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资产配置策略:A股配置机会凸显


作者:宜信资产配置与研究中心


1.1 债券收益率有望稳中趋降

未来一段时期,债券不无太大压力。首先,汇率贬值,债券利率上升压力减小。其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高基数效应将从10月开始显现。最后,货币市场流动性保持量宽价低。



1.2 人民币短期偏弱,中期贬值空间有限

预计人民币未来两个季度或在6.9-7.2之间。短期内,中国经济基本面弱势是人民币汇率疲软主要因素,其次是中美货币政策分裂。中期内,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末期,中美货币政策从分裂向一致运行,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弱复苏的强化,人民币贬值空间有限。



1.3美债收益率高位震荡,迎来配置机会

主要国家通胀水平仍处高位,各央行延续鹰派加息操作,主权债利率或在高位震荡。预计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3.8%-4.3%之间宽幅震荡,主要因素在于核心通胀仍有韧性,就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美联储鹰派加息持续,预计年底前仍有5次加息,全年政策利率或达4.25-4.5%,市场预期本轮加息顶点或出现于2023年5月的5%。

1.4 美国股市:短期规避,等待时机

美股受到较高的估值压力,市场情绪低迷。三大股指估值均处于20年均值附近,风险溢价率因估值压力远低于20年均值下方,投资性价比显著下降。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均值4%附近,美股仍有至少10%的下跌空间。同时美股当前市场情绪处于低迷状态,机构投资者对美股期货的净多头持仓接近有数据以来新低。



1.5 A股配置机会凸显


1.5.1 当前市场处于底部,10月以来持续震荡表现

7月以来市场震荡下行,内外利空多因素作用下,10月12日触及2934点,之后出现修复反弹。中小盘优于大盘,医药,信创等成长板块反弹最为明显。当前流动性维持极度宽松,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指数向上动能增强,市场反弹有望延续;但海外扰动因素(美联储加息,海外衰退以及俄乌冲突)仍在,指数或在四季度震荡向上。



1.5.2 沪深300明显跌破模型下轨,A股当前极具长期价值

根据三因素模型,对比9月我们观测三因素模型的位置,当前上证指数,沪深300均触及跌破下轨,特别是沪深300已经明显跌破并远离下轨。

我们认为,从历史上明显跌破下轨后A股的表现来看,市场有望在震荡磨底后开启一轮大级别的反弹、甚至是反转行情。



1.5.3 相比四月,10月所构筑的底部更加牢固

相比今年4月26日的2863点,当前外部矛盾的定价已经基本price-in,包括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


内部来看,二十大及新领导班子落地,未来企业盈利以及流动性才是决定A股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而随着三季度GDP公布,后续新时代改革政策落地后,盈利、流动性及改革共振下,本轮底部反弹基础更好。



1.5.4 四季度盈利有望缓慢企稳,关注盈利的结构性机会

从基本面来看,H2全A盈利的累计增速为1.29%,扣除金融、石油石化后的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为-0.6%。三季度随着GDP的企稳(单季度3.9%),全A盈利有望企稳,累计盈利增速有望修复至1.3%左右。


从盈利的行业结构来看,截止10月24日,根据三季报的披露情况,三季度出现业绩拐点,来年有望继续改善的行业大多集中在消费(汽车、美容护理)、TMT(计算机、电子) 等行业中。



1.5.5 当下市场情绪缓慢修复,新发基金有所回暖

底部市场情绪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但需要跟踪到,融资买入占比在10月以来出现拐点。随着二十大顺利闭幕,后续市场在改革措施的引导下有望凝聚新公式,市场情绪有望逐步回暖。

基金发行方面,9月以来新发基金表现好于上半年,10月再次出现百亿级别的公募募集,表明聪明钱开始布局市场长期投资机会。



1.5.6 海外利率见顶回落及景气度稀缺有利于成长板块表现

海外利率有望见顶回落,利好成长估值修复:10月加息落地后,市场对于美联储11月加息75BP及12月加息50BP的预期已经充分定价,随着衰退预期强化,美联储内部对于继续快速加息产生分歧,四季度后美债利率有望见顶回落,海外利率对成长板块的压制将明显减缓。


景气度的稀缺性:从渗透率来看,经过几年赛道投资,部分景气度行业的渗透率已经明显提升(20%以上),市场交易拥挤。但也存在部分新兴成长赛道处于渗透率加速起点(5%上下),这类行业机会较为稀缺,将在未来为投资者贡献稳定的行业β。



1.5.7 行业主要围绕安全自主、新能源、困境反转三个维度

根据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结合二十大政策催化的方向,我们主要推荐安全自主、新能源、困境反转三个维度。

安全自主:结合二十大多次提出国防、粮食、网络、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安全问题,科技类,主要是TMT方向的计算机、电子等方向兼顾低估值与盈利拐点的特征,当下具备较好配置价值。农林牧渔方面,种业等方向可逢低配置。

新能源方向,结合三季报指引,主要围绕电力设备方向的风光储展开布局。

困境反转方面,主要是房地产、商贸零售等方向可打底配置。



1.6 港股当下处于价值低估区间,值得长期配置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当前港股对比其他发达及新兴市场估值水平而言,具备更好的价值优势。


从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溢价率而言,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率处于全球最高水平,反应港股配置当下位置的配置优势。



1.7 大宗商品或宽幅震荡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矛盾点:全球货币周期回落+增长周期下行 →对大宗商品需求的抑制。相对看好:能源、农产品、贵金属,主要支撑因素来自供求偏紧和地缘冲突,能源方面受到OPEC+减产和冬季需求增加的影响。相对谨慎:工业金属、黑色。



2.1 结论:资产配置策略

战略配置基调不变:短期注重攻守兼备,均衡配置,逢回调增配权益。重点关注中国权益和另类;关注美债配置时机;适度多元地配置商品和另类资产。


权益配置上,逢回调积极参与,重点关注和布局A股、港股、中概股。


风格及行业结构上,短期继续关注成长机会,行业重点安全、新能源、困境反转三大大方向,关注计算机、电子、电力设备(风光储)、美容护肤、地产、商贸零售等行业。


转债具有下行保护,可适度配置,密切关注高景气赛道回调的配置机会以及估值较低的稳健类转债品种。


固收配置上,美国债券利率冲高阶段可均衡配置长久期债券,中国整体空间较小,以中短流动性资产和票息增厚为主。


美国债券资产具备均衡配置机会,关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上突破4%时的长久期债券。

可关注中国信用债,适当拉长高等级信用债久期,运用杠杆套息策略;


中国利率债配置价值较低,以中短债流动性管理为主;


适当配置资产证券化、非标、对冲基金等类固收产品。


其他配置:适度配置商品,关注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品种以及避险属性商品,如农产品、能源和贵金属类。CTA策略方面,高频短趋势策略可重点关注。


2.2 结论:全球资产配置建议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