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与宜信携手举办“百年革命 金融里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联合党建活动

8月27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华工商时报与宜信在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举办“百年革命 金融里程”为主题的联合党建活动。

红色主题展.jpg

来自中华工商时报社的伙伴、宜信公司优秀党员代表与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中华工商时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吴宝通,宜信公司党委书记、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等嘉宾,一同参观了国际金融博物馆“红色金融”主题展,从红色金融的发展脉络中坚定了党的领导信念和信心,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信心,也更加坚定了金融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的信念和信心。此次展览是国际金融博物馆为纪念建党100周年举办的特展,在全国14个城市同步展出。

参观结束之后,嘉宾们围绕金融行业社会责任、共同富裕等话题,为现场参访伙伴进行分享。宜信公司全体同事通过《CEO座谈会》收看了此次直播。

三位嘉宾-2.jpg

王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继承红色基因

在做“红色金融”展览的过程中,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体会深刻。就此,他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几点认识:第一,金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革命成功的重要保障;第二,井冈山是红色基因的创始地;第三,金融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我们想继承红色基因、发展革命金融,就要在抓住早期红色基因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王巍认为,这才是今天革命金融的含义。

如何从金融角度来理解红色基因,王巍给出了自己的三点解答: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始终坚守大众的利益;第三,红色基因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地继承红色基因。

吴宝通:党建的根本和核心,实质上是加强党的领导

中华工商时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吴宝通介绍了中华工商时报报社的建党经验及发展情况。依据报社多年来的经验,他认为,党建的根本和核心,实质上是加强党的领导。2014年,就明确提出了《中华工商时报》的定位——党的新闻宣传喉舌、统一战线的重要舆论阵地、民营经济的主流媒体,全国工商联机关报、机关刊。《中华工商时报》的任务和重点就是要不断地按照政经本色、财经底色、民营特色的架构,思考内容的架构。

吴宝通社长还表示,与宜信一起举办的此次联合党建活动意义非凡。对中华工商时报来说,一方面,在建党百年这样一个重大节点,能够更加具体地触摸民营经济的脉搏,触摸革命金融的脉搏,更加清楚地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律动,为发挥《中华工商时报》作为全国工商联机关报的作用、为民营经济服务好,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借鉴汲取宜信和金融博物馆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报社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唐宁 :宜信ESG的本土化实践

金融为革命、为红色基因的传递起到了核心作用。那么,金融如何对我们的社会、对中小微企业发展起到更好的帮助作用呢?宜信公司党委书记、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表示,金融投资,所谓的双底线,一方面是有利可图,即从投资的角度上有财务回报,但是同时也要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就此,他向大家分享了宜信ESG的实践。

ESG是什么意思?唐宁介绍,E是环境、S是社会、G是治理。他讲到,金融投资既要讲投资回报,也要讲社会价值,ESG投资又称影响力投资、社会责任投资或义利并举投资。世界范围内来看,ESG投资是未来投资发展方向,在国内也已从边缘角色慢慢为社会熟知。

那么宜信在过去的15年又是如何践行ESG社会责任投资的呢?

实践一,战略CSR。唐宁介绍,宜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CSR要与主业相关。唐宁举例,宜信通过金融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对农户及服务农户的小额信贷助农机构等都有相应的覆盖,这些都是战略CSR。另外,宜信还提出了公益1%行动,倡议中国的高净值、超高净值企业家人群将可投资资产的1%拿出来做公益,推动社会创新。

实践二,ESG指标用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评估。宜信与中国顶级的风投、创投合作,为其提供资金,一共投资了4000多家科技创新类企业。宜信的投资团队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对部分所投企业做了相应的评估,结果显示:符合社会责任担当的、双底线为标准的企业成长得更好,创造的价值更大。

实践三,宜信一直坚持双底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创立的宜响投资基金,已成为国内少数具有实践经验的ESG投资基金。它是一个介于股和债之间,介于私募股权和固定收益之间的创新的资产类别。聚焦于可持续农业、良好健康与福祉、特殊教育、影响力招聘四大投资主题。

唐宁对于中国ESG投资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认为在国家的引导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ESG投资模式必定对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ESG投资发展之路。

大小.jpg

现场的论坛环节,中华工商时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吴宝通与宜信公司党委书记、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革命精神和金融发展的探讨。

唐宁:很多民营企业家特别关注“共同富裕”。这方面您能给大家一些什么建议?怎么理解共同富裕?大家应该做些什么?

吴宝通:首先,从概念层面来认识,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长期执政的一个必然要求。共产党的使命、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第二,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层面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当然,这个共同富裕肯定是分阶段的,是一个动态的,也不是平均主义的,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第三,共同富裕还是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特征的体现。在这个时候中央明确提出来了共同富裕,那就是在新时期、新时代、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第四,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层面来认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心里的一种共同富裕,和西方的理念可能不太一样,我们是讲大同的概念,大家都好的概念。

另外,在新的时代,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应该有优势,有情怀,有力量为共同富裕作出新的贡献。

唐宁:谢谢吴社长。如您所讲,共同富裕它会是一个过程,还有很多是民营企业家们自发参与、自主推动的过程。而且,共同富裕是要通过共同奋斗来实现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把共同富裕当成一个目标。

吴宝通:非常认同唐总的认识。我个人认为,我们要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首先,共同富裕的核心词是富裕,解决富裕问题,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新阶段要解决的一个主要矛盾,并且中央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第二,我也认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不是静态的,它是动态的,当然还应该是高质量的,是共同的。共同有两个概念:大家的富裕,这是共同富裕的一个基本含义:还有共同奋斗,只有共同奋斗,富裕才有价值,也更加永恒。

唐宁:谢谢吴社长。《中华工商时报》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民营企业家,这和我们服务的对象也非常吻合,他们代表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代表了创新,代表了中国未来的推动力量之一。我想请您给民营企业家们一些寄语,如何在下一个百年,以及新时代发展的更好?

吴宝通:在新的时代、新的阶段,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年轻的企业家承担的使命和梦想更加光荣和神圣。一个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第二个百年梦”是在这一阶段实现的。第二个是中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梦想。转型升级,我们报社改革的角度有三个层面:业态的转型问题、模式的转轨问题(运营模式)和人力资源的转化问题。还有一个梦想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代际传承梦。这是一个大自然的规律,老一代的企业家向新一代企业家在交接,交接的是什么?当然有很多的内容,其中有一个,就像今天我们在进行一种特殊形式的党课,就是在传承我们的红色基因,传承民营企业家血管里流淌着的那颗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滚烫的心。

唐宁:谢谢吴社长,希望在您的带领之下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