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的“好日子”来了?


持续近2年的中概股退市风波被踩下刹车。


8月26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官方宣布,中国证监会、中国财政部于2022年8月26日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


中概股跨境审计监管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背景

此前,美股市值近万亿美元、170家中概股公司濒临退市。


中概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在我国大陆注册、国外上市的企业;另一类是虽然在国外注册,可是主体业务和关系仍然在我国大陆的企业。三十年间,一大批优质的中国企业陆续亮相海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赴美上市。


中美之间在中概股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除了国企涉及到的政府控制问题外,一项重要的关注点是审计工作底稿。


2020年以来,中概股面临的外部监管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增加。2020年底特朗普签署生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美国要求被点名的中概股公司15个工作日内,交出包含原始数据的审计底稿,接受审查,否则就要列入“确定预摘牌”。据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如果“确定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它们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面临立即退市。也就是说,禁止在美国任何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或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这其中,对美方来说怎样是全面的审查权限?我方依据《保密新规》哪些底稿可以提供?这都是关键的细节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中概股企业遭遇多重困境。股价持续下跌,后续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几乎按下暂停键。截至今年7月29日,已有159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中,并且其中有153家已被转入确定名单。


为了对冲外部风险,一些中概股企业相继启动回港上市。目前中概股中有 26 家公司( 哔哩哔哩,阿里巴巴,京东等)采用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 其中 17 家为二次上市,9 家为主要上市)。


8 月 12 日,五家国企同一天宣布主动从美股退市——中石油、中石化和上海石化与中国人寿、中国铝业宣布将从纽交所主动退市,均是涉及石油能源、金融、工业等国家安全的企业。


中、美方怎么说?

这份协议是截至目前中美监管就中概股审计工作底稿签署过的最详细及具体的承诺。


根据证监会披露,合作协议主要就双方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日常检查与执法调查作出了具体安排,约定了合作目的、合作范围、合作形式、信息使用、特定数据保护等重要事项。


中方对其中的几个关键原则,做了如下解读:


确立对等原则。协议条款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中美双方均可依据法定职责,对另一方辖区内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被请求方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力提供充分协助。


明确合作范围。合作协议范围包括协助对方开展对相关事务所的检查和调查。其中,中方提供协助的范围也涉及部分为中概股提供审计服务、且审计底稿存放在内地的香港事务所。


明确了合作方式。协议规定,美方须查看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文件将通过中方监管机构协助调取并提供。


在中美双方签署协议后不久,PCAOB主席艾丽卡·威廉姆斯(Erica Y. Williams)强调,“双方协议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将是纸面上商定的文字在实践中能否完全转化。PCAOB要在12月做出决定之前对其进行测试。”


美国证监会(SEC)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 )在随后的发文中也表示,PCAOB的监察人员要想在年底前完成测试,必须在9月中旬到达现场。


华尔街日报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证监会正在安排在美上市的公司与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底稿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中国香港,以便 PCAOB 前往进行现场检查,最快可能在下个月进行检查。


符合市场预期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中概股迎转机。


在中国官方公布之前, 8 月 25 日,华尔街日报发布独家消息称,中美双方在中概股审计底稿方面的争议即将达成共识。

图源:华尔街日报


随后,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应声大涨。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在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公司股价迎来大涨,港股大涨 8%-11% ,中概互联指数涨收 7.31% 。


图源:雪球


审计争议的解除,让已上市中概股不再需要担心政策导致的退市风险,也为未上市的优秀企业重新打开了美股 IPO 的通道。


此次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是双赢之举。保留中概股在美上市,对投资者有利,对上市公司有利,对中美双方都有利。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