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双循环”时代 如何用科创构建投资新生态?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双循环”能否平衡,一个关键因素是科技创新领域能否取得突破,而科技的进步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投资的力度。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论坛上,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表示,母基金是社会资本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有效方式:在另类资产持续快速增长、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大背景下,母基金可以帮助高净值人士以风险可控的方式投资到科创企业,后者又通过“to C”或“to B”的方式助力前者的美好生活和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完整闭环。

另类投资拉动“内循环”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是内需,也就是国内市场。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之中,内需占比正常来说应该在70%以上。过去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这当然也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且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国际市场带来了巨大红利。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增强,逐渐构成了下个经济周期新发展格局的重心。“内循环”能否支撑新经济,关键在于能否彻底告别靠引进技术、模仿发展的传统模式,转而在高端技术和科技创新上持续突破。在生产环节,我国的工业门类是目前全球最齐全的,但低端化、品牌缺失以及主要设备依靠进口的情况制约着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这是过去十几年来,整个社会一直在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

要想打通这条经济命脉,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自主创新,离不开社会资本、创新投资对高新企业的支持,这其中,私募股权等另类资产投资是典型代表。

通常意义的标准化投资,是指股市、债市中的标准化产品,而私募股权投资、私募房地产投资,包括私募量化投资、私募信贷(向一些中小微企业、个人农户提供信贷),也包括农林等可发展环境投资以及数字资产,数字货币等,都属于另类资产投资。

涉及这些类型的私募基金在过去五年里发展尤为迅速,根据2017年波士顿咨询的一份研究报告——《另类资产与长期投资的崛起》显示,另类资产在全球投资的占比越来越高,在资产配置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唐宁引用普华永道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这个观点,“从规模上看,全球资产管理规模 (AUM)从2016年到2020年增长了7%,预计到2025年还将保持5.5%的增长;这其中另类资产投资的增长始终维持在8%之上,且在整体资管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如果聚焦国内市场,则另类资产投资的发展速度更快,从2016年到2020年,再到2025年,另类资产在整个国内AUM占比从12%到13%,再到15%,看起来百分比增长不太多,但是就资金量而言,从10.1万亿美元到13.9万亿美元再到21万亿美元,这样的规模增长其实是很快的。”

另类资产的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大量资本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投入到了高新企业之中,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内源性增长,打通国内循环。

母基金是科技创新的压舱石

私募股权投资被称为金融投资皇冠上的明珠,是由于其相对的长期性与高收益性,其实整个另类投资,尤其像一级市场、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都是可以博取两位数回报的,其丰厚利润来自于科技创新发展,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也来自于企业的长期成长,再辅之以时间维度,十年磨一剑,最终形成较高的收益。

对此,唐宁有着切身的感受,“我在创立宜信以前,是做天使投资的,那时候投的企业大部分在2013、2014年左右完成上市,或被上市公司收购,最终算下来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成长期,当然回报也是巨大的。那个时候50万美元就可以投入A轮,上市后的回报却是几亿美元,这就是时间维度的力量,回报的放大作用是非常大的。”

与此同时,另类投资的风险也是非常高的,现在经常提到消费分化,其实科创类的投资更是如此。每一个行业是一个赛道,一开始有几百家企业在拼搏,最终能真正胜出的也就是头部的两三家,可以获得整个赛道绝大多数的回报。如果投了第4、第5甚至第6名的企业,那么基本上没有什么回报,所以对于头部资源、头部企业、头部机会的识别是极为重要的。

一方面是有机会获得两位数回报,另一方面是需要承担高风险,有没有方法能够在投资的同时还能把风险降下来呢?“我们认为这个方法就是科学配置母基金,用母基金的方式把风险降下来。如果投私募股权的单一基金,即使是比较优秀的基金,根据统计依然有40%的机会会亏损;但如果选择较为优秀的母基金,是可以做到最大限度避免亏损的。这种风险分散,通过母基金的方式去进行风控,对另类资产投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唐宁用一级市场私募股权为例阐述母基金的风控能力。

“在做好风控的同时,一只私募股权母基金,能够把各种不同阶段的基金进行有效配置,有的投天使期、有的专注成长期、有的投IPO……可以把不同行业,比如医疗健康,半导体这些上市大户行业,也包括清洁能源、消费升级、互联网通讯等行业的独角兽都囊括其中;还可以跨类型(母基金一级市场、二手份额基金、跟投、直投)、跨地域(覆盖美国、欧洲、亚洲新兴市场等),不同的类别实现有效的分散,让投资组合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

科创投资并非单行道

改革开放40年来,大批科创类企业脱颖而出,其中最优秀的企业已经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而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对这些优秀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到8月10日,今年有179家企业登陆A股,其中属于高科技创新企业的就有128家,占比达到71.5%,无论是IPO数量和募资金额额占比都超过七成。

2020年以来科创企业IPO数量和募资金额占比高,一方面说明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高精尖化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资本市场正在将更多资源配置到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盟,获得原材料、市场渠道等资源,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对此,唐宁认为这些企业恰好就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优质企业,是二级市场真正的上游。“这些二级市场明星的源泉来自于另类资产投资。以母基金来讲,我们的第一只母基金是7年前做的,当年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企业现在正一个接一个的走向IPO。比如之前投的一家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做影像分析的企业,市场上原先读一张CT需要3小时,但这家企业的产品可以把时间缩短到3分钟,准确率比专家还高,3年前有几百家创业公司在做类似的产品,现在就只剩下三家,这就是头部效应、分化效应。在这些企业的早期阶段,由谁来承担识别它们,再扶持它们的任务呢?母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其实这种扶持也并非单行道。比如面向消费者“to C”的企业,其生产的科技产品可以让参与投资的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使用,提高生活品质;而如果是做“to B”的企业,其企业服务解决方案,又可以对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提供支持,因为大部分高净值人士都是企业家,面临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挑战,如何学习,以及从哪里能获取高科技的翅膀,对于这些从传统经济中走出来的企业家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些他们自己投资的科创企业恰好可以给出“答案”。

“所以我们说通过母基金的方式,是能够让改革开放40年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传统经济创造的巨大财富,与我们的科技创新、长期资本的需求很好结合起来的。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科技创新将越发加速,受益者既是这些科创企业的企业家、创始团队,也将包括他们的投资人。”唐宁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内循环”。

疫情期间,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极为艰难的,但私募股权母基金经历住了考验,并且成为了考验当中的赢家,众多其投资的医疗健康、企业服务、远程服务企业成功上市,更多的被投企业快速崛起。

在可以预计的未来,母基金将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推动科技创新的功能,让“to C”的企业助力美好生活,“to B”的企业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顺利运行。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