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投资火了,2020年,几乎无人不投半导体。
01 是市场情绪,还是机会使然? 首先,对半导体行业来说,资本的大量进入,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方面,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来说,要发展往往需要两个重要条件:起得早、重资本。 美国、日本是这样,韩国也是这样。韩国尽管进入时间比日本晚一些,但它通过大量投入和资本补贴战略,熬死了大批竞争对手,后来者居上。 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来说,在进入早,尤其是在高资本投入崛起、分工协作上,早已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LED产业、光纤宽带等通信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另一方面,半导体产业链条本身的特点,尤其是在在当前的全球格局下,中国的半导体发展更需要抱团。 所以分工协作、在各个环节上单点突破、百花齐放大发展,有利于共荣共生、集体奔跑。这也是台湾、欧洲的成功经验。 另外,对于单个投资机构来说,对半导体的投资,更多是出于科学判断。 其实,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的多个合作伙伴,投资半导体的历史由来已久。例如北极光创投,早在15年前就开始布局半导体行业。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进入这个领域。 大家主要是基于两点考量:投资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何为“战略新兴产业”? 简言之,就是既是国家大势,也是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必然会发生的产业。当下,半导体行业符合这一特性。 同时,近年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更主要是产业链条本身的成熟度。 目前,中国半导体行业里技术、资本、政策等资源开始向产业链上游转移,产生层层带动的效应,而这一效应已经从终端产品或设备延展到核心模组,现在已经到了芯片环节。 另外,近期中美关系之下的供应链安全带来的国产化需求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了多个机会点。 半导体行业向来是需求导向。例如,上一个十年,智能手机的爆发直接驱动了半导体行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存储芯片的需求高增长。同理,智能汽车、物联网等下游终端产业的发展,也必将为半导体行业带来新的需求驱动。 那为什么会是中国的机会? 因为历史证明,新的技术革命常常能引发半导体行业的升级,并带来翻盘的机会。例如,在半导体内存领域在半个世纪的演进过程中,市场格局就天翻地覆。 所以,如今5G、人工智能,以及半导体材料也就是“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变革,将为中国半导体带来直线追赶的机会。 基于这些因素,使得半导体成为今天科技创新投资的高光领域。 02 一张图看懂半导体投资 有哪些投资机会? 虽然每个投资机构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策略和关注重点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从整体来了解下,半导体产业链的哪些环节会是中国创新企业和投资的机会。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了解半导体产品有哪些。 半导体元件是半导体产品的起点。如今,我们正处于半导体元件的第二代:晶体管。 晶体管有四大分支,就像四个大的职能部门。 第一块:分立器件 也就是功率半导体器件或称为功率半导体,是主管电力电子装置的电能转换、电源管理的核心器件,也就是像变压、功率转换等等。 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消费电子、电动车、轨道交通、工业控制、发电与配电等电力电子领域。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国产替代的核心赛道。而替代的焦点,就在IGBT为代表的高端市场。 IGBT是能源变换与传输的核心器件,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目前,国内外 IGBT市场仍主要由外国企业占据。 为什么这一块的国产替代那么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因为5G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是市场前景极具有想象力的终端设备。在新能源车时代,车的动力转换为电能,电机驱动部分最核心的元件就是IGBT,半导体尤其是分立器件的使用量会大大提升。 大到什么程度?看一组数字。 据测算,一辆新能源车的半导体使用量,将比燃油车提升两倍左右,其中IGBT等分立器件的使用量将提升5倍左右。 所以,IGBT等高端的半导体分立器件,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为什么可能是我们的机会? 因为我国拥有全世界占比50%的新能源车市场,又是无人驾驶的前沿阵地。 这样的情况,使得我们必须争取国产替代,也是我们竞争的条件。 历史上有成功的经验。目前全球分立器件的四大龙头是欧洲的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日本的瑞萨电子。为什么是他们?因为欧洲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也就是说,下游的庞大需求孕育了这些巨头。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终端如此大的应用市场,就是我们的优势。 第二块:传感器件 仍然顺着未来的主要终端—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来看对半导体的需求。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将极大推动对IGBT等高端分立器件的国产替代。而从到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将是对传感半导体器件的需求。 在无人驾驶汽车当中,如果说芯片+操作系统是车的大脑,那5G通信+传感器就是车的神经系统和感官系统。 这个领域,已经看到不少国内上市公司对海外尤其是欧美公司的收购案例了。 第三块:光电器件 光电器件半导体的机会,主要来自于半导体材料革命。 我们现在常在媒体上看到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实际上主要就是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 第三代是以氮化镓、碳化硅为材料,极有可能促进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升级。目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在光电器件领域,我们国家具备进入早、高资本投入崛起的潜力。 首先,从二级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在近十年里,国内的光电器件领域就已经涌现了大量十倍股,如中天科技、三安光电等。 而在第三代半导体方面,我们也有所优势。尤其在氮化镓产品的研发中,已经有一些成果,如小米、华为的快速充电,曾引爆过氮化镓市场,我国的手机电池快充技术至今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第四块: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IC) 第二代数字芯片所包含的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都是半导体革命和创新的主战场。但对当下阶段的这一波创新和投资来说,存储芯片也将会是主要的战场。 在逻辑芯片这个方向上,已经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公司,并成长出了AI龙头企业,尤其是在通信、金融、汽车等行业应用上。例如寒武纪、云知声,还有人脸识别算法领域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后者目前已经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之四,被称为“计算机视觉四小龙”。 在存储芯片领域,可以看到,在中游的晶圆制造环节集中了国家的强意志力支持,既有资金补贴,也有长久的时间投入。这对整个存储芯片领域带来的投资机会是,下游需求会大力推动上游发展,也就是设计、设备和材料。对于当下的投资来说,设备和材料领域将可能大有机会。 国家对半导体行业的支持力度之大、意志之坚决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看到,由于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大爆发,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链大发展,直接导致内部存储芯片需求的爆炸性扩张,进而促使我国半导体进口金额出现了快速飙升。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近十年芯片进口额每年都超过原油进口额。 这进一步凸显了半导体行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性。于是,国务院于2014年6月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随后同年9月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基金募集就达上千亿元。 可以想象,当前正是5G通信、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波技术革命大力发展的阶段,也一定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在这些新技术带来的需求驱动之下,也将带来在芯片制造上游环节、光电器件、功率器件半导体等环节的创新发展机会。 在这些细分领域里,将非常有可能出现高质量国产化替代机会、有“单点突破”的全球创新技术、细分领域龙头等等。这些,都将会是投资的机会。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