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暴涨200万粉丝,新东方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火在哪?

最近,新东方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火了。


投资者也用真金白银力挺新东方!


6月13日,新东方在线股价直线拉涨盘中涨幅曾逼近100%。截至收盘,新东方在线报8.72港元/股,涨幅39.97%。



新东方的双语带货,

为何突然火爆全网?


要知道,“东方甄选”开播于去年12月底。


半年前,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不过千人,成交额也不过百万甚至是数十万元就在上周短短3天时间,粉丝从100万暴涨到200万


“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到底火在哪?又为什么能出圈呢?


首先,寓教于乐的独家精品内容。


“东方甄选”的老师主播们不光是全程双语带货,此外还有免费的地理、历史、哲学课。


卖电子琴的时候,老师们直接弹唱英文歌,诗词歌赋、名家典故、爆梗段子也是张口就来,硬生生把直播带货玩成了精品课。


据媒体报道,董宇辉今年29岁,在这次爆红之前,董宇辉在业内其实早就小有名气,被称为“中关村周杰伦”,学生称其为“杰伦老师”。在知乎上,董宇辉是被多人推荐的知名网课老师。



独特的内容是东方甄选的壁垒,这些老师都积累了在新东方线下多年的教学经验,用户愿意为了内容和知识去买单。


其次,“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出圈,也离不开“天时”。


一是切中了当下流行的怀旧感,在直播间买东西的人,很多可能是当年上过新东方培训班的人;

二是疫情的反复使得用户观看直播的时长变长,增加了下单的几率;

三是踩中了大主播纷纷离场、直播带货很久没有新玩法的空档期,抓住了用户的新鲜感和注意力。

出圈的直播间,也完成了很不错的销售转化。“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带货销售额预计为6369.57万元,是上一周的8倍。



走过一年低谷期,

新东方如何艰难逆袭?


新东方近一年的境遇可谓是坎坷波折。


2021年7月,双减政策给教培行业带来巨变。受此影响,新东方股价一度暴跌近90%。


2021年11月,新东方称关停了K12核心业务,退租了1500个教学点,捐赠了8万套崭新桌椅。员工从12万人缩减到近5万人。



无奈之下,新东方寻求转型。


去年12月,新东方推出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俞敏洪带领百名新东方老师入驻抖音平台,一起进行助农直播。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顺畅。


新东方刚转型直播带货,就被《经济日报》发文批评:


作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新东方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如果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


直播数据也不理想,从今年3月至5月,俞敏洪的14场直播带货,平均每场的销售额仅为13.2万。相比抖音头部主播们动辄过亿的单场成交额,实在是拿不上台面。


俞敏洪还曾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东方甄选刚刚开始,每天的销售额还少得可怜。”


不管面对多大的不确定性,俞敏洪依然全力以赴为新东方的稳定发展而努力。“双减”风暴下,新东方选择“两只脚走路”。


新东方坚持教育主体业务,同时子公司新东方在线开辟直播新业务。俞敏洪对新东方的定义是成为以教育产品为核心的教育公司


除了农产品之外,过去一周,他带领组建了“新东方直播间”队伍,专门来推广新东方优质的教育产品以及其他优质教育相关的产品,包括图书、智能软硬件学习设备、和学习相关的文教用品等。


另一条线,新东方主体的教育业务也没有完全停掉。新东方当前仍然为四六级、考研、出国语言、留学咨询以及针对国际游学、国内研学及营地教育等提供教育服务。

在摸索半年之后,它终于等到了姗姗迟来的流量赏光。



爆红是昙花一现

还是能持久发力?



大部分人的好奇是,“东方甄选”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持久红火?


和大部分火起来的直播间一样,“东方甄选”也会遇到直播间做大之后的发展难题。


  • 一是在货盘更新较慢、SKU有限的情况下,靠老师吸引流量,能有多久的发展,复购率又能有多少?


  • 二是冲着新奇的双语直播而来的用户,能否真正转化和留存为“东方甄选”的产品粉丝?内容创作和输出出现枯竭时,当用户能猜到主播每天要说什么的时候,还会不会这么多人来看?


  • 三是铁打的直播间,流水的新东方老师。老师们在爆红之后能继续留下来吗?又有多少老师能像董宇辉一样出圈?垂类账号的主播们能复制董宇辉的奇迹吗?


“东方甄选”的路子有一点像中粮优选,走高端的礼盒路线,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其很难真正做成大众消费品。


这类产品有一些固定的消费渠道和群体,更偏toB,对于这个垂直又专业的赛道,直播间是不是一个优质、适配的长期渠道,所以后续发展如何还有待观察。


阶段性的胜利

是时代对企业家精神的褒奖


不管如何,新东方的爆火离不开老师们的努力和坚持,正如董宇辉说:


“很多时候,运气会不会来,并没人知道,但这并不影响你本来要坚守的心。”


俞敏洪也曾在个人公众号写下:


“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寻找新的方向。这应该会是我2022年的三大主题。”


尽管俞敏洪拥有不再努力的资本,但他选择带领新东方重新出发,并最终得到了市场阶段性的认可。


平台变了,渠道变了,业务变了,一切皆可变,唯有“教育”的内核从未动摇,或许这就是新东方突破自我的关键。



未来,新东方还将面临很多考题,能否根植核心优势,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答题技巧,新东方仍走在探索创新的路上。


在「摆烂」和「躺平」大流行的年代里,俞敏洪俨然成为一股逆流,身体力行证明着「努力」的意义和价值。


俞敏洪曾经跟董明珠讨论过关于“年轻人躺平的问题,两位企业家达成的共识是:


自己要激起年轻人奋斗精神,不能鼓励打游戏、借款消费,而是为中国创造财富。


新东方还没到认怂的时候,东方甄选的直播路,有看头。


如今,新东方的教培时代结束,直播时代才刚刚开启。这阶段性的小小胜利,正是对企业家精神的至高褒扬。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