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三个楼市信号!下半年方向定了!


下半年楼市方向,终于定调!


降息、补贴政策松绑不断,叠加“停贷”“断供潮”事件频发,上半年地产市场依旧略显疲态。下半年楼市究竟怎么走,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重要信号。


聚焦三大方向,重点发力


保交楼,保民生


近年随着“楼市信仰”的崩塌,粗放经营的房企现金流断裂,烂尾楼大量出现,多地房主集体“停贷”,银行面临期房业主断贷危机。


房子问题,就是民生问题。“保交楼”首次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核心原因也是房地产风险存在从房地产企业蔓延至下游的民生保障领域的隐患。


此次官方发声,强调压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方是体现出决策层将充分关注化解风险实际行动的落地,一方面则是重建期房业主信心。只有“保交楼”如期推进,经济稳定复苏,楼市信心和预期才能好转。


“稳定房地产市场”当头,“房住不炒”不变


“房住不炒”自2016年提出,今年会议继续强调了“房住不炒”仍是底线。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表述把“稳定房地产市场”排在了“房住不炒”前面,稳地产对经济恢复、稳增长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地产,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腿。根据申万宏源在今年年初做的测算,房地产及上下游对我国GDP占比区间在21.4%~30.2%。目前阶段,依靠高新科技等其他产业很难撑起整个经济。所以,稳住地产市场,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必然需要。


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地产调控稳字当头,潜台词是市场过热和太冷都不行,具体如何调控?会议明确,要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共计有超180个城市,发布了500次的稳楼市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端发力,措施以限售、限购、限贷松绑为主,降低了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


有专家指出,“工具箱”未来或许会加大在侧重供给端的政策支持,比如以发行专项债、收购问题项目为保障房、企业破产重组、收并购盘活等。



稳地产的核心是稳信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投资端,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314亿元,同比下降5.4%;其中,住宅投资51804亿元,下降4.5%。消费端,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下降28.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8%。


全国多地房地产行业投资与销售同时遭遇“滑铁卢”,反应的其实就是房地产行业正在收缩。


有专家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社会信心不足,企业、金融机构、购房者信心收缩,出现了“三不敢”心态,即房地产企业不敢投、银行不敢贷、购房者不敢买。“三不敢”相互联动,相互验证彼此强化,促使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加速下跌。


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此前的政策调节频频,但称不上是重大利好,只是局部调整,短期内难以对市场产生大规模提振效应。

而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给房地产市场注入稳定发展的信心,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



住宅投资翻篇

商业地产投资机会凸显


虽然地产利好政策频发,高层发声给信心,但从投资角度,靠住宅地产投资一夜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在经济滞胀的威胁、黑天鹅频出的不确定环境下,找寻新的发展空间,做多元化布局已经成为地产投资的必然趋势。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大的领域,除住宅和商业地产,还有如物流地产、数据中心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房地产投资要基于系统的研究能力、投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抓住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在房地产投资新的十字路口,投资房地产市场的新方向和新姿势该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跨地域、跨类别、以母基金的方式参与房地产投资。


例如,从类别来看,技术的进步带来日常生活方式和开展业务方式的改变,在不确定性变化市场中此类地产更具防御性,比如物流工业、数据中心、医疗及科学地产,这些地产类别近期内的市场租金增长超越了通胀,能提供有效的通胀对冲。


从地域来看,尤其在欧美市场,千禧一代成人后,租而不买房的趋势将变得特别明显,年轻人住房需求的变化促使长租公寓成为欧美区域非常受欢迎的地产类别之一。


那具体该如何投资,进行资产配置呢?


第一,与专业机构携手同行。对于大型、优质的地产投资项目,普通投资者一方面缺乏专业投资能力,一方面也没有直接参与的通道,借助机构的专业投研能力甄选优质项目,进行风险把控,无数是普通投资人参与的最好方式。


第二,多元配置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跨投资策略:覆盖增值型、机会型房地产机会;跨区域:布局国内外优质核心地产;跨投资类别:办公、商业、物流、公寓等,及创新的概念或运营模式。


做多元化地产配置,提升抗风险能力,才能真正前瞻布局时代机遇,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