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连任后的第一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向市场传达了什么?

在确认连任后的第一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及部分官员昨日(北京时间18日)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华尔街日报》被一些交易员视为“美联储的喉舌”,鲍威尔通过该报发声,很显然是要提振市场信心。那么此次鲍威尔究竟传达了什么信息?关于通胀、加息有没有新的变化?市场又是否price in呢?

鲍威尔说了什么?

根据外媒的总结,鲍威尔发表了一些我们从他那里听到的最有力和鹰派的评论。

首先,鲍威尔重申了美联储“不惜一切”对抗通胀的决心。鲍威尔多次表示,供应链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以及一些疫情封锁措施加剧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继续对通胀构成压力,但美联储不关心通胀来自何处,它只需要专注于降低通胀。鲍威尔称:“我们有让通胀回落的工具和决心。”并表示,随着政策的应对,未来未必会出现更高的通胀。

同时,鲍威尔驳斥了在联邦基金利率达到市场大多数人认为的中性利率(2.5%)后,政策制定者停下来“观望”的观点。此前美联储官员们表示,他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达到中性水平。但是鲍威尔说:“我们不知道中性利率在哪里。如果有必要,美联储会毫不犹豫地将利率提高到中性利率以上。”

此“鹰派”言论一出,美国股市三大股指小幅下跌,抹去了鲍威尔讲话前的涨幅。

其次,“加息”会更激进吗?对此,鲍威尔表示继续加息是合适的,FOMC广泛支持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中每次加息50个基点。这与先前的论调并无二致。

对此,美债收益率全线攀升,对利率政策最为敏感的中短期收益率领涨,反映了对美联储未来几个月连续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长期收益率虽升幅略小,但指标10年期收益率也升高近11个基点,重新逼近了3%关口。

第三,对于美国经济前景的看法。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很强劲,”这里指的是当天早些时候公布的强劲的美国零售额数据,“我们认为经济完全有能力承受不太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国商务部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零售销售总额环比增长0.9%,3月增速上修至1.4%。同期不包括汽车经销商和加油站在内的销售增长1%。数据表明,尽管物价上涨速度达到几十年来最高,但美国人的商品支出仍在快速增加。

总体而言,此次鲍威尔并未释放超出市场预期的信息,缓和市场情绪。采访期间,美股虽震荡,但当日三大股指仍集体收涨。

其他美联储官员怎么看?

除了鲍威尔外,本周还有多位美联储高官陆续发表了讲话。

“鹰王”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一反常态地表示,他支持美联储在未来几次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计划,认为这将有助于降低处于近四十年高位的通胀率。作为美联储最鹰派的官员,布拉德此前一贯主张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遏制价格飙升,但当主持人问他美联储是否应该考虑短期内采取更剧烈行动时,他没有再提到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可以看出,布拉德和鲍威尔的立场正逐渐趋于一致。

布拉德还预计,随着消费支出的释放和劳动力市场的蓬勃发展,美国经济可能至少在未来18个月仍将继续表现良好,以高于趋势的速度增长,随着疫情的影响消退,家庭可能会继续支出。他表示:很多人想要“把疫情抛在脑后”,并计划如何消费。

而美联储内部鸽派官员、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周二则指出,美联储最终需要升息到多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瓶颈解除的速度。他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联储会是否有必要把货币政策收紧到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的地步。

市场怎么看?投资者怎么办?

最近几周,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股市动荡。而此次鲍威尔主席并未释放超出市场预期的信息,令市场松了一口气。发言当日,美股三大股指收盘集体收涨,均反弹至5月6日以来的高位,科技股和中概股领涨。

同时,美股盘前发布的美国4月零售数据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市场的担忧。这表明在通胀严重的情况下,商品需求仍保持坚挺,基本面仍然向好。

但值得全球投资者注意的是,随着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多个央行正在或正准备缩表(美联储6月开启缩表),市场将面临“全球量化紧缩”的影响,以至于部分声音认为当前看到的股市反弹可能只是市场广泛抛售影响的暂停。

但无论市场预期如何,在当下不确定的环境下,我们建议投资者采取防御型+多元化配置的策略,以期平稳度过波动时期,同时把握机遇逐步布局。在具体板块方面,可以关注基建、金融,以及股息丰厚的相关股票。因为基础设施股公司会继续受益于全球减碳目标和更强大的定价能力,能转嫁通胀带来的价格上涨的压力,有自然抗通胀的属性;金融股不仅将受益于更大的净息差,还将受益于绿色融资;而股息丰厚的股票则能够在市场下行时提供收益保护,在市场上行时又能捕捉收益,助力稳健应对市场波动。

在债券市场方面,尽管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近已上行至3%左右,但应避免长期债券,现金Plus和动态债券策略在利率上升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应该会表现得较好。

最后,想和投资者分享的是,要保持长线投资,尤其是在当下市场波动的时期。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在过去25年中,特别是从1997年初到2021年底,错过MSCI世界指数最佳20天的投资者每年的平均回报是2.9%,而保持投资的每年平均回报是8.05%。投资一向不是短线行为,在当下保持多元化及灵活性,同时做好承受一定波动的心理准备,保持选择性投资,看准机会逐步布局。更要敬畏市场,相信专业机构的力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本文仅作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性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依据本文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