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是母基金行业内的第一份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通过首次系统全面地探讨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在社会影响力上的绩效,并披露相关结果,希望能够对从业人员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深层次了解影响力评估的意义有所帮助,助推影响力因素纳入更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
导语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4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涨幅创2017年11月以来新高。
大宗商品掀涨价潮
今年以来,从铁矿石等黑色系到铜等有色金属价格都大幅上涨,进口铁矿石、铜精矿的均价同比大幅增长56.6%和44%。原油价格也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大涨幅,原材料成本上升支撑了下游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1%,涨幅扩大3.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扩大0.2个百分点。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低影响,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85.8%,扩大62.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30.0%,扩大8.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6.9%,扩大5.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3.8%,扩大9.9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17.5%,扩大6.1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13.3%,扩大6.4个百分点。
进入5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掀起新一轮涨价潮。数据显示,5月10日国内期货市场铁矿石、焦煤、玻璃、线材、热轧卷板和螺纹钢等品种的期货主力合约纷纷触及涨停。其中,沪铜指数上涨3.88%;沪铝主力合约站稳于20000元/吨上方。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创近年来新高,这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有四个因素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
一是经济复苏预期增强。随着疫苗开发进程取得好的效果,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转弱,各方对经济增长预期的信心在增强,多家国际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实现4%-6%的增长。尤其是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这催生了需求的快速反弹。
二是供需关系出现短期错配。疫情之下,各国供应能力受到明显影响。以铜为例,由于缺乏精矿供应,中国铜精矿的处理费用正跌至10年以来最低水平,这使得铜冶炼厂的利润率面临巨大压力,很可能通过设备维护或减少原材料采购进一步减少精炼铜的供应,全球铜供给的不足造成价格上行压力加大。
三是宽松货币政策下流动性泛滥。2020年3月以来,为应对疫情的冲击,全球开启货币政策宽松浪潮,为市场提供了“无限”流动性。尽管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在超低利率和充裕流动性支撑下,全球金融资产普遍迎来上涨,股市、房地产、加密货币等资产价格均出现大幅攀升,全球资产价格估值高企。
四是资产价格上涨的轮动效应。在全球宽松的政策刺激下,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富缩水,各国的投资者将大量资金投入市场进行投机炒作,以实现保值和增值。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认为,未来两个月,基数效应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环比快速增长,PPI同比会继续快速攀升,预计今年PPI同比涨幅最高可在7%以上。
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大宗商品涨价效应已经逐渐向消费端传导。近期,日化、家电等消费端部分头部企业日前接连发布涨价公告。4月21日,宝洁宣布将从今年9月开始提高婴儿产品、成人纸尿裤和女性护理用品的价格,涨幅5%至9%不等。上海家化一季度多款产品平均售价较2020年同期上涨超过10%。而据信达证券统计,3月初,美的冰箱产品价格上调10%至15%,3月中旬美的空调全面上调价格;4月初,奥克斯空调上调空调产品价格5%至15%。除白电企业外,包括集成灶、蒸箱在内的厨电产品均价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中国而言,尽管来自外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通胀水平总体处在可控状态。
“除了翘尾因素和服务类价格上涨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给国内部分消费品带来涨价效应。”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不过由于我国产业链完整、供给充足以及需求端仍处于恢复过程,上游价格上涨对下游的传导较为有限。预计二季度CPI将继续走高,均值超过1%。
“货币政策并不会因应对通胀压力而明显收紧,还是以平稳为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于国内货币政策不会有太大影响。
全球通胀预期升温
今年以来,不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推动了全球通胀预期的升温。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欧元区居民消费者物价(CPI)同比分别增长2.6%和1.6%,均创出两年多以来新高。3月美国PPI同比上涨4.3%,创九年来新高。主要经济体生产者物价均出现较大幅上涨,市场普遍担忧上游能源、原材料涨价会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
高盛、美银等华尔街投行则一致看多大宗商品,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支出激增,将推动工业金属价格长期反弹。高盛认为,多因素将推动大宗商品进入理想情境。贝莱德主题投资全球主管Evy Hambro表示,促使大宗商品价格达到顶峰的原因之一是金融需求,而不是实物需求。全球绿色化趋势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非常大,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几十年。
“从发展趋势看,美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美国政府抗疫情、基建投资都意味着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因此其宽松货币政策已成为全球通胀的基础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醒尘表示,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几年仍将影响人类社会,导致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础因素仍会起作用。因此,全球通胀的基本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在全球市场整体趋向低迷和收缩时,市场主体谨慎花钱、规避风险的行为特点不会使需求出现扩张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同时,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动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基本走势,但目前这种复苏态势比较微弱。因此,综合来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涨的概率较低。
文章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Copyright 2009 by Creditease Corp.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10222285号-8 版权所有 宜信惠民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宜信普惠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2288
瑞承全国服务热线:
95183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