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 底部来了吗?王浩宇:三大逻辑剖析当下投资主旋律

“牛市生于悲观,长于怀疑,成于乐观,死于狂热。”

——约翰·邓普顿



自三月以来,A股市场在内外因素交织下接连震荡下跌,来到目前3000点“保卫战”的关口。当下市场处于什么状态,底部该结束了吗?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短、中、长三个逻辑:


短期看,是否还有更差的事情发生?


疫情防控是当下最主要的矛盾。供应链通畅、消费意愿、半导体需求、地产复苏甚至最上游的大宗商品,都严重受到疫情影响,没有一个行业能幸免。A股深度调整反映了今年上市公司预期业绩的下降。但仔细看,产业链正在逐步打通,疫情防控规则越发清晰,病毒毒性在下降,疫苗和口服药进度推进,都给市场创造了好的条件。在这个时点看,未来更差的情形会很有限。


中期看,如果希望获得可观回报,投资者需要接受波动性。


能赚20%以上回报,但又不接受波动的投资机会,其实很难找到。目前,从创业板、科创板估值的历史分位看,各指数处于历史最便宜的10%分位区间,胜率已有提升。


长期看,超额收益往往来自熊市布局,大幅亏损往往始于牛市追高。


开年坑已经砸出来,下一步需要思考怎么快速爬出坑,而不是如何舒服地在坑里防守。

对于投资的思路,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和调整:


此前,我们强调增长、估值、企业经营效率,虽然大方向不变,当下我们更注重该行业的远景是否为我国当下所鼓励的方向;是否有利于全社会而非个别群体阶层;景气行业内是否初步具备领先地位而非完全新进的赶超者。


同时,我们仍对杠杆保持谨慎,无论是在投资上还是在企业经营上,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大幅波动将成常态。我们有理由在未来逐步将现金转换为高仓位,来承担波动创造回报,但无法预测的剧烈波动会暴露出杠杆投机本质,也对应了较大风险。当下,是时候将目光放在长远,同时避免短期博弈。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