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基金:我们为什么要跟着元盛投中国?


作者:资本市场项目组


元盛是谁?

#24年科学研究,引领全球:公司创立于1997年,历经多轮牛熊转换,创始人David Harding(大卫 · 哈丁)已有超30年系统化投资管理经验,经历丰厚,见解独到;


#累计收益超170%,长期业绩优秀: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173.4%(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仅为59.54%),累计年化收益近20%;(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重仓中国十余年,最佳CTA操盘手:自2010年6月期,公司便已将海外量化投资管理的专长运用到中国金融市场,多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01

哈丁的故事:从200万到300亿

“叛逆”成就帝国传奇


元盛资本1997年10月在英国伦敦肯辛顿成立时,只有3名员工,管理资产不到200万美元,迄今在全球已有400多名专业投研团队,管理规模高达326亿美元,从“少不知名”到成为全球最大的CTA公司,元盛如何实现?


创始人大卫 · 哈丁功不可没

- “叛逆”的哈丁,却正是“投资鬼才”:在大卫·哈丁看来,“自己是个叛逆的人”。1962年出生于英国的牛津郡,1982年,获得了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理论物理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的穿衣风格是朋克摇滚式的,还染着粉红色的头发。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著名券商伍德·麦肯兹公司工作,不久后对期货产生浓厚兴趣,进入万丰华莱士期货公司成为一名大宗商品交易员。实际上,直至80年代,期货市场还是投资界的“蛮荒之地”,鲜少被专业投资人涉猎。1985年,他跳槽至英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管理期货策略的对冲基金Sabre Fund Management。在这里,哈丁开始将自己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设计交易模型上,最先预见了计算机将在金融投资中大展拳脚——计算机在发现市场失效并从中赚钱中拥有先天的优势

- 创建AHL对冲基金,获得业界认可:1987年,哈丁遇到了米歇尔·亚当和马丁·卢埃克,并与他们一起创建了AHL对冲基金。这个看起来有些古怪的公司名字来自于三个创始人名字的缩写A-Adam, H-Harding,L-Lueck。1989年,曼氏集团购买了AHL 51%的股权,1994年,曼氏买下了整个公司并将其打造为集团的旗舰品牌。AHL持续优秀的业绩表现让曼氏集团获利颇丰,哈丁也成功的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 “不开心”的哈丁,缔造了200万到300亿美元的传奇帝国:尽管AHL的收购被证明是一场非常成功的交易,然而哈丁却并不开心。他曾踌躇满志的想将计算机交易策略拓展到期货之外的市场,这一提议却没有得到支持。1996年,哈丁黯然离开了一手创立的AHL。并在1997年,用200万美金作为启动资金,创立了元盛资本。如今,作为全球最大的CTA公司,元盛管理着超30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当之无愧的“传奇”帝国。


02

元盛的多元化策略:

100多个期货市场和1200多只世界各地的股票,如何交易?


元盛在全球运用的CTA旗舰策略,通常被称作“全球多元化策略”,它的市场足够分散,涵盖了全球100多个期货市场(品种包括基本金属、债券、汇率、商品、能源、利率等)和超1200只世界各地的股票。对此,哈丁曾经表示,“通过计算机系统,从繁杂的市场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不会假设市场应如何运作,而是以科学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庞大的数据中,使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寻找数据出现的模式,所有投资策略的基础都是在对经验证据的分析之上。” 具体来看:


-专业的投资团队为主:迄今,在元盛内部,研究人员占到总员工数的一半(100人以上),他们擅长运筹学、统计学、气候学、精算学、天文学、金融数学等,且汇聚了大批科学家,每天分析并提供大量的高效数据,让公司的资产管理者能准确地把握市场;


-庞大的数据系统辅助通过复杂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元盛资本会对期货的历史价格变动进行统计,找出其中的规律,建立基于每日价格信息来预测收益、风险的算法,在预测的基础上,由系统决定在某个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品种、数量、方向和价位。由于影响金属及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千差万别,因此元盛资本的数据库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例如,元盛资本拥有世界上最为齐全的各地天气数据库,公司在全球近200个地点收集天气资料,每半小时收集一次,包括温度、湿度等36个数据。


从具体的研究程序上来看,元盛的分工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剔除不良数据:好的研究模型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优质的数据,因为我们收集数据的源头非常多,有一些数据是我们根本用不到的,比如说大豆储存的温度等等,我们把这些东西清理掉,使得最后真正做科学分析的数据都是精良的数据;


-其次,分析优质数据:当所剩下的都是精良数据后,研究人员会以经验为依据,来进行测试的研究、同业的审核、假设测试、模拟、风险分析和自营技术分析。只有在充分的科学分析以后,我们才确定在不同的变量和因素上面的权重是怎么样的,继而来决定我们的投资过程;


-最后,人力+系统共同决策:在元盛,有一个专门的交易执行团队,是由执行研究、技术,也有做交易的人组成,同时,配合系统分析,根据科学研究数据的基础进行自动的仓位调整,不仅能及时关注到趋势的变化,也能够避免过多的换手去拉高成本。


03

元盛在中国


2012年10月,元盛资本就已经低调进入国内市场。2013年9月,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DLP)面世,首批试点的6家境外对冲基金中,元盛资本赫然在列,获批5000万美元额度。

元盛资本在中国的策略中,设定的波动率目标要大于发达国家市场。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无风险利率通常是0到0.5%,非常之低,中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在被问及中国的期货市场起步较晚、缺乏历史数据是否会影响元盛策略的成功率时,元盛负责人解释道:“对于元盛资本而言,市场流动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中国期货市场是具备的。的确,交易经验丰富时可以在研究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更具信心,当手头的历史数据并不是很充分时,作出的投资建议会变得谨慎。谨慎意味着不鲁莽。这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策略,不需要频繁交易,不需要押重注,并且注重降低交易成本。”

如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市场也将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元盛来说,能够从市场中挖掘出更多的机会,是当前面临的头号机遇。但另一方面,如何帮助投资人中国资本市场获得超额的绝对回报也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


但元盛资本似乎对未来颇具信心:“虽然目前中国的期货市场还不是很完善,但却表现不俗。未来整个CTA行业将更加透明化,并能够将更多的流动性、强大的经济实力、日益成熟的投资者、优秀人才等因素更好地融合起来,中国CTA的绝对回报很可能会高于世界其他区域。”

我们拭目以待!






目前,距离元盛新品募集结束仅有两个工作日

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共创佳绩。

如有意向,请联系您的理财经理。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