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会是元宇宙的第一个商业应用吗?

推 荐 语


阿西莫夫在《永恒的终结》里写道:人类将不只生活在一个世界里,而是遍布百万个世界,千亿个世界,我们所掌握的将是无限。


从现实世界到元宇宙,我们要经历什么?从最商业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数字孪生是现实世界1:1的投影,更是构建“元宇宙”基石,或许将成为让元宇宙走进千万家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元宇宙赛道,CCV已经布局了Zixel子虔科技、MetaApp、次世文化、VeeR等优秀创业公司。


创世伙伴CCV成员企业子虔科技创始人、CEO龚敏彦,从产业深耕者的角度与我们共同探讨工业元宇宙与数字孪生,进一步理解元宇宙的“产业实践”。



CCV领读

1

数字孪生和元宇宙有何区别?

2

技术层面,实现元宇宙的难点在哪里?

3

为何产业需要数字孪生?



01

数字孪生与元宇宙


今天大家提到的大部分都是“元宇宙”,所以我们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解释一下,数字孪生跟元宇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借着周par讲的人类的对物理世界的“向外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内求”,我们就探讨一下,我们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关联


实际上我们在过去二三十年其实有大量的科幻作品在探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比如像1999年的时候,黑客帝国最早提到脑机接口,你就能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当然后面我们看近几年的头号玩家通过一个VR眼镜进到一个叫虚拟世界。


其实还有一个方向,我们谈元宇宙的时候其实往往没有再谈的,就是说虚拟世界是怎么去影响到我的现实世界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比如说像《黑客帝国2》,《Matrix2》,它讲的是有一个病毒,它通过感染一个在Matrix里面的人,然后最终感染控制现实世界里面他的真人。还有一个像它的第三部,如果大家看过的话就是Neo最终站在机器母体的前面,他实际上最终可以去控制那些机械章鱼,他在一个真实世界里面,他通过他的思想去控制一个虚拟的世界,就是虚实融合的状态。


我们所谓的孪生,其实讲的不是单纯的一个虚拟世界,一定是它还有一个物理世界对应。但是在过去所有的大家对未来的畅想里面,像《雪崩》,像刚才讲的所有的影视剧也好、电影也好,其实对未来都是一种偏悲观的想法。大家基本上都是设定在未来某一年,现实世界已经有点荒芜了,大家进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包括在《雪崩》里面它其实也有个对比非常强烈的,我们的主人公hero,他在虚拟世界里面有个还是比较大的房子,但是在现实世界他就在一个非常小的这样的一个屋子里面,一个仓库里面,跟人家住在一起。所以这个实际上是大家认为,如果说人类在现实世界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可能就会想进入到精神世界。


当然在另外一本书——赫拉利的《未来简史》里,他其实是认为说未来因为物质的极大丰富,生产力足够强,所以人类还是有可能进到这样的一个精神世界里面去内卷,或者说用有些人的观点,这个可能是人类某种肉身形式的毁灭。


但是我们做工业或者说做产业的人往往还是比较积极的,我们其实是认为应该是有这样的一种想象,计算机跟人是能和平相处的。其实在1991年的时候,在《雪崩》出版的前一年,有另外一本书是哈佛计算机系的教授写的一本叫《镜像世界》,它里面讲:未来可以用软件把所有的整个世界装到一个盒子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这个其实可能是我们见得到的小说上对数字孪生的最早的一个描述。


他讲的实际上就是这个世界通过计算机,通过电脑,能帮助在真实世界生活的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这个其实是比较正面的一个想象。那么要实现一个这样的一个正面的想象,其实会涉及到蛮多的技术的,比如《头号玩家》里面的宇宙叫做OASIS绿洲,实际上OASIS的五个字母是由缩写组成的。这些缩写其实就非常有意思,我其实觉得作者对于对于孪生的概念其实是非常有了解的。它其实是这么5个关键的词:


第一个叫本体的Ontologically。实际上,本体是一种哲学,但是在计算机领域,它其实讲的是某一个具体实体的抽象,就是说如何在计算机领域你去表达一个实体,它就是本体论。


第二个是它讲叫以人类为中心的技术Anthropocentric Sensory Immersive Simulation,对于计算机来讲就是人机交互技术,交互技术,还有传感技术。



虚拟世界里面的力量怎么传感回来?就要通过沉浸式技术:AR、VR、XR,还有仿真技术。这些技术每一点都代表了现在产业里面大家在研究的一些方向。


02

数字孪生的平民时代


那就回到今天的一个主题,数字孪生的平民时代,现在大家可以发现这些沉浸式技术越来越平民化了,传感器技术就不用说了,整个芯片行业传感器基本上是按照摩尔定律在走的,实际上就是说价格越来越低,种类越来越多。


沉浸式技术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对比,我们公司也有蛮多人是从90年代走过来的,90年代他们在做VR的时候,一台设备可能卖到7万美金,现在Oculus可能就99美金就能买到了,沉浸式技术价格在急剧的下降。


交互式技术其实也是一样的,像胡森也谈到,其实整个基础设施是比较难的,大量的游戏厂商有自研的引擎,后来出现一些商用引擎,这些商用引擎其实在早些年的时候还是比较贵的,直到可能近10年慢慢地有些引擎变成免费了,比如unity这样的引擎是收一个低价的策略,这个其实也是在逐渐地平民化的一个过程。


我相信像今天的元宇宙中的像roblox,像MetaApp,其实也是让创造的门槛越来越低,更多的人可以去创造。像周par讲的,元宇宙的核心在于creation创造,创造的门槛低,自然内容就会丰富。


不过现在也有两个走得相对比较慢的技术,一个叫形式化技术。怎么来讲这件事情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不管在游戏里面还是在元宇宙里面,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其实还是人和人在玩,所以大部分你的行为计算机是不理解的。比如说你控制一个人物,你在这来回的走路,其实机器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来回的走路,你是焦虑了还是怎么样,机器是不知道的。包括人类的行为以及人类的语言,本身是非结构化的,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存在很多这种一语双关,或者说模糊不清的这样的状态。所以形式化技术这样的一个技术,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计算机去理解概念和人的行为。


基于形式化技术,又有更多的仿真技术。不光是你研究现在怎么样,你还要去推断一下未来会怎么样,这就是仿真技术的一个关键的用途。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平民化的技术在发展的时候,其实现在关键的突破点可能就在形式化技术、仿真技术两个技术上。那么这两点是不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呢?曾经大家认为是的。


03

总结


所以回到我的一个总结,我们现在来看数字孪生技术,或者说更扣题一点,元宇宙和现实结合的技术,其实现在是有挑战的。计算机如何可以理解人类在元宇宙的行为,我在元宇宙里面写段文字、唱首歌,计算机是否真的能理解?第二,如果你理解了,你是不是能像镜像世界那样,反过来再对我的现实世界形成一个帮助?


所以刚才讲的两个未来,一个是物理世界的未来,一个是精神世界的未来,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元宇宙或者数字孪生技术里面形成统一?这个或许未来比较重要的挑战。最后还是稍微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子虔科技Zixel。我们公司比较重要的研究,就是做出真正的数字孪生。



换句话来说,我们如何通过模型化的方式,形式化的方式,能真的把世界上的各种对象知识能表达出来。表达出来之后,它能反过来去指导这个企业社会、世界的这种运营的方式,这是我们做的工作。



Q
A
&

杨安琪:既然你谈到数字孪生,有一个物理世界,有一个数字世界,这两个是孪生的,怎么才能把物理世界迁移到数字世界,而且保证这个颗粒度足够细?

龚敏彦:其实关于颗粒度这件事情,我们在这个行业有一句话叫:“模型都是错的,但是其中有一些是有用的。”换句话来说,不管你是一个粗颗粒度的模型还是细颗粒度的模型,只要能有用,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合适的模型。所以颗粒度本身不是一个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孪生能不能满足一个具体的场景,这是我的一些看法。


Q
A
&

观众:您觉得工业元宇宙的客户画像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未来什么样的客户会更有动力去使用咱们的工业元宇宙?


龚敏彦:可能我们首先要定义一下工业元宇宙这件事情。其实在工业行业最早大家讲的是信息化,后来讲数字化,现在大家的要求变成做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总的来说大家描述的是同样的事情,只不过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它的描述的维度和复杂度不一样


其实现在为什么讲工业元宇宙呢?它描述了除了三维,它的几何造型之外,还有它的机械、电、软件,再加上IoT这些信号,变成一个高维复杂的模型。它的描述能力跟以前我们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不太一样,所以大家用了一个新的词,但是其实讲的是一个事情延续的发展。


所以以前我们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用户画像是谁,新的用户画像就是谁,但是有可能在我们加入了更多协作和连接的思想之后,买家会发生变化,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