘三大布局路径

2022年已近尾声,基于防疫政策优化放宽,以及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等,始于11月的反弹行情持续演绎,使得公募基金对2022-2023年的跨年行情更加期待。有公募人士直言,经历了2022年相关压力测试后,利空因素逐步改善,曙光将至,对2023年不必悲观。公募基金的最新预判认为,过往两年多赛道成长股明显占优,如今价值股开始逐渐回归,大盘价值好于小盘成长这一风格趋势有望延续至明年1月份。而随着经济企稳回升,股票市场基本面恢复,2023年市场有望从反弹逐步演变为反转,预计港股收益率大概率好于A股,基建投资链条、消费链条和科技成长链条成为三大重点布局方向。


■ 今年已有208只公募基金“退场”

临近年末,基金行业优胜劣汰加速,多只公募基金宣布清盘。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08只公募基金宣布清盘,其中,11月以来清盘的基金数量为50只。在业内人士看来,近些年来,公募行业一直呈现高速发展,资产管理规模屡创新高,虽然每年均有相当一部分基金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不景气,反而体现了行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促进公募基金整体的良性发展。


■ 多组数据揭示A股市场信心回升

从11月份新增投资者数量环比上升,市场在稳步攀升中量能有所放大,到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创出新高……多项数据折射出,A股市场暖意增加,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信心的转暖主要源于政策方面暖风频吹。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烟火气”渐浓并烘热了实体消费,同时,激发了市场对食品饮料、餐饮旅游、航空运输等消费领域的投资热情,强劲的消费复苏可期。对于2023年的投资,国内外机构已形成共识,一致看好中国资产。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多家国际知名投行纷纷提高对中国股票的预期,看涨声音不断。(证券日报)


机构说市


方正策略:岁末年初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亮眼

总体来看,岁末年初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亮眼,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表现最好的月份主要集中在岁末年初期间。从行业表现看,岁末家电、机械设备、非银、食饮表现居前,而传媒、社服、计算机等行业表现靠后,年初往往存在反转效应。从风格指数看,岁末低估值板块往往表现好于高估值板块、绩优股好于亏损股、大盘股好于小盘股,年初往往存在反转效应。从基金持仓看,岁末房地产、非银金融、机械设备、汽车等基金持仓占比提升幅度居前,而医药生物、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持仓占比降幅居前,年初往往存在反转效应。

平安证券:半导体周期持续下行 关注结构性机会

平安证券指出,当前半导体行业周期持续下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需求萎缩已成共识,不过在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需求下,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1)新能源汽车+“风光储”带来的功率类器件及模拟电子需求等;2)半导体行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石,国产替代进程持续;3)电子测量仪器是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产业的加速器,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天弘基金:经济增速将持续回升,A股有望迎来战略机会

天弘基金指出,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在政策重心重回经济增长、疫情扰动持续降低、房地产融资环境明显改善等多方积极因素共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回升。即便经历了这一轮上涨,当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依然处在近5年低位;而衡量股票、债券投资性价比的指标ERP仍处在历史高位,这意味着股票市场的估值吸引力很高,A股仍处在历史性的投资机遇期。当前,疫情防控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中国经济的复苏已如喷薄欲出的朝阳,当下已经没有任何过分悲观的必要,可以对资本市场持有更强信心,将投资思维模式切换至后疫情、乃至走出疫情的模式,投资质地过硬的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与广大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中信证券:建议关注近年来大力发展海外新能源车市场的企业

中信证券指出,中国车企出海进入量价齐升的发展新阶段,海外销量及单车利润均迎来历史性突破。销量方面,各车企着力发展出海业务,整体出口量自2021年以来提升迅速,其中新能源车出口量保持同比三位数增长状态,在冲击发达地区市场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单车利润方面,中国车企新能源车普遍涨价出海,叠加出口的新能源车型享受税收优惠,新能源车出口利润大幅高于国内。我们认为全球电动化普及给予中国车企弯道超车机会,看好新能源车出海帮助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市场迈上新阶段,建议关注在出海业务布局较早且近年来出口车型“油转电”的企业;建议关注近年来大力发展海外新能源车市场的企业。


■ 支付宝宣布已加入数字人民币受理网络,支持淘宝使用数字人民币

蚂蚁集团首席合规官李臣透露,“支付宝已加入数字人民币受理网络,并作为首家支付平台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快付功能,目前已支持淘宝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正在分批次上线相关服务中。”(新浪科技)


■ 美团:世界杯主题酒水套餐订单量环比增88% 小酒馆生意回暖

激战正酣的卡塔尔世界杯,点燃了球迷们的热情,也拉动了国内“夜经济”升温。美团最新数据显示,小组赛以来,“世界杯看球好去处”相关搜索量环比赛前上涨814%,看球小酒馆的搜索量环比上涨10倍以上;上海、长沙、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地看球氛围浓郁,夜间消费活跃。(上证报)


■ 比亚迪或将在欧洲开设两家工厂

据彭博社报道,比亚迪正在关注欧洲大陆的东部和西部,尽管其可能更倾向于在电动汽车需求很高且不断增长的较发达的国家地区设厂。在欧洲开设工厂将使比亚迪不仅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还能避免欧盟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将使其车辆的价格更具竞争力,并帮助该公司在该地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 胡润发布女企业家榜:杨惠妍第十次居首 富二代占比明显上升

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红颜会·胡润女企业家榜》,碧桂园的杨惠妍以750亿元财富,第十次成为中国女首富;龙湖的吴亚军以735亿元财富,蝉联中国白手起家女首富。此次榜单的财富计算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15日,列出了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前50名女企业家,总财富1.5万亿元,比去年下降20%,是胡润百富榜前50名中国男企业家总财富的四分之一。其中,能源超过大健康,首次成为上榜女企业家第二大财富来源行业,第一仍为地产。


■ 阿里巴巴将推100场海外展会 帮助中小商家全球“抢单”

为了响应各地政府组团“抢单”,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国际站已启动代号为“Digital Hybrid Trade Show”的专项行动,计划近期开始推出至少100场数字化海外展会,首批覆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土耳其、印度、巴西、迪拜等十余个外贸重要市场。通过与当地展方合作或平台自主举办,采用线下实体展台+线上数字展会融合的混展新模式,国内中小企业有望足不出户就能远程触达海外买家,高效获客。


■ 抢占全球市场 国产VR品牌加速出海

字节跳动旗下VR技术公司PICO12月10日在马来西亚巴生谷中心开设的首家旗舰店正式营业,成为VR国货出海的又一里程碑。在高性价比、高质量和品牌化助推下,国货VR产品近期受海外消费者热捧。据机构预测,中国AR/VR市场增速近年来位列全球首位,2021-2026年中国AR/VR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42.2%。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硬件迭代和体验感升级,国货品牌VR一体机有望加速放量,全球市场抢先布局硬件具备战略意义,先发和价格优势明显。


■ 大众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大众汽车旗下的捷克汽车制造商斯柯达汽车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并将于明年做出最终决定。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泽尔默表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将与合资伙伴一起考虑要如何进行下去”“如果我们想集中精力,就值得考虑所有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