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 为什么乔布斯说重建苹果公司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满怀热情、信仰坚定的人?
- 什么是“人,优于战略”?
- 为什么说拥有正确的人,远比拥有正确的商业创意和战略更重要?
- 如何判断正确的人?
- 为什么说“愿意做”比“能做”更重要,却往往被企业在招聘中忽视?
“先人后事”,意味着企业始终敞开招贤纳士的大门,始终保持高度开放的态度,时刻准备着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遇到绝妙的人才。
本篇来自泰普洛领导力高级合伙人刘露教练,结合自己辅导企业的实践,对吉姆.柯林斯《卓越基因》一书中,关于“先人后事”观点的独家解读。以下敬请enjoy:
| 全文共计5170字,预计6-8分钟 |
毫无疑问,苹果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初创企业之一。但在1997年,这家公司当时几乎走到了失败和消亡的边缘。
柯林斯曾问乔布斯:1997年,你回归苹果公司,并拯救了它;那段黑暗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渡过的?
要知道,当时几乎没人相信苹果能凭借一人之力存活下来,更不用说走向成功和卓越。
当时的苹果,还没有iPod、iPhone、iPad,也没有iTunes。即使这些改变世界的产品构思,已初露端倪;而真正的产品,要多年后,才能问世。事实上,直到乔布斯重返公司近10年后,苹果才发布了第一款iPhone。而当时,微软的Windows系统,在个人计算机标准之争中,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因此,柯林斯向乔布斯发问:为了从黑暗边缘走出来,你首先做了什么?是什么带来了希望?
Part1 1997年的乔布斯,是如何拯救处于消亡边缘的苹果公司? 柯林斯以为他会谈到面向用户的操作系统,或Mac的巨大潜力,或其他一些超酷的产品创意。然而,这些都不是乔布斯的答案。 乔布斯的答案,是“人”! 他发现公司有很多“正确的人”,虽然他们暂时深藏不露。但是最终和他一起力挽狂澜、完成惊天逆转的,必定是这些人。 为什么说他们是“正确的人”? 因为他们依然对乔布斯初创苹果时提出“改变世界”的愿景,怀着滚烫的热情;他们和乔布斯一样,对创造精美绝伦的产品,满怀激情澎湃的使命感。 这些员工散布在公司各处,他们不露形迹,随时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再度崛起。苹果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在这些人的心里,潜伏着。 乔布斯重建苹果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他们,找到这些满怀热情的、信仰坚定的“正确的人”。 人们总是把乔布斯的绝地反击,与iPod、iPhone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领会了这样一个简单又至关重要的道理: 想要打造一家历久弥坚的伟大企业,创造伟大的产品,唯一的方法就是拥有正确的人,并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文化。 在苹果的初创时代,乔布斯的领导风格,可以概括为“1个天才加1000个助手”。 但回归之后的乔布斯,变得更坚定了,成为一位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他创立的苹果,一跃成为美国第一家市值过1万亿美元的企业。而且,这1万亿美元市值,有足足6000多亿美元,是产生于乔布斯离开之后。 所以,拥有正确的人,远比拥有合适的商业创意更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创意,最终都会过时。 如果你的团队,只会机械地执行你的某项创意或策略,其他什么都不做;如果你招聘的人,只适合单一战略,相当于从一开始,你就埋下了企业失败的伏笔。 即便你富有远见,就算你是下一个乔布斯,想要打造卓越的企业,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做出最好的用人决策。如果没有正确的人,那就不可能有卓越的企业,绝对不可能。
Part2 “先人后事”,意味着“人,优先于战略”
这个原则,不能简单理解成“正确的人,担任合适的职位”,也不仅仅是建立一个伟大的团队,或是寻找天才员工。 这里的关键词是“首先”:首先保证正确的人上车,坐到正确的座位上;同时让错误的人下车,然后才决定车往哪里开。 我们发现管理者被告知“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其实并不是那么正确的。正确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伟大的愿景,如果没有辅以伟大的人才,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吉姆·柯林斯 企业每一个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都要转化为“谁来做”的问题! 如果你选人上车,是因为你要走这条路;接着发现事实上,你应该走另外一条路,但车上的人不适合这条路。这时你怎么办?把所有人从车上赶下去吗? 如果按照“先人后事”的策略,会怎么样呢?先找到人上车,然后我们再一起决定去哪里,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你先决定“谁”,再决定“什么”,这就是这个原则的含义。 理查.库利,是富国银行前CEO,几十年来在太平洋西北部的银行业中,享有盛誉。上世纪70年代末,库利刚接任富国银行CEO时,正值美国银行业取消管制的风暴期,他知道整个银行业将被颠覆。董事会忧心地问他: 你的愿景是什么? 你的战略是什么? 你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 你将如何带领我们度过取消管制的风暴? 库利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我不知道,不仅因为这是个错误的问题。 我不会先弄清楚车往哪里开,然后再让人们上车。 不,我要做的是完全相反的事! 在正确的人上车,坐到关键座位上,以及错误的人下车之前,我将不会去计划,车该往哪里开。只有当正确的人,坐到关键座位,错误的人下了车之后,我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车行的方向这个问题上。 “先人后事”,意味着“人优先于战略”。 上世纪初,老牌的著名人力资源公司Hay,就提出了“People Before Performance”的口号。 伟事达068私董会小组给我的启示 我带领的伟事达068私董会小组,组员企业的规模都属于中小企业,年销售额都在3-8亿之间。但是,绝大多数都存活了10年以上,最长的成立于90年代。 众所周知,企业最难得的不是做得大,而是做得久。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年,集团化企业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这还是疫情前的统计数据。 我私董会小组的企业,为什么活得比较久?和其他企业一样,他们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改变和业务转型。 维家实业,从家装DIY塑胶件出口加工业,转到家用护理产品的生产销售,又转到医学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的研发生产,还增加了汽车内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如今,又成为新冠病毒唾液诊断试剂最大的研发制造出口商。 另一家广东凯通科技,自2001年成立以来,从单一的电信网管业务,经历了从3G到5G的改变。随着运营商外包预算削减,公司不得不拓展其它领域,包括智慧城市综合软件服务、电网、水利等行业的运营设施管理服务。如今,公司又拓展到注塑行业的智能制造领域。 我回头看这两家企业,尽管规模依旧不大,也没有上市。但他们的核心骨干管理人员,竟然十几年都没怎么变过。 这是否也印证了“正确的人上车,坐在关键的座位上第一,车行方向第二”这一原则呢?
Part3 为何“先人后事”的原则,如此重要? ——为无法预测的事情,做好准备的能力
任何行业,任何企业,今天所面临的都是高度不确定性。而吉姆·柯林斯团队,对所研究企业(加起来超过6000年商业历史)的研究揭示: 在预测未来方面,卓越的企业,并不比平庸的企业做得更好;卓越企业拥有的是“为无法预测的事情,做好准备的能力”。 比如,你想攀登一座高耸入云、让人望而却步的大山,一座之前从未尝试过的高山,你能用来预防未知风险的最好办法:不是制定你的登山策略,是确保登山绳的另一端站着一位“正确的”搭档。 无论你在山上遇到什么情况,他总能应付自如。在关键时刻,他会想方设法救你的命。 卡特姆是皮克斯的联合创始人,也是曾经与乔布斯合作最紧密的同事之一。 卡特姆认为,只要拥有正确的人,即使最初的创意很糟糕,也能收获良好的结果。 他在《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一书中写道: 我们早期的每一部电影,都很差。如今人们交口称赞的那些电影,曾经糟糕得一塌糊涂。 有时,皮克斯团队甚至会发现,最初的故事必须被完全抛弃,《怪兽电力公司》就是一个例子。 这部电影最初的剧本讲述了一位专门对付怪兽的男子,他带领观众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怪兽。每个怪兽代表一种无法解决的恐惧。这个故事拍不下去了。 于是,导演和他的团队开始返工,一遍又一遍、一版又一版,直到找到恰当的方案。 在皮克斯的发展中,卡特姆的指导思想是: 首要的问题并不是“可以为之放手一搏的剧本在哪里”,而是“可以为之放手一搏的人是谁”。 卡特姆明白,一项富有远见的创意,加上错误的人,只能带来糟糕的电影;但是,只要有了优秀的人,即使一开始剧本错漏百出,人们也可以把它改造成一部优秀的电影。 几乎每一部皮克斯电影,都经历过接二连三的危机。尽管如此,卡特姆“先人后事”的策略,还是帮助公司一口气制作了14部雄踞榜首的冠军电影。
Part4 什么是“正确的人”? ——“正确的人”有六大标准
也许每个人都认可的是:能够带来持续优秀绩效的人,就是正确的人。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会带来持续优秀的绩效呢? 很多人想到的是“能力”、“技能”、“知识”、“经验”等,这些“能做”(Can Do)的因素。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来改善和提高的;他们往往忽略了“愿意做”(Will Do),这一底层的动力因素。 #1.“愿意做”(Will Do)>“能做”(Can Do) 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激情来把事情做好,就算有再好的技能,也都无济于事! 那么,动力又是什么来决定的呢? 我认为,动力的背后,是一个人的行为标准;而行为标准,又取决于价值观。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决定采取行为的优先次序,也就是认为什么对他重要,什么对他相对次要,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我们评判一个人是否“正确”,主要不是看这个人的“能做”因素,应该衡量的是他/她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 前面例举的两家企业的核心管理骨干,维家实业的骨干们不会既懂塑料件制造又会生物科技,凯通科技的骨干也不会既懂通信又懂注塑工业物联网。但是,他们却是“无比正确的人”! #2.“正确的人”有六大标准 吉姆·柯林斯认为“正确的人”,有六大标准。这些标准都和能力无关,都是行为标准。分别是: 标准1:个人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吻合 人们经常问:你如何让员工接受和践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答案是:你不能!你不能给人们灌输新的核心价值观。 相反,你要做的是找到那些已经倾向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你创造一种企业文化,来系统地强化这些价值观。 标准2:不是工作,而是责任 正确的人明白,他们不是在工作,他们在履行责任,他们对结果负责。 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所做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保证飞行安全的责任;一名外科医生,不是在做切除和缝合之类的工作,而是履行对病人的安全和健康的责任。 所以,正确的人会接受:我不是在工作,我是在承担责任。 标准3:履行承诺,说到做到 正确的人,说到做到,没有例外。这意味着他们非常小心所承诺的任何事情。他们不只是尝试履行自己的承诺,而是要么在履行承诺上100%达成,要么100%地被豁免。 他们绝不会说这样的话:“我尝试了,只是没有成功”。他们遵守这样一条纪律:永远不承诺那些他们知道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标准4:不需要被严格管理 正确的人,不需要被严格管理。正确的人是自律的,自我激励的,自我管理的,自我驱动地去取得优秀的业绩,他们是自我学习者。 当你开始觉得需要严格管理某人时,你可能犯了一个招聘的错误。他们可以被引导,被教导,被激励,但是不需要被管理。 标准5:充满激情 正确的人,对于企业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着激情,理由很简单,他们明白,没有激情永远不能达成卓越。 标准6:展现“窗子和镜子”的成熟度 所谓“窗子和镜子”的成熟度是指: 当取得成功时,他们会看向窗子,看到的是窗外的事物和他人,就是将成功归于外界条件,环境和他人;当事情搞砸时,他们很乐意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有责任,我才是最终的责任人,我是用这种方式承担责任的,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那些没有这种“窗子和镜子”责任感的人,就不应该有机会长期地坐在关键座位上。 所以,吉姆·柯林斯认为:无论通过哪种途径,那90%的关键岗位上,匹配到了正确的人选,这才是最重要的。 伟大的愿景,没有伟大的人来实践,都是毫无意义的。 而“先人后事”,意味着企业始终敞开招贤纳士的大门,始终保持高度开放的态度,时刻准备着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遇到绝妙的人才。 历史学教授爱德华·奥唐纳,曾说过:历史就是对意外事件的研究。 这句话,道出了世界的真相。如果说21世纪的前两个10年,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不确定性是长期的,无常是永恒的,颠覆是普遍的。 我们既无法预见事件的发生,也无法进行有力的管控,这就要求我们坚定地遵循“先人后事”的原则。 文章来源:泰普洛领导力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