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发“亿级”消费券,被打断的经济循环能续上吗?

经过两个多月的坚守,疫情防控终于迎来重大阶段性转折,上海也在6月1日全面开放。



抗疫成果来之不易,接下来要打的就是经济保卫战了。为了迅速扭转消费下滑的态势,让烟火气重新回来,“亿级”消费券迈开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步!


多地发放“亿级”消费券


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全国已有广东、山西、贵州等多地相继发放消费券,覆盖多个重点领域。


5月26日,深圳对手机、电脑、耳机、音响等产品,给予15%的补贴,每人累计最高2000元。


5月30日贵州启动发放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


吉林长春,发放5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持续至9月21日。


浙江宁波也推出了汽车消费券,共分为满10万元减3000元、满15万元减5000元两种。


“亿点点”消费券正向我们来袭,盛况堪比双11,一波全国消费潮正在开启,随着疫情的缓解,更多城市或加入抛洒消费券的大军


为何要发消费券?


这个问题答案,有2个论证点。


第一,消费券解决问题核心。


新冠疫情下,哪里受伤最重?毫无疑问是居民消费和服务业。因此,稳经济首先要拉动消费和服务。


知名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我们当下亟需足够力度的政策来稳消费、稳服务业。反之,如果药用在其他地方,恐怕未来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结构上的扭曲。


第二,消费券具有“乘数效应”


每投放1元的消费券,大约可产生2-3倍的直接消费乘数: 


①2009年杭州发放消费券,2041万元的消费券带动了4207万元的消费额,“乘数效应”达到2.06倍;


②2022年东莞市场发放500万元的文旅体消费券,关联消费总额约1200万元,消费乘数达到2.75倍。 


有人说为何不减税降费呢?


减税降费并非万能、尤其面临“幸存者偏差”问题。相较而言,消费券可更加直接快速地作用于需求侧,具备定向性和可调控性,把短期被打断的经济循环,更快的“续上”。


为何不效仿美国直接发钱?


针对疫情后重建,全球多国进行了民生纾困和消费扶持政策。


美国以大额现金转移支付直接提振了居民收入和消费,但是随时也带来了负面的结果——规模过大且造成通胀持续高攀。



那少发点就行了吗?


事实证明,也不行。一些刺激力度较低的国家例如欧洲和新兴市场居民消费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  


美国发放现金容易发生基础效应,例如美国很多人都直接拿钱就用来付房租付学费,而这是“一定要支付的刚性消费”,所以发钱没有产生额外消费。反而让市场大水漫溉。 


相比直接发放现金,消费券的好处是:


消费券通常设有效期,避免流动性的长期增加,对货币超发和通胀压力有更好控制;


由于限定了使用场景,具有更精准的政策灵活性,也一定程度减少了现金进入资本市场,从而更多刺激实体经济的修复。  


消费券下,有哪些投资机会?


消费券惠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基础食品、家电、汽车、餐饮、旅游、酒店等。


政策利好下,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均处于复苏大趋势起点,相关龙头企业的基本面或将迎来修复机会,将在行业景气度复苏及市场渗透率提升双重因素共振下呈现更加亮眼的表现。近期,相关龙头企业股价表现较为强势,反映出投资者对后市看好。


但我们依旧要关注风险的一面:随着疫情多地零散出现,而且疫情防控来看,国内长期仍会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在市场充满变数时,就要找一些低相关的资产来对冲风险。从未来长期来看,科技、医疗,是已经展现出较为“确定性”的投资机遇,任何时代下都有机遇存在,如今的互联网巨头也是在SARS疫情下孕育而出的。携手专业投资人,让他们为您发现趋势、捕获趋势,为您提前将未来的红利收入囊中。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