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人就有1人携带猝死基因?基因检测正在避免悲剧发生!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NGS)革命性的进展,基因检测已经成为常见的科研和临床的手段。


人们对心血管这一应用领域的认识越来越广泛,从去年开始很多NGS的头部企业,也已经开始布局整个心血管的应用方向。


心血管基因检测的前景如何?

基因检测技术如何助力精准医疗?

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


本次宜信16周年庆,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国内“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转化的践行者”安智因生物公司创始人、CEO周洋女士,为我们分享心血管精准医疗检测,如何从愿景照进现实



心血管基因检测前景如何?


周洋:


我们2015年成立的时候,选择了整个市场上比较小众的心血管应用,我们觉得这一应用领域绝对是继产前无创诊断和肿瘤诊断以后,又一非常重要且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人群基数大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存的心血管患者人数为3.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和检测手段的进步,这部分人群还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人们普遍认为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慢性发作的疾病,并且患者都是老年人。但实际上,中国还有4000万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被长期忽视的。如果可以通过提前检测来进行干预,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市场空间大


美国针对心血管检测的商业型公司INVITAE,每年的检测量超过了70万例。但是国内的心血管领域,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医院可以独立完成检测。单从市场空间上来看,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的。


基因检测技术对于医疗行业的意义?


周洋:


随着药物基因组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指数和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和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一个热点问题。


筛查健康人群,提前预防风险


作为早期入局的公司,我们围绕着正确的诊断、精准的用药与合理的处方这一核心,通过对4000万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人群的累积,逐渐过渡到对3.3亿人心血管患者进行产品设计。


通过对有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的健康人群进行体检和筛查,可以根据筛查结果进行正确的治疗,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


自动化测序服务,助力精准医疗


我们开发了自动化的测序服务流程,可以将原来的3-5天的流程缩短到如今只需要一个实验人员24小时手动操作不足35分钟。


临床医生可以上传患者整个生物信息和患者的其他信息,通过云端处理,就可以得到一份更多的临床检出率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医学报告,从而进行更精准的临床治疗。


节省医疗开支,减少无效支出


我们每年大概50%的药费支出都是无效的支出,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心血管还有慢性病上面。通过更加精准的医学报告,可以节省医疗开支,减少无效医疗费用的支出。


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案例


马凡综合症


马凡综合症和主动脉疾病是非常相象的,因为都是由主动脉夹层来显现。


但普通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只需要放主动脉支架,就可以缓解症状,如果是马凡综合症患者必须要做开胸手术,有些患者一生中要做3-4次的开胸手术,所以马凡综合症其实还是非常凶险的。


而基因检测的意义就在于:


第一,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确定是否是马凡综合征,从而选择和其他主动脉的患者不同的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案。


第二,可以通过患者,找到其他携带了致病性位点的家属,给这些家属需要提前做好心脏彩超,预防他们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为什么要通过基因检测的手段识别出哪些是FH,哪些不是FH?


在中国有4个亿血脂异常的患者,但是有700万的FH的患者。如果不经由识别,就会有一部分纯型的患者,平均诱发心梗和冠心病的年龄是12.5岁。还有一部分杂型的患者,平均35岁就有诱发心梗和冠心病的风险。


将检测前置,可以提前预知风险,准备手术和治疗方案,提前干预疾病进程。


心脏性猝死


中国每年有80万人不明原因的猝死,其中80%都是心源性的。


事实上,每10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携带了猝死的基因,而且遗传的概率超过了50%。但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基因参与到整个精准诊疗的全过程。


有很多一级的预防性手段,比如说提前植入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但从中国近十年的ICD植入的统计来看,大概有95%的ICD并没有放电,也就是说这95%的人都没有做到精准植入。


整个青壮年时期的死亡对于整个社会还有整个家庭的损失非常大的,如果提前做基因检测,以及筛查有效他的直系亲属,可以避免猝死的不良事件发生。


精准医疗 从愿景照进现实


周洋:


随着技术的快速的进步、检测的成本的持续下降,基因检测在更多诊断场景上的应用成为了一种可能。


我们希望未来可以真的出现一个中国人群自己的,从诊断到临床的一个指南,用于心血管人群的治疗,推动精准医疗从愿景变为现实。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