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半天一个字都没写,你这孩子怎么一点儿自律性都没有!”十岁的小侄子因为写作业时偷玩手机,被嫂子狠狠教训了一顿。但是还没十分钟,他就又开始东张西望,摸摸这摸摸那,吃点儿零食喝口水。唉,我也想快点写,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啥也不动,姑姑,你说怎么才能像我妈说的那样,做个自律的小孩?
什么“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差的是整个人生”......这样的大道理讲了一堆,有时孩子似乎也听懂了,可日常生活中依然改不掉作业拖拉,晚睡晚起,喜欢玩游戏的坏习惯。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不想自律,而是孩子缺乏对自己的控制力。有人说,教育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成年人才明白的道理去说服孩子。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好,才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中去。
“写作业不要三心二意,要干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专心。”可一看起动画片就忘了睡觉时间,一玩起游戏就把作业抛在脑后。我才发现,自己竟然用成年人花了很多时间,吃了很多亏才懂得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自律。其实,孩子能否自律并不取决于他们是否明白道理,而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自控力。当一群孩子面对棉花糖的诱惑时,那些能够控制住自己忍耐不吃糖的孩子,长大后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学习成绩都更优秀。
当一个孩子面对诱惑时,如果能控制自己克服困难,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足,那他长大后将更容易取得成功。其实,自控力并不仅仅是一种延迟满足能力,它还包括你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欲望的控制能力。
一个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即使明白自律的重要性,也很难做到自律。
比如他会自己安排好学习计划,却没有一次能顺利完成;向父母保证不乱发脾气,可遇到一点小事还是控制不住情绪;
或者每次犯了错误认真悔过,下次同样的事情却依然照做......对于孩子来说,自控力就像在无形中控制他们的“秘密武器”。
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处处都在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6岁,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期一个小男孩儿想买玩具,可是因为和妈妈约定一周只能买一次,他为了控制情绪去卫生间哭泣。但让大家不可思议的是,男孩进去就哭,出来就好了,这收放自如的自控力,让大人都自愧不如。
想想自家的熊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满地打滚、撒泼耍赖的样子,大家是不是羡慕不已。这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问,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控力?
脑神经科学认为,在我们的大脑中,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和自控力息息相关。这是因为在前额叶皮层有三个区域,分别控制着“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这三种力量,而自控力正是我们对这三种力量的驾驭。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每个人前额叶皮层的发育不同, 他们的自控力有很大差异。在综艺节目《爱上幼儿园》中,当四个只有3岁的小朋友面对一个火炬冰淇淋时,就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自控力。但调皮的豪豪就像没听见一样,用手摸,用嘴舔,最后直接抱着冰淇淋边跑边啃。不但自己不吃,在面对小朋友的诱惑时还果断拒绝,即使大家都大开吃戒,他依然不为所动。
但即使天生不同,自控力却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研究发现,大脑中决定自控力的前额叶具有和肌肉一样用进废退的特性。
就像在棉花糖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能等够忍住不吃糖的孩子并不都是天生自控力强。
而是用了“转移注意力或者把手坐在屁股下,让手不能去拿”的方法,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习得的。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比孩子进入小学和青春期再管理要容易得多。
4个秘诀,教给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人民日报曾为我们总结了几个秘诀。
包括建立有爱的家庭和合理的家规,帮孩子设定目标,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运动兴趣等。在这些案例中,虽然每个孩子的成瘾行为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因,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并不幸福的家庭: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亲子关系冷漠,还有的家庭破裂,在现实中饱受伤害的他们,无法控制地深深沉迷于网络世界。试想一下,一个从小生活在极度缺爱、没有安全感的家庭中的孩子,怎么会忍住欲望去追求长期目标?
因为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及时行乐才是最划算的。只有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到未来可期,而对大人的信任,直接影响他们是否愿意听父母的话并克制自己。所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孩子的自控力才有发育的土壤。
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孩高嘉齐因为自己高度自律的日常作息让网友惊叹不已。每天6点半起床,雷打不动地晨读、练字、看书、锻炼......
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她竟然坚持了1279天,接近4年时间。孩子的自控力来自健全的规则意识,通过建立合理的规则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同时,在孩子遵守规则时要给予奖励,违反规则时适度惩罚。
让孩子体会到沉迷于即时满足的坏处,和忍受短期困难的成就感,他才能乐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坐不住,老师曾给我建议,用和孩子玩游戏的方法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比如,玩经典的“木头人”游戏,当儿子听到“木头人”的命令,就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许动,谁坚持的时间长就赢了。
或者我给儿子讲有趣的故事和笑话,看谁能坚持住不先笑出来。
通过这样的锻炼,儿子慢慢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在幼儿园听从老师的指令,不像原来那么随心所欲了。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用体育运动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通过对自己身体、体能的挑战培养孩子的坚持力和毅力。
对于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我们还可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多给他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规划控制自己。比如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让他们通过记录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来达到对自我控制的锻炼。
想培养一个有自控力的孩子,身为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看到父母能够自律、情绪稳定,这才是一个孩子产生自我控制力量的“催化剂”。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个人魅力更有助于领导别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维持婚姻幸福。
因为,一个能掌控自己行为的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