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财经
国内 ■ 国家统计局: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768.2亿元,同比下降3.0%。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648.9亿元,同比增长1.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877.4亿元,下降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17.2亿元,下降7.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641.2亿元,下降8.1%。 ■ 人社部: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商业银行等渠道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通过商业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两个账户开立后就可向资金账户缴费、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年缴纳上限12000元,缴费即可享受税费优惠。
国外 ■ 无理打压!美国FCC禁止华为和中兴等五家中企在美销售设备 11月25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禁止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海能达和浙江大华五家公司在美国销售设备。FCC称这五家的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FCC宣称,此举的依据是其于2019年颁布的一项旨在保护美国通信网络安全的法律,以及美国总统拜登于2021年签署的《安全设备法案》。早在FCC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海能达和浙江大华五家公司就已被列入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安全风险”清单,进入清单的公司被认定对美国国家通信安全构成威胁。除了上述五家公司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被列入了该清单。 ■ 德国10月通货膨胀率为10.4%,通胀高企渐成常态 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企业尼尔森IQ公司在调查超过1万名德国人后发现,52%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只购买“真正需要的东西”;大约44%的人表示不再购买“有趣或奢侈”的商品;31%的人尝试减少外出就餐,选择在家吃饭。大约30%的受调查者表示,在通胀持续高企的背景下,他们“更少购物”。联邦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10月通货膨胀率为10.4%,连续两个月刷新1990年以来最高值。 ■ 成本上涨 逾两成日本大企业考虑明年产品提价 日本共同通讯社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原料涨价、日元走弱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上涨,23%受访日本大型企业正在考虑明年或晚些时候提高产品价格。调查对象包括丰田汽车工业公司、任天堂公司、资生堂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多家企业表示,原料成本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和日元贬值是导致它们考虑涨价的主要原因。
■ “拼手速,拼渠道”,大额存单近日格外抢手 近日,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净值回撤。然而另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大额存单却格外抢手,部分地区客户买大额存单需要拼手速、拼渠道,有的甚至需要银行理财经理“代购”才能买到。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大额存单抢购潮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回撤激发投资者风险厌恶情绪进而赎回离场具有高度相关性。此外,市场上有城商行给出五年期大额存单4.05%的“天花板”存款利率,对于无法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产品客观上造成冲击。(中国基金报)
■ 基金公司跑步入场,公募FOF发行数创历史新高 据证券时报,随着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落地,公募布局FOF产品步伐也在加快,越来越多基金公司跑步入场。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来,已有128只公募FOF成立,算上上述正发行或即将发行的16只,年内新发的公募FOF产品已接近145只。相较去年全年成立的97只增加接近一半,比2020年的60只则翻了近1.5倍。 ■ 走强突如其来,中字头概念股还能跟吗?多位券商分析师给出确定性溢价 多个交易日里中字头概念和多只个股持续走强,是本周行情的重要特点。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席发言“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直接引发了行情的启动。不论是市盈率或是市净率口径,当前国企上市公司估值偏低,尤其是中央企业被显著低估,配置性价比凸显。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下,央企盈利稳定,有望给予确定性溢价。同时,2022年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决胜收官之年,国企从估值驱动到盈利驱动,盈利增速显著提升,有望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军之一。在选股方面,券商分析师建议关注银行、石油、煤炭、电力、化工、交运、军工、电信等板块个股,选择低估值、高股息的标的。
中金:降准带来的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11月25日央行宣布于12月5日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降低金融机构年化资金成本约56亿元。中金公司研报认为,这次降准的主要原因是维护资金市场与债券市场稳定,缓解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并支持稳增长发力。降准带来的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从A股市场的角度来看,本次降准一方面传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说明在货币政策方面依然保持较为宽松,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依然保持,另一方面也给资本市场带来流动性上的边际好转,也有助于稳定债市预期,缓解近期因为短端利率波动带来的投资者信心的变化和产品的赎回压力,防范波动放大和外溢。 中信证券:新稳态渐行渐近 三主线逐渐清晰 中信证券策略提到,在12月,预计“新二十条”优化过程中将逐步形成常态化防控的新稳态,房地产“十六条”等稳增长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将逐步形成经济弱势恢复的新稳态,新稳态渐行渐近,将夯实经济中期修复的基础;美元加息节奏拐点确立,国内货币政策集中发力,提供A股估值修复的支撑。当前市场特征亦表明A股中期全面修复的趋势高度明确,只是短期修复节奏有所放缓,当前正处于政策驱动的上半场,建议提高仓位,均衡配置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 中原证券:农林牧渔行业有望迎来估值回归 中原证券研报指出,整体来看,2022年农林牧渔行业基本面随着周期景气度波动发生较大改善。2022年三季度猪价强势反弹,生猪养殖步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养殖盈利水平在10月末到达年内高点,我们认为猪企业绩尚未完全体现出养殖盈利水平的提升。在猪价高位震荡下,生猪养殖公司有望进一步释放盈利弹性。同时,畜禽生产产能触底回升,将进一步拉动饲料需求,叠加成本端压力的缓解,饲料企业盈利能力有望迎来周期复苏。在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粮价屡创新高的催化下种植产业链高度景气,2021年、2022年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种子销售迎来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行业将迎来历史性变革。目前板块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有望迎来估值回归,维持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海通证券:当前经济正走向复苏早期,A股趋势向好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A股估值水平周期波动,当前PE/PB、股债收益比、风险溢价率等指标均处于周期底部。A股每3-4年出现一个低点,背后是经济周期轮回,当前经济正走向复苏早期,A股趋势向好。稳增长政策正在持续加码,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优先关注高景气成长,如数字经济+新能源。
■ 郭台铭:鸿海发展半导体不复制台积电,未来着重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表示,鸿海与台积电的策略完全错开,鸿海做的产品比较偏向利基型,例如下一代材料、新一代制程、新一代封装等。台积电已经做的或做得很好的市场,鸿海不需要去复制,台积电有它的主要市场,将来鸿海应该着重在汽车,以及一些看起来很小但用途很大的各种市场和技术领域的发展。(界面)
■ 电动车赛道竞争持续升温,多家合资车企按下“加速键” 在电动车赛道上步伐相对缓慢的多家合资车企正开启新一轮“加速跑”。在日前上汽通用汽车举办的“2022科技展望日”上,其宣布将依托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两家母公司的全球优势资源,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体系、新体验和新业务模式,不断加快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转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以来,包括通用、大众、本田等多家外资品牌的合资车企,均在技术、新车型研发、资本开支等方面展开了新一轮投入。(中证网)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