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基金Family】供暖季来了!热电锅炉背后,藏着至少700亿

双循环母基金产品图(文章头图).jpg


北方的冬天,集中供暖的锅炉陆续热火朝天地运转起来。


“全应科技提高了热力站热力锅炉10%-15%的燃煤效率”,全应科技的投资人黄明明在媒体上把全应科技作为自己投资的代表性科技企业来举例。


这个数据确实诱人。要知道,中国民用的热力锅炉燃烧效率是欧美的一半,燃煤被大量浪费。所以,全应科技的这一成效,意义和价值都很重大。


而且,这套技术不仅在能源行业,在纺织、化工、水泥、造纸、冶金等其他高耗能流程工业中都可能被应用。


以纺织行业为例,一条包含100个工位的产线年产值约为1000万元左右,全应科技的解决方案可以将传统方式下的生产效率提升20~30%,对应增加200~300万元的年产值。而这样一条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成本仅为20万元。


测算一下,中国纺织服装年产值约为4万亿元,此类服务的团建服务费市场规模就可达200多亿元。


2019年底,全应科技获得高瓴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随后在2020年初很快又获得新一轮融资。



用人工智能烧锅炉


“我用这个锅炉都二十年了,没有见过用人工智能控制烧锅炉的”。


在上海全应科技开展市场推广的初期,某企业管理者又惊又喜。热电生产企业苦恼于高效利用能源难题已经很久了,迫切需要能够提效、降本、保障环保的智能化产品。


工业生产智能化,就是全应科技做的事。


基本流程就是:把设备、产线、生产过程数字化升级改造;并将其数据收集再传输至云端;通过云端生产数字孪生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优化生产过程,以实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简单地说,把生产工艺数字化,然后模拟演练,最后再进行实操。


这一套技术服务方式,可以应用到多个行业。相当于,一个平台,多个分支。基于底层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基础平台,面向不同行业进行应用开发。


成立3年后,2019年,全应科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产品的应用落地推广上,目标客户首先主要偏重于大型的热电生产企业。


热电行业太需要这样的技术了。


热电行业分为工业热电联产、民用集中供暖、火力发电,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既发电也供热,锅炉体量很大。


据统计,我国现有燃煤锅炉总量约为46万台,其中小于35t/h的占台数的约80%,未来这些小容量的燃煤锅炉会被全面淘汰。35t/h以上的燃煤锅炉则需要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并提高锅炉运行水平,潜在可升级的锅炉数量约为10万台以上。


而集中供暖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到2017年达到77.73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


火力发电方面,2018年火力发电量为49794.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73.32%。


全应科技内部做过测算,按照其商业模型计算基本的热电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一次性的硬件费用和云账户费用加起来大概300亿规模,每年SaaS服务费约为400亿左右。

(数据来源:https://36kr.com/p/1724628254721)


目前,在工业热电联产、民用集中供暖两个场景中,全应科技都有项目落地。已在全国多家热力站上线,包括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北、山东、山西等省市。


用得越多,意味着热电行业的智能化不仅越来越广,而且越来越深。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