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是母基金行业内的第一份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通过首次系统全面地探讨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在社会影响力上的绩效,并披露相关结果,希望能够对从业人员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深层次了解影响力评估的意义有所帮助,助推影响力因素纳入更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
疫情,让保险成为了热题,也由此带来了很多启示。其中,关乎于消费群体的转变或许是: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健康和保障对于美好生活这般重要。而关乎于企业的转变则是:疫情让保险业对数字化的依赖更深了几层。
人们需要怎样的保险?什么样的公司有实力做这样的保险?在上周五的CEO座谈会上,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通过与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的对话中,从保险赛道的趋势谈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从保险结构谈到商业模式的创新,科技+保险将对行业带来的改变也清晰可见。
在对话过程中,李丰坦言,商业保险应当被更多人重视。在李丰看来,向往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已经被深刻认知,而在老龄化的人口结的大趋势下,非常重要且不幸的事实就是——人一辈子的医疗和健康支出有90%只花在了最后两年,“简单来讲就是大病、重病所引起的医疗消费支出是我们一生当中的医疗消费支出当中的主要部分。”
把时间线拉长会发现,全世界在如何完成医疗偿付过程中的尝试和结构是不同的。李丰回忆,“与一些其它可以实现(社保)全覆盖的国家不同,2015年时,中国个人及家庭健康相关支出约为4万多亿,而那一年中国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金)总收入首破4万亿元。这意味着,从那时候起,要做到社保全覆盖已经不太可能,长期看更是如此。”
李丰也通过一组预测数据告诉我们,从2015年到2020年、2022年的五到七年中,中国个人及家庭健康支出年复合增长率将在17%-22%之间。以2019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2.3万亿的数字计算,2019年医保支出为2万亿,“听下来去年好像我们医保整体年化还有接近3000多亿的盈余,但这2.3万亿的医保收入假定按年化5%数据来增长,与支出的年复合增长率17%-22%的复合增长率相比,这意味着两三年内将会入不敷出。”
在李丰的预测中,十年以后,中国的医保偿付比例很有可能跟发达国家一样降到20%左右,个人支付比例也会降到20%左右,要形成100%的偿付体系,商业保险机构将承担重要的角色。
李丰算了一笔账,“在中国偿付体系中,商保支付比例的大幅增长,将是十年内要发生的事情,假定最后预测都成为现实的话,商保市场将有15万亿的规模。”唐宁将这称为“不可思议的增长”。
这也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尤其在商保被更多人重视起来后,“看病难”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每一年,按照家庭平均年龄的变化或平均年龄人口逐渐老龄化的成倍增长,现在看不起病,两三年以后会更看不起。现在看不起的是大病,可能三四年之后连小病也看不起,这也是国家和个人不能承受的。”在李丰看来,当各种各样的商保体系在偿付体系当中的占比迅速上升起来,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和发展状况也会发生变化。
Copyright 2009 by Creditease Corp.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10222285号-8 版权所有 宜信惠民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宜信普惠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2288
瑞承全国服务热线:
95183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