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撒谎 ,90%父母都做错了这件事!

热播剧《玫瑰之战》中袁泉正专心工作,突然接到老师电话,怒问其为什么家长会不来?


这时她一面道歉,一面匆匆赶去学校。


回家后她对着“女儿”宋熙童拍桌子,怒其不争的问:

你现在怎么还学会撒谎造假了呢?你知道这种行为,长大是要犯法的......

原来,童童考试考砸了,不敢告诉妈妈,于是自己伪造了妈妈的签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小小年纪就撒谎,长大不废了嘛。


撒谎,绝对是中国父母心中的大忌。


袁泉也很生气,还是选择耐心听女儿解释。


在得知女儿是害怕自己担心后,坚定而和善地告诉女儿:

妈妈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你考多少分我都能接受。考试考的不好,代表有些知识你没有掌握好。77分代表你还有23分的上升空间,重点是咱们要诚实勇敢的去面对。

看着女儿真心实意的认错,袁泉说:“况且77分低吗?”童童被妈妈逗笑了,说了句:“低!”最后,母女两和好如初。


看了她的做法,暗暗拍手叫好:“高哇!”值得学习。


智慧的父母在孩子撒谎时,都知道要耐心倾听,用爱和看见去帮助孩子。

孩子撒谎时
最需要爱

近日,杭州一11岁的男孩从4楼扔了一块午餐肉,砸烂了楼下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最后赔偿了4000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因为孩子说谎,父母罚他不准吃饭,想让他引以为戒。


可孩子实在饿得慌呀,于是偷偷拿了一罐午餐肉。


吃了一半,剩下的怕被发现,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美国著名育儿专家吉诺特在分析儿童说谎原因时曾说:

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


诚然,说实话代价太大,可能是批评,可能是责打,也可能是挨饿,所以孩子才选择不说。


在《老师请回答》节目中,有一个妈妈控诉自己十岁的儿子超超“爱说瞎话”。


妈妈说有一天超超在写作业,需要用到手机,于是就给了他。


等自己过去看时,孩子听到脚步声,蹭一下把手机收起来。


妈妈断言他又偷玩游戏,一把夺过手机,孩子却抵死不认。


当嘉宾特级教师何杰问超超,妈妈明明拿到手机了,你为什么依然不说实话呢?


超超说因为害怕妈妈揍,尤其是爸爸揍得特狠,有一次居然用盛饭的木铲子抽他脸。


正如何杰老师所说,超超说到了两个害怕,说明他缺乏安全感。撒谎并不是在否认这个事实,而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防护。


面对伤害,人类的本能就是自我保护。


节目中的另一位温程老师也表示赞同,孩子说谎不是想学坏什么,可能只是因为家长过于严厉,想躲过一阵打而已。


家,是讲情理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孩子撒谎时,多一分耐心去倾听,多一分理解去引导,比惩罚、打骂来得更有效。


因为孩子撒谎,往往是因为需要爱,需要引起父母的关注,需要父母关照他的小情绪。


作为父母,当你理解了孩子撒谎背后的诱因,便能慢慢创建更融洽的亲子关系。



撒谎
往往是最真实的表达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自记事起,倩倩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似乎只有春节她才是有爸妈的孩子。


她热爱学习,努力又刻苦,一直都是全校第一。


突然有一天,远在外地的爸妈接到电话,老师说倩倩学习退步很厉害,让家长管管。


面对妈妈的指责,她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要不然,你回来打我一顿吧。”


妈妈感觉很伤心,自己乖巧又好学的女儿,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谎言是假的,但谎言背后的诉求是真的。倩倩不过是想要爸爸妈妈陪在自己身边,哪怕是挨打。


正如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所说:

你的教育,孩子听见了,而孩子想表达的声音,你听见了吗?

谎言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们被孩子“撒谎”的行为吓到,失去理智。


如果能透过谎言,去了解孩子背后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父母也不用咄咄逼人,破坏亲子关系。


想起一位博主分享自己女儿撒谎的故事,一个礼拜天的下午,她和女儿刚从公园出来坐上车,女儿突然就说肚子疼。


她一想好像也没有吃什么不好的食物,于是就笑着问女儿:“你是不是不想上幼儿园了?”


孩子一看瞒不住了,立马笑着承认了。


原来她在幼儿园最好的朋友,唯一的朋友要转学去其他城市定居了,她感觉自己很孤单,于是不想再去上学了。


这位博主立马打电话给对方的妈妈,约着一起吃了个晚饭。两个小朋友一见面就抱在一起,蹦啊、跳啊。


虽然最后她们还是分开了,但从那以后女儿什么事都愿意对妈妈说,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和信任更近一步了。


言出有因,我们自诩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却往往没有耐心去了解她谎言背后的真实想法。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磕磕绊绊,犯这样那样的错。


而犯错是成长中想要取得进步,必须缴纳的“学费”。


我们要多多理解和沟通,打开心扉和孩子做朋友,这样所谓的撒谎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孩子撒谎
拆穿不是最终目的

古语有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面对撒谎的孩子,家长要给予爱和宽容,陪孩子一起成长。


①父母要以身作则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

说谎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盛行,孩子经常看到、听到别人说谎,又怎么会不学呢?

孩子本是天生的模仿高手,他们尚不能分辨是非,所以无论对错好坏他照单全收。


比如,公司周末团建,你想陪家人,于是你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跟领导说你不舒服,那孩子就学会了装病不上学。


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


②撒谎也有正向的一面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曾说:


孩子第一次有意义地说谎,是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比如他明明嘴角还沾着奶油,却说没有偷吃;他明明不小心把水洒床上了,却说是小猫尿尿了;他明明刚吃过饼干,却硬说没有......


撒谎,就像是孩子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愉快的小插曲一样,是无法避免的。


孩子第一次撒谎,就像他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开口叫妈妈一样珍藏。因为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进步。


③不给孩子贴标签


一位具有30多年处理儿童问题工作经验的教育专家坦言:

不要把说谎当作一个道德问题,它是孩子使用的一种不怎么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要做的是,指出孩子这样处理是无效的,教他们怎么处理才更有效。


比如孩子因为和同学闹矛盾了,不知道怎么面对,于是装肚子疼不去学校。


当你发现之后,要告诉孩子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他分析原因,再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这样,你既教给了他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收获了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反之,如果你因为孩子的一次谎言就给他冠以“小骗子”的标签,他会慢慢的真的变成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孩子,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


所以,善待孩子的谎言,不给孩子贴标签。


④给孩子一个机会


我们常说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们经常被情绪捆绑,忘了要给孩子一个机会。


有一个网友说小时候爸爸不准他看电视,在与爸爸的一次次斗争中,他学会了让谎言越来越逼真,比如提前打开风扇给电视降温,用抹布擦去屏幕的痕迹等。


如果真话可以被接受,谁愿意撒谎呢?



写在最后

撒谎不等于坏孩子。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如果父母总是当众拆穿孩子,让他难堪,那他就会破罐子破摔,说更多的谎。


面对孩子的谎言,我们能做的很多,而拆穿和不拆穿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著名诗人海涅曾说: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确实,诚实是一种美德,而,唯有爱和看见才能让孩子的生命有机会更加绚烂。


一个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孩子,不需要用谎言来逃避后果;


一个被父母看见的孩子,不需要用谎言来掩饰责任。

文章来源:樊登读书育儿号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