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没有容易赚的钱了,强者恒强,弱者不在

疫情之前数字化做的不到位,像缺了一条腿;疫情之后数字化不到位,就像丢了一条命。


4月17日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受《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邀请,在第二季“企业智慧生长指南”直播课中,为企业在逆境中取胜给出建议时,强调了数字化的重要性

1.jpg

唐宁认为,在未来,没有数字化的能力就没有生存的可能,企业家要身体力行,给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这也是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如何在逆境中取胜的关键。在这场直播中,唐宁为企业转危为机、基业长青,提出了三个战略建议——数字化重塑、适度多元、路径思考。
以下为精彩发言实录节选:


2000年,互联网科技泡沫为危机即将开始,我从华尔街回国。回国之后我成为了一位天使投资人,从事早期投资,帮助高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成长,经历了好几个危机和中国的小周期。

从2006年开始创业,一路走来特别深的感受,也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这场危机。

我们要有一个信念,不是被动地等待,被动地扛着,而是要主动冲击,逆境求胜。

我跟同事们说,很多企业都说要活下来,我觉得不仅仅是活下来,而是一定要赢,一定要胜,逆境求胜,逆风飞扬。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是《良性增长》,这本书的作者是我非常好的朋友,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先生。他说,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项业务,都可以是可持续的、获利的、良性增长的业务和企业。这与外部环境不直接有关。

大家可能会说,怎么会呢?外部环境如此差,疫情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怎么会还可能有良性增长呢?

我想给大家的建议是,既要关注宏观,更要赢在微观。宏观非常重要,到底世界格局如何,天下大势如何,中国如何,我所在的行业如何等等。但是,最终关键的还是我们的企业如何,这样的一个微观个体如何。

一个企业在任何行业之中、任何环境之下都有可能胜出,都有可能获得良性增长,哪个行业都有好企业,哪个情况之下都有好企业。所以,这样一个根本性的理念,一个信仰是最为重要的。

疫情一定会过去,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美国、欧洲也在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后边的确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例如说,如果今年冬天再来怎么办?如果西方国家都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免疫,而中国还没有到这样的一个状态怎么办等等。

我想跟大家讲,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病毒,取得抗疫的成功。从企业的角度上,我们要有信心赢在微观,牛企业都是被逼出来的。

我想请大家看一看,企业经过了危机之后,是不是更高效了,团队更团结了,业务更聚焦了。宜信公司是这样的,我们的团队本身是这样的,我们投资的优秀的高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也是这样的。所以,逆境求胜是一个最根本的信仰。

那么,怎么取胜呢?我给大家三点战略建议:

第一,数字化重塑。未来数字经济之中,不存在非互联网业务、非数字化业务,因为它们都被淘汰了。如何带领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来做好业务,是目前企业面临的最重要议题。

企业不仅要能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前端获客,更重要的是位于中后台的企业决策过程要实现数字化,能利用数据对客户进行更深刻的洞察,做到“比客户更懂客户”。因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创始人、CEO必须身体力行,“自己把手弄脏”。

疫情之前数字化做的不到位,像缺了一条腿;疫情之后数字化不到位,就像丢了一条命。

第二,有机、适度多元。要以既有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向外拓展。

不是说你在A点,非要去很远很远的B点,而是从A点往A’走,往A’’去走。不能仅仅是单一的客户,单一的资金来源,单一的商业模式。客户服务方式兼顾线上与线下、资金来源有股有债、积极开拓国内的内需市场,这些都是企业在实现多元化可以尝试的方式。

有机适度多元,会让我们的业务非常稳健

第三,路径思考。企业要问自己:是要做行业的整合者,还是做被整合者?疫情之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深刻的分化。北京大学黄益平教授预测,到2049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回落到2.7%-4.2%之间,各个行业的增长逻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没有容易赚的钱了,强者恒强,弱者不在。因此,企业要思考是去整合别人,还是被别人整合,两条发展路径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从发达国家的最佳实践来讲,被整合也是成功的标志,说明你有价值。

企业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有机多元、适度多元,让自己的业务、自己的企业更稳健,然后选择是整合别人、一统江山、在行业之中拉大旗,还是被整合、实现阶段性的成功。


具体行动上,我给大家六个行动的建议,我称为企业家决胜未来的“新六脉神剑”。企业要以10年计,为自己的企业、资产与家庭做长期规划。


第一,企业五年重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要完成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重塑,就是我们如何能够插上科技的翅膀,思考一下我是不是要整合行业,同时实现业务的稳健的、多元的发展。就算没有疫情,我就不改变自己了吗?不是。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们也要逼着自己,不能说顺风顺水的时候不给自己挑战,组织每五年,企业每五年重塑自己一次,要长出新肌肉,建立新能力,一波又一波。


宜信2006年创业,2015年我们第一个业务板块实现了纽交所上市,2016年我们第二个业务板块实现了新三板挂牌,后来我们又有了第三个业务板块,面向高净值,超高净值的企业家、企业主群体。然后,我们把这个人群服务得非常好之后,我们又下沉到3000万的大众富裕阶层,帮助这个人群进行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等等。所以,我们不断要有这样一波又一波的增长点,不断去长出新能力、新肌肉来。


第二点,家企分开。做企业不要有后顾之忧。如果你问今天的企业家有什么顾虑,他们会说我就三件事——企业怎么办,资产组合怎么办,二代怎么办?OK,好。既然要踏下心来去做企业来,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就是要家企分开,公私分开,这是我们很多企业家没有做好的。企业就是企业的事,家庭就是家庭的事,不能混在一块。


所以,要利用家族信托这种方式把家企分开,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高净值、超高净值家庭都要设立家族信托,通过家族信托实现家庭财富跟企业各种经营风险、债务纠纷等等隔离开来。


第三,一定要实现资产配置落地,均衡配置。一季度大量现金进入了银行,这比过去多很多。可能也有一些客户焦虑了,我要不要再投资等等。我跟大家讲这是非常好的再配置的机会,为未来的40年。


我们在改革开放40年中创造了财富,我们为未来40年做配置时,一定不是都砸到房产之中,都砸到股市之中,完全不是这样的逻辑。每年年初宜信财富都有《资产配置策略指引》发布,每个季度更新,所有大类资产,“股+债”,我们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流动性强的、流动性弱的,国内的、海外的,一级市场的、二级市场的,都要进行均衡配置。


而且,其中特别关键的一点就是——新经济的比例一定要非常高。为什么?因为未来一定是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的新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过去那些产业仍旧有得做,但一定要实现“科技+”“科技+教育”,“科技+金融”“科技+医疗”,“科技+制造”“科技+旅游”等等,一定是“科技+”。所以,一定要拥抱新经济。


新经济投资风险高怎么办呢?用风险分散的母基金的方式。


第五,企业家应该规划二代培养,自己也要多游学,不断学习新知识。


第六,要拿出1%的资产与二代一起做公益,既能够实现二代培养,又能够实现最佳的资产配置。甭管你有多少钱,拿出它的1%去跟二代一起做好事,是最能够弥合代沟的事,这是国际最佳实践。


这些建议既与企业有关,又与家庭和资产组合有关,把它们做到了,就可以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赢在疫情之后的反转。前面三个重要的战略考量,加上“新六脉神剑”落地,我想这是我们能够赢在未来的战略战术关键。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