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是母基金行业内的第一份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通过首次系统全面地探讨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在社会影响力上的绩效,并披露相关结果,希望能够对从业人员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深层次了解影响力评估的意义有所帮助,助推影响力因素纳入更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
2022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难忘夏天,中国连续发布41天的高温预警,全球各地都出现了破纪录的极端高温,全球变暖带给我们一系列连锁灾害:
温度持续上升将导致生产力下降,温度升高3.2℃,全球GDP的损失可能高达18%
气候变暖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高达20%;
极端炎热的天气可能会大大降低世界各地电力系统的效率;
气候变化可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恶化,并造成能源危机。
随着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都深切地意识到碳中和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投资人也将追逐互联网、新能源车赛道的目光,转向更加底层的碳中和创新项目。实现碳中和,有哪些关键科技?投资风险与机遇又在哪里?
分析趋势,投中未来!本期「共创」栏目,邀请宜信生态圈伙伴青域基金牟颖、采日能源李峰、钧山梁淦亮,带您从一线视角看科技与碳中和投资,把握100万亿新能源机遇!
01
欧洲放松火电限制,碳中和是西方套在中国经济上的紧箍咒?
从中国长期的能源安全出发,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必然的。全球范围,碳中和趋势亦是不可逆的。
牟颖:从第一性原理来看,能源是保证经济系统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所以能源的安全和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今天中国主动承诺双碳目标,不可否认存在大国博弈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出发点是中国长期的能源安全。
中国在有全球竞争格局下发展风光电源,依靠的资源是太阳,它是没有约束的,是保障经济系统长远稳定运行的必然选择。虽然中国要比先发国家用更短的时间,去完成能源转型和减排目标,挑战巨大。但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是必然性的,不能归结为阴谋论。
而且此次欧洲能源危机,归根结底还是欧盟为自己过度依赖进口天然气所付出的代价。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电价上涨,我们观察到德国的家用光储系统需求爆发,成为很重要的电替代方案。欧洲并没有放弃碳中和目标,德国这次考虑重启煤电,也只是短期的应急措施。从全球范围来说,碳中和趋势不可逆!
李峰:欧洲确实暂停、减缓了碳中和的实施进程,但不是放弃,因为碳中和已经写进《欧盟宪法》,原则上不可改变。并且从整个国际能源局势角度来看,更多的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要自给,要安全。
02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尽管好,但成本高,是否存在依靠政府大量补贴才能维持生存的状态?
新能源产业初期确实依靠国家政策扶持,但随着光伏、风电技术的进步,目前经济性已经非常好了。
李峰:从2016年开始国家层面就没有新能源行业补贴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有一些区域性补贴政策。我在新能源行业二十年,经历了整个发展历程。确实新能源产业起初技术不好、应用场景未打开时的发展都依靠国家政策扶持。但这十几年来,能源行业大起大落促进了光伏、风电技术的进步,使度电成本降低,目前经济性已经非常好了。
牟颖:新能源行业早期有典型的经济外部性,需要补贴支持,所以初级阶段补贴规模定义了行业的天花板。但是补贴创造了早期的需求,拉动了规模化的应用,同时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了成本的快速下降,来到关键的技经成本节点平价上网,然后开始突破天花板,高速成长,并进一步与我们的现有能源系统深度耦合,大比例替代化石能源。
牟颖:在过去的十年里,光伏的度电成本下降了86%,未来预计还有70%的预期降本空间。目前光伏量产设备的光电转化率大概在20%,但是不断有技术创新,像异质结、钙钛矿,包括叠层电池,使我们在可见的未来,能够把光电的转换效率提升到40%。从20%到40%,意味着光伏的成本还有70%的下降的空间,那么它将成为比火电便宜更多的能源。
风电亦是如此,通过机组的大型化,现在单机组已经有8兆瓦、10兆瓦,甚至于12兆瓦。今年海风的成本降了一半,所以风、光在未来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主力能源品类。新能源至少是一个十倍以上在扩容的赛道,并且我们的光伏、风电,包括锂电,都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
李峰:同时我认为在双碳背景下,整个新能源产业已经开始散发第二春的气息了。我们称为长周期、高增长的一个赛道,我认为才刚刚开始。
03
今夏南方普遍高温导致各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限电,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目前能源供应系统缺乏灵活性和应对复杂状况的能力。而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实施,就是以构建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战略。
牟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类似极端天气引发的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总结来说就是能源供应系统缺乏灵活性和应对复杂状况的能力。而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实施,就是以构建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战略。
所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电侧要从火电能源,转向大比例的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是气象依赖性、环境约束性的电源,具有典型的波动非连续性。可以用三个词概括“看天吃饭,时有时无,时高时低”。所以我们要大规模地部署储能,储能是我们当前阶段构建电网灵活性的关键手段。
李峰:双碳目标的实现,无非两个途径,第一,更高清洁能源的渗透比例,就是风电、光伏更高的装机量,更多的绿电输出。第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用能习惯和用能结构的改变。
光伏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而电网时时刻刻都必须保证频率稳定,并且以光速在传播。同时随着工业电气化进程逐步提速等因素可预测和不可预测负荷,急剧增加。就导致电源端,看不到负荷端,负荷端也看不到电源端。这时就需要一个装置来保持整个电网的平稳运行,这个装置就是储能。
在双碳大背景下,我国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市场架构,那么储能的技术以及产业必须发展起来,它是必备条件。
●●●
点击海报
看更多一线投资人&企业家对于
科技与碳中和投资的前瞻
Copyright 2009 by Creditease Corp.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10222285号-8 版权所有 宜信惠民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宜信普惠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2288
瑞承全国服务热线:
95183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