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财经
国内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下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1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指数继续运行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全球经济呈现继续下行走势。11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低于50%。分区域看,亚洲和美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降至50%以下,制造业均面临收缩压力;欧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虽较上月有所回升,但仍在48%以下,制造业维持弱势运行态势;非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小幅上升,并且连续2个月略高于50%,制造业有所恢复。(央视新闻) ■ 人民币汇率重返升势 高波动下更需筑牢风险中性意识 据证券时报,时隔两个多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重返“6区间”。从上周一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便“画风”突转,一路上扬,走出一波陡峭涨势,昨日更是一度涨超1000点。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论是处于升值通道还是贬值通道,一个显著的变化便是愈发宽幅波动。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不断增强,企业等市场主体抵御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愈发重要。正如监管此前频频喊话,“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浮动是常态”,面对汇率高波动时代,市场主体要树立“风险中性”意识,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风险敞口。
■ 北京: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面落实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全面落实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自2022年9月1日起,对于已享受延缓缴纳税费50%的制造业中型企业和延缓缴纳税费100%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其已缓缴税费的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并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证券时报)
国外 ■ 随着信贷周期回升 外国股票基金涌入印度金融业 受到新信贷周期前景的吸引,外国投资者正在买入印度金融公司,新信贷周期可能提振该国最大银行的股票。法国巴黎银行表示,印度股票相对于亚洲股票的估值溢价创历史新高,海外投资者考虑到这些股票相对便宜,而且它们的基本面强劲。
■ 港交所:北向资金八年累计成交额达89.4万亿元 沪港通迎来八周年,港交所公布了过去八年香港与内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主要交易数据。截至2022年11月30日,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八年累计成交额达89.4万亿元,累计1.7万亿元资金净流入内地股票市场。投资者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持有的内地股票总额不断增长,由2014年底的865亿元,激增至2022年11月30日的2.2万亿元。南向港股通(包括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八年累计成交30.4万亿港元,累计2.6万亿港元内地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持股总额持续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亿港元,增至2.0万亿港元。截至2022年11月30日,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今年日均成交额已达1011亿元人民币,南向港股通今年日均成交额已达305亿港元。 ■ 普华永道:预计明年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将继续保持活跃 普华永道发布报告,预计明年新经济企业(包括生物科技及其他特专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活动将继续保持活跃。普华永道表示,为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而增设上市规则《第18C章》,将会吸引不少科技公司去香港融资,进一步加快科技行业成长,有助于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不同类型投资者,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公募基金优胜劣汰加速,300多只产品遭遇清盘 临近年末,越来越多的基金产品加入清盘行列。据统计,按照基金合同终止日期,截至12月5日,年内共有324只公募基金产品清盘。其中,11月清盘基金数量最多,共有57只。从清盘原因来看,主要包括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清盘多由规模持续缩减引发,规模的减少大概率因业绩不达预其。在市场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下,清盘机制常态化有助于基金公司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经济参考报)
■ 养老FOF密集申报发行,基金公司竞相谋篇布局 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正式落地,公募基金围绕养老产品、投研、人才等多方面的布局也相继按下”加速键”。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多家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加速申报和发行养老FOF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养老基金产只是近年来公募基金布局的重要业务方向,未来各家公司布局力度将持续加大,竞争也将日渐白热化。(经济参考报)
■ 外资大举抄底港股 科技股“技术性牛市”能否持续? 自10月28日低点算起,恒生科技指数已强势反弹超过40%。腾讯控股、阿里巴巴-SW、美团-W等科技股11月涨幅均超过30%。业内人士表示:“科技股已步入‘技术性牛市’,但反弹持续性还需观察。”港股大反弹背后是华尔街机构集体“扫货”。以科技股为例,据港交所11月29日披露文件,11月27日,摩根大通以每股149.2港元的均价买入美团2072.3万股。持股比例从4.67%增加到5.04%。摩根大通在过去一个月增持港股资金接近38亿港元,增持股票包括小鹏汽车-W、哔哩哔哩-W、理想汽车-W等。从股价走势看,摩根大通可谓精准抄底。(上证报)
■ 保持满仓操作!私募认为底部信号明确,看好三板块经过低估值蓝筹、消费复苏等主线的轮番演绎后,当前私募业内对周期股、资源股的关注度明显升温。多家一线私募表示,资源股能否“接力”本轮行情主线仍需观察,但下游周期性行业、有色、石油等三个板块,现阶段值得重点关注。(中证金牛座)
机构说市 方正证券:券商、保险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估值或迎来修复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券商、保险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预计随着防疫政策的放松,经济预期回暖、市场行情好转,估值或将迎来修复,券商建议关注中信证券、东方财富、中金公司、国联证券,保险建议关注中国人寿、中国平安。 中信建投:2023年投资策略方面应主要遵循4条主线 中信建投发布2023年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及未来投资机遇分析。尽管我国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与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积极因素正在持续积累,将对明年的经济运行形成重要支撑。一是二十大召开指明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蓝图。二是宏观政策利好。三是国际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四是基数效应。短期来看,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中长期来看,我国宏观经济韧性强,基本面维持稳中向好趋势。投资策略方面,结合以上分析及二十大报告精神,应主要遵循4条主线,即1)疫情防控政策主线;2)稳经济增长主线;3)国家安全主线;4)高质量发展主线。
■ 曹操出行回应明年4月IPO传闻:不予置评 曹操出行据悉考虑最早明年4月份提交初步香港IPO申请,选择农银国际、美银和华泰国际安排香港IPO相关事宜。对此,曹操出行回应称不予置评。(界面)
■ 多地影院有序开放 全国营业率回升 随着近期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多地电影院陆续恢复营业。全国影院营业率在一度跌破40%后,近期开始显著回升。猫眼、灯塔平台数据显示,
12月4日,全国实现电影票房2833万元,当天全国共有营业影院5822家,影院营业率已逐步回升至约47%。12月,各影院最关注的就是《阿凡达:水之道》的上映。目前距离该片在国内上映仅有11天,影片在猫眼平台的“想看”人数已攀升至120万人,远远超出《流浪地球2》的46万。如影院能在该片上映前恢复营业,有望缓解此前低票房带来的经营压力。(证券时报)
■ 三星、LG计划在越南追加数十亿美元投资 越南政府表示,韩国电子巨头三星和LG计划向越南追加投资数十亿美元。此前,三星为了应对全球需求疲软,今年两次削减了越南的智能手机产量。越南官方媒体称,三星电子是越南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者,在这个东南亚国家再投资20亿美元,投资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多年来,三星大约一半的智能手机在越南生产,占该国总出口量的近五分之一。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