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很多都是企业家,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堪称“经济课代表”。
过去20年里担任代表和委员的企业家们,在很大程度上透射出中国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产业趋势的变化。下面我们就依次看一看。
2003年 第十届全国两会
当时的企业家代表:新希望刘永好、联想柳传志、复星郭广昌、娃哈哈宗庆后、TCL李东生、蒙牛牛根生等等。 很明显,大部分是来自食品、饮料、快消品、房地产、家电、电脑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家。 彼时,零售与制造业正高速崛起,并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零售企业也迎来了快速转型发展的黄金十年。 1998年6月15日:我国宣布停止住房实物分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WTO),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开启“美国资本和技术+中国制造和市场”的“特斯拉模式”,中国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同时,中国全面开启内部经济改革的进程。 这之后,中国制造在世界崛起,人均GDP更高了,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大片高楼拔地而起,房地产连带着钢铁水泥建筑家具家电消费等等行业一路狂飙。 那个阶段,中国发展最快、最挣钱的行业是房地产,其次是汽车网游、家电和手机。于是,在那届的新面孔里,既有宗庆后柳传志这样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也有格力董明珠、苏宁张近东这些当时的后起之秀。当时,苏宁电器在全国的门店还只有40家,但2003年苏宁电器营业收入60亿元、利润0.99亿元。40家门店中的23家分布在核心一线城市和江苏二线城市。 2008年 第十一届全国两会
到了2008年第十一届两会的代表委员,很明显地,地产界大佬多了起来,有万达王健林、恒大许家印、富力地产张力,世茂集团许荣茂、泛海卢志强、建业地产胡宝森、星河湾地产黄文仔、龙湖集团吴亚军等。 那时,虽然在前一年的下半年,面对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政府有对快速奔跑的地产行业收紧调控“缰绳”的趋势,但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仍处于巅峰时期,全国房地产企业总数达到了5万多家,房地产业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经济资源。 但也是在这个时刻,中国房地产业迎来戏剧性股市转折。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爆发,半年之后雷曼兄弟破产引爆全球金融危机。随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蝴蝶效应,对我国股市和楼市影响至深,A股跌,房价也跌,国内房地产业也机会随之进入到了冰点。 直到2008年11月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来临,相当于全年财政收入的80%,全年GDP的16%,这个天量的资金,铺天盖地地涌进了市场,对房价影响深远。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自房改以来针对房地产业最密集的政策,目的只有一个——救市。 伴随着多重政策的刺激,中国经济在楼市的带动下,终于比美国率先反弹,走出阴霾。 但经济恢复同时也带来了楼市暴涨的副作用。高层的救市政策于2008年四季度推出,效果于2009年第一季度显现,从此国内房价一路上涨。 2013年 第十二届全国两会
到了2013年第十二届两会,虽然依然有近60位代表委员涉足地产,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互联网大佬们,闪光灯聚焦之处是马化腾、李彦宏、雷军3位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新面孔。 彼时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变革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正在改变世界。中国互联网产业经济稳健起步,移动互联网的星星之火日渐燎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就已达6.18亿,互联网整体普及率彼时已接近50%。其中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达到5亿,比例升至81%。 互联网商务市场潜力爆发,移动支付快速普及,团购同比增长68.9%成为增长最快的网络应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60%。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统计,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在G D P中的比重达5.5%,当年位居全球第三,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那一年,腾讯市值突破千亿美元,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谷歌和亚马逊排名第三。马化腾在全国两会的首次亮相中呼吁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 2018年 第十三届全国两会
到了2018年两会,互联网大佬就更多了,除了上述“老面孔”之外,京东刘强东、360周鸿祎、网易丁磊、搜狗王小川、58同城姚劲波等等企业家都等都成为两会“新面孔”,互联网企业家代表的人数不仅比上一届飙升,提交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数量更是比2013年上升了5倍。 透过他们历年在两会中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发现,电商、互联网、人工智能、专利、科技、服务业等,是被提及最多的高频词。 那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相比2013年已日趋成熟,互联网相关技术与应用如毛细血管般渗入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企业的日常运作,电商与实体经济也更加融合。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名词“数字经济”取代“互联网”站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C位”,产业的全面数字化成为不可逆的潮流。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27 .2万亿元,数字经济对G D P增长贡献率达55%,美国和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前两位。 同时,2018年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从3点几平方米上升到了40多平方米,城镇化率接近60%。那一年两会的地产商代表缩到了30多位,而就在两年前的2016年,“房住不炒”正式提出。 2023年 第十四届全国两会
今年两会上,新任者中不少都来自风头正劲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医药、人工智能等。 “数字经济”仍是热门议题之一,但科技互联网圈的变化很大,这届的新面孔是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院士、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的曹鹏、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网络安全企业“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另外还有商汤科技的创始人汤晓鸥。 2014年成立的商汤科技是中国著名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五年不到,便完成八轮融资,在2021年底,商汤科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完成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大IPO。 同时,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中涉及人数最多的行业是能源电力。据统计,包括企业家学者专家央企官方等在内,一共大概有128位左右,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光电、锂电、储能、电动车领域的代表基本都齐了。 其中,涉及到锂电电动车领域的企业家就有9位: 宁德时代曾毓群——新能源电池大佬,被称为“马斯克背后的男人”,他在2012年创立的宁德时代,7年时间成为全球锂电池之王。 五年前,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就成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继续连任。他也是本次所有参会者中身价最高者,根据2022年8月的福布斯富豪榜,曾毓群身价438亿美元,位列中国第三,超过香港的李嘉诚家族。 还有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小鹏汽车何小鹏、格力电器董明珠。这里补充一点,大家都以为格力还只是在造空调,其实它早就进军新能源产业了,涉及到的是电池和整车业务。 光伏领域也有8位大佬: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统计,所有参会的企业家中,四川通威的刘汉元资历最老,他自1998年起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共20年。 从2018年开始,他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并在今年连任,这意味着此次任期届满之时,他将连续30年参加两会,而且还有机会继续连任。 刘汉元的通威经历剧烈的转型,从早起的网箱养鱼,到生产饲料,再到转型太阳能光伏产业。2022年他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23位,财富1250亿元人民币。 还有TCL中环董事长李东生,原来大家印象中那个造电视的TCL其实也在研究新能源。 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产业周期不断更替升级,每一轮周期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地域重心都在变化。这些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定期换届的代表委员名单里,甚至还包含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顾这20年两会代表的更替和背后的产业变迁,正映衬了这句话: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