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爆表,中国物价为何这么稳?



6月16日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这是自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

在强势加息之下,美国通胀依旧高烧不退。

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9.1%。

市场猜测,美联储7月可能会加息100个基点来应对。

对比之下,中国6月CPI继续企稳,同比增长2.5%。

很多人疑惑,海外都在闹通胀,中国当前物价为什么能控制得这么稳?


01

加息是为了对付高通胀


5月美国的通胀水平达到8.6%,创下41年来的新高。

没想到到了6月,美国的通胀直接冲到了9.1%的水平。

5mKndkkibORvLEgeyt629NGc4Ib3F9AYsScKwibPLiblicgKEg4jdOu9u8mvm5jXGZMIibRUGiaHQoxpTQ35k1tEqjPQ.jpg
(资料来源:观察者网)

一般美国是如何应对通胀的呢?

主要是减少货币供应,即为加息和缩表。

加息可以提高借钱的成本,于是大家就少贷款了、市场中的需要的钱就少了。

不过,在对付通胀这个“顽疾”上,美联储屡次被打脸。

6月的加息决议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声明删了“预计通胀率将回到2%的目标”这个说法,而是添加了一句“将致力于让通胀重返2%的目标”。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动。

大概意思就是说,通胀的严重性我们都感受到了,接下来将会有一场持久战。

美国的高通胀从2021年就有端倪,但是之前美联储一直不把通胀当回事。

还一股劲地印钞票,给机构、普通老百姓发钱。诶,就是玩儿~

到现在不得不正视通胀,把“抑制通胀”当作一场“持久战”。

挺讽刺的。

现在,大家都在猜测7月美联储会不会宣布加息100个基点。


02

中国的通胀处于什么水平?


前面我们提到,美国的通胀指数已经破9了。


至于其他西方国家,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英国、欧元区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分别达9%、8.1%,到了6月分别增至9.4%、8.6%。

截至今年6月,欧洲的CPI数据已经连续7月超过5%。

5mKndkkibORvXsK2myOCN0na5iarWuJwrAz5zAwfm6YEZaJgoHW2VZ5U9uSutJYrpia8V6COuTzicqAWrr8ZkQpQ7g.jpg

而中国5月的CPI同比增长2.1%,核心CPI(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0.9%。

6月CPI同比增长2.5%,核心CPI同比涨1%。

中国的整体通胀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03

为啥我们的物价这么稳?


那么,为啥中国的物价能这么稳?

造成通胀的原因,无非是两点:

  • 货币超发。

  • 商品供不应求。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问题。

从特朗普到拜登,这2位美国总统在他们任期内总共放水超6万亿美元。

一个疫情的到来,促使美联储直接降息到零,还启动“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资产负债表在两年内翻倍至8.9万亿美元。

美国搞的是无差别的大水漫灌,由此埋下了高通胀的种子。

咱们的货币政策一直保持克制,注重“精准滴灌”。

哪里需要用钱,央行会定向投放流动性。

例如,

4月创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

5月份创设了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当月末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元。


另外还有,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工具,让钱流入中小微实体实体企业、增加商品和服务供给;

发行新增专项债2.04万亿元(截至6月7日),让钱流入新能源和基建板块;

发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帮助转型节能减排的企业和机构获得“绿色贷款”…


其次,我国与海外国家发钱对象也不一样。

通常来说,信贷放宽分为【消费信贷】和【生产信贷】。


前者把贷款放贷给消费者,旨在促进消费,后者是把贷款放贷给生产者、主要是增加商品供给。

欧美国家选择把钱发给群众,只是增加了货币供应,却忽视了群众对商品的扩张需求。

大家手里的钱在猛增,商品供应却在减少,通胀不高才奇怪了。

本来,在疫情的冲击下,海运拥堵,商品产能受限,2021年就出现全球供应链就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法正常运转。

进入2022年后,俄乌冲突的爆发,全球能源、矿产和粮食等供应秩序受到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

中国没有把钱直接发给消费者,而是把钱(实际上是资源)放贷给相应的生产部门。

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商品供应也能平稳增加。

社融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4%。

最后一点,除了资金的投放问题,咱们在商品储备和调控方面的努力,也成功为本轮通胀“降温”。

欧美在能源、消费品等领域严重依赖进口,国内无法自给自足。

以欧盟为例,他们在天然气上依赖俄罗斯供应,俄罗斯只要威胁“断供”,他们就吓得抖三抖。

在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周暴涨几十个百分点,是常有的事情。

5mKndkkibORvXsK2myOCN0na5iarWuJwrA1Npb5a9rGhdHlic9kzg8DLYnRNU8pY62gYHd5iapibfjz7fibnjWUwicnnA.jpg
(资料来源:华尔街见闻)

中国是“世界工厂”,工业产能、贸易顺差都较大,粮食和煤炭基本自给自足。

其次,从粮食到石油,咱们一直注重战略商品的储备,叠加产能释放,在上游商品暴涨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消化空间。

因此,在通胀水平可控的情况下,不管是经济还是股市,我们都可以期待中国在下半年的复苏中走出更稳的表现。

不过,咱们也不能忽视海外市场对我们的影响。


04

美联储为什么这么害怕通胀?


不少机构都预测,美联储激进加息遏制通胀的举动,会加剧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

彭博经济研究所此前预测:到2024年初,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现在接近四分之三。

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情,正常情况下,通胀爆表说明“经济过热”,生产消费都大幅扩张。

然而,现在美国通胀超预期,但是消费的需求却在减弱。


5月美国零售额下降0.3%,创2021年12月来新低。


6月美国零售额实现转正,环比增长1%。


但分析却指出,6月美国通胀“破九奔十”,当月零售额增长估计是物价上涨带来的,而不是消费者的需求回归。


一切都在表明,美国经济或多或少已经陷入“滞涨”格局。


05

对A股会有什么影响?


美联储“暴力加息”75个基点之后,美股市场仅稳了一天后随即暴跌,一片哀鸿遍野。

截至7月1日,道琼斯指数今年以来跌幅为-14.4%,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接近20%,纳斯达克指数更惨,跌幅约29%。

对比之下,A股市场的跌幅要小一些。

虽然5-6月A股无视全球暴跌,走出了独立行情,但是截至7月1日,沪指年内跌幅为-9.6%,万得全A指数为-9.8%。

我们一直强调,任何市场都不是绝对孤立的。

咱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想要完全摆脱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影响,可能性微乎其微。

通常来说,加息将通过3个途径传导到A股:

1、加息使得美元指数走高,使得人民币的走势承压;
2、加息带动国内债券利率的上行,压制A股成长板块估值;
3、加息导致海外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未来不看好,避险情绪上升(部分外资会选择流出)。

第1和第3点很好理解,咱们来简单说说第2点。

在金融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规律:当美债收益率下降时,成长股通常会上涨;而收益率上升时,成长股通常表现不佳。

怎么理解呢?

就是在利息高的情况下,我就只管那些目前能带来确定收益的资产。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最近一窝蜂跑去买高分红股票、债券基金的原因。

而在利息低的情况下,买啥资产都不划算,那我不如押注那些未来可能会带来高收益的成长股。

还是那句话,加息并不代表股市就会暴跌。


06

美联储历次加息与大A的表现


20世纪以来,美联储总共开启了三次加息周期。(详情见下图)


对应A股的表现是:“有涨有跌”。


当前企业业绩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2015年那次。

但如果情况相反,在消费、生产都充满活力之下,美联储带来的影响就很有限,比如2004年那次。

那么本次美联储加息后,A股的独立行情还能持续吗?

此前不少基金公司都表示,国内仍要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财政将会持续发力,加上我国通胀维持平稳水平,A股有望继续走出独立行情。

不过,美国的衰退预期,或者增速放缓,对于中国的出口和内需,也并不是一件值得欢呼的事情。

毕竟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需求受阻,中国出口的复苏之路也会受阻。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切还是要看国内的经济基本面决定。

尤其从最近的咱们的经济数据来看,完全可以对下半年的复苏行情抱有期待。


6月社融数据出炉,企业端的中长期贷款同比转正,表明企业正在走出至暗时刻,愿意借钱去投资、去扩大生产了。


还有社会零售数据也出现了回暖6月社零总额38742亿元,同比增长3.1%,除汽车以外的同比涨幅为1.8%。这也说明大家的信心在慢慢回归,愿意出门消费了。


这几天刷抖音,开始给我推荐新上映的几部电影,还看到云南、新疆、长沙这些旅游城市游客爆棚。


当大家的衣食住行,都开始回归正常,或者说是逐步恢复到2020年以前的状态,那么实现经济复苏就问题不大。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