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财经
国内 ■ 商务部: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中韩是搬不走的永久近邻,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已互为重要经贸伙伴。数据显示,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双方有效对接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中韩自贸协定,稳步推进共建中韩产业园合作,持续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已形成深度融合、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与韩国同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协定今年初正式生效实施,为两国进一步深化经贸投资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束珏婷表示,中方愿与韩方一道,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为契机,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实施好《中韩经贸合作联合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合作,积极拓展新领域合作,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推进RCEP机制建设,共同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 商务部: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保持增长。4月当月社零总额同比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冲击。总的看,这种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我国消费韧性强、潜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费有望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 4月快递发展规模指数环比下降11.8% 据国家邮政局消息,4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241.3,环比下降3.9%。快递发展规模指数为286.5,环比下降11.8%。从分项指标看,快递业务量同比下降11.9%,快递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1%。快递发展能力指数为170.9,环比下降9%。发展趋势指数为65.6,环比提升5.1%。 ■ 多地拟将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 浙江提高0-6岁婴幼儿医保报销比例 自三孩政策实施以来,多地密集发布生育支持政策。其中医保对生育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近期发布的《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支持“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提高0-6岁婴幼儿医保报销比例。0—6岁婴幼儿基本医保报销比例较普通城乡居民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近年来,不孕不育人群日益增多,将包括试管婴儿在内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的呼声很大。此次浙江发布的通知提出,要制定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治疗不孕不育的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时将其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一财) 国外 ■ 美财长耶伦:美没收遭冻结俄央行资产不合法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没收遭冻结的俄罗斯中央银行资产在美国是不合法的,法律不允许美国政府这么做。耶伦同时表示,美国开始与伙伴国就如何让俄罗斯支付乌克兰战后重建费用进行讨论。自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大幅升级对俄制裁措施,包括冻结俄央行资产并禁止与其交易等。近日,一些欧洲官员主张让欧盟、美国和其他盟友将遭冻结的俄央行外汇资产没收。(央视新闻) ■ 韩国将从6月1日起恢复发放短期访问签证和电子签证 韩国法务部表示,将从6月1日起恢复发放短期访问(C-3)签证和电子签证。韩国的C-3签证是面向以市场调查、咨询等商务活动和旅游、疗养、探亲、参加会议为目的访问韩国的外国人发放的90天以下短期访问签证。韩国政府同时决定恢复2020年4月以前发放的短期多次往返签证的效力。(央视新闻) ■ 联合国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联合国发布《2022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显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被俄乌冲突扰乱,引发巨大人道主义危机,提高了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通胀压力。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3.1%,低于2022年1月发布的4%的增速预期。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通胀率将增至6.7%,是2010年-2020年期间平均通胀率2.9%的两倍,粮食和能源价格将大幅上涨。(央视新闻) ■ 全美零售联合会呼吁拜登改变对华关税政策 全美零售联合会呼吁拜登政府降低或取消对华关税,以应对通胀高企。该协会表示,取消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可以使物价下降1.3%。受贸易战影响,美国进口商已被迫多缴纳1365亿美元的关税,这部分成本最终都转移到了消费端,转嫁给消费者。(央视新闻) ■ 多只次新基金“预警” 年内有67只产品清算 震荡市中,成立时间较短的基金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已有成立不足3个月的基金发布触及基金资产净值“警戒线”的公告。据统计,年内清盘基金中有超一半因规模问题。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年内共有67只基金产品发布清算报告,其中有36只因规模问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占比达53.7%。(证券时报) ■ 二季度以来逾三成基金提前结募 债基认购最火爆 开年以来,大盘持续震荡,新基金发行市场整体遇冷。不过,债券类基金发行渐成主力,并出现回暖迹象。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二季度以来合计有53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发行募集,占全部结募基金总数的37%。具体来看,提前结募的基金中大多数为债券类基金,合计有45只。今年以来,债券类基金凭借稳定收益率、较低风险和强流动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证券时报) ■ 逾500亿元资金涌入跨境ETF 机构左侧布局互联网板块 今年以来,追踪恒生科技指数和中国互联网指数的跨境ETF净值普遍出现较大回撤,不过,伴随大量抄底资金持续涌入,此类ETF的份额却不跌反涨。据统计,年初以来涌入跨境ETF的资金总额达到540亿元。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经理也在左侧布局港股,截至一季度末,多只港股基金或沪港深基金的权益仓位相较于去年年底出现大幅增长。多家机构认为,近期的政策利好对被显著低估的互联网板块具有明显推动作用,该板块已迎来较好的配置时机。(上海证券报) ■ 19家私募年内自购金额合计超27亿 百亿私募成主力军 继正心谷宣布将自购旗下基金3000万元后,私募行业年内自购总额进一步接近30亿元关口。统计显示,截至今日,今年以来已有19家私募宣布自购,自购金额达27.65亿元,百亿私募就有15家,合计自购金额26.38亿元,成为自购阵营的主力军,其中宁泉资产、石锋资产、凯丰投资、九坤投资、景林资产、汉和资本、永安国富、幻方量化、灵均投资的自购金额均超过1亿元。 中信证券:电子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绝对底部 核心资产价值凸显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电子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绝对底部,核心资产价值凸显,重申积极关注两大投资主线:一、上游半导体看景气度,“重资产”看本土化,“轻资产”看前三名,当前首推半导体板块,重点关注同比增长较为确定的细分方向(设备国产化、制造本土化、客户结构优质的芯片设计厂商)。二、下游终端关注创新增量蓝海:寻找确定性强的纯增量下游产品赛道,重点关注汽车电子(电动化和智能化)、AIoT(手表、VR);另也建议关注业绩增长较为明确的细分方向,如手机存量市场中的折叠屏增量。 国盛证券:沪指3100点存压,缩量可视为资金“惜售” 山西证券:指数反弹空间或相对有限,近期或要留意阶段性的回落可能 中国银河:房地产基本面指标探底幅度加深,政策组合拳下有望企稳 ■ 特斯拉被踢出重要指数,一夜蒸发市值近两个上汽 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公司在官网宣布了每年例行的指数调整,将特斯拉从其标普500 ESG指数中删除,市场消息称关注特斯拉处理与自动驾驶有关的车祸后的调查情况。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ESG是一个“离谱的骗局。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大幅走低,最低下跌近8%,收盘跌6.8%。4月5日以来,特斯拉股价已持续回撤,累计跌幅约为38.03%,最新收盘价为709.81美元,为2021年9月以来最低收盘价。股价下跌令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537亿美元(合约人民币超3600亿元,近两个上汽集团市值)。(数据宝) ■ TikTok计划大力推进游戏业务 在越南展开测试 作为TikTok大力推进游戏业务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一直在进行测试,以便越南用户能在其应用程序上玩游戏。据透露,TikTok计划在东南亚更广泛地推广游戏功能,最早可能在第三季度实施。(路透) ■ 降首付给补贴 多地调整房地产政策 近日来,连云港、郑州、长沙、兰州、福州、长沙、南京、苏州等多地调整了楼市调控政策。从政策内容看,主要为降低首付比例、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下调房贷利率、调整限购范围、缩短限售周期、给予购房者税费优惠及购房补贴等。(经济参考报)
国盛证券表示,技术面看,沪指在3100点附近反复震荡,缩量代表市场资金惜售,短期维持震荡整理判断,后市若拉回3000点附近整固或有较好的加仓机会,向上打开空间需大金融配合,若沪指突破3250点方可视为反转结构。操作面上,随着国内稳增长、保经济的政策持续不断推出,政策的叠加效应将逐步显现,目前市场仍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的状态,震荡筑底的结构性行情有望持续,短期指数上攻乏力,后市不排除有拉回到3000点附近整固的动作。操作上,若沪指量能持续萎缩到3000亿附近或出现中阴、针型K线形态(单针或多针探底)可考虑提升仓位。关注国企改革、专精特新、冷链物流等政策覆盖方向。
山西证券认为,政策方面近期暖风频吹,对于稳定市场情绪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前期的快速调整已经使得市场整体的估值进入了合理的估值区域,市场触底反弹,指数持续震荡上行,并在5月份延续了4月底以来的反弹趋势。不过,在国外俄乌战争和国内经济下行的抑制下,市场风险偏好被压制,上行乏力,指数反弹空间或相对有限,近期或要留意阶段性的回落可能。中期建议重点关注大盘价值股、地产链和超跌的成长板块,市场活跃资金一直在不断切换寻找机会,短期可重点关注国企改革和上海本地股。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房地产行业作为“稳增长”重要一环,后续政策支持力度大概率只增不减,目前无论从中央还是地方层面的表态都较前期更加积极,我们认为5、6、7月进入地方政策密集调整期,“稳增长”的政策力度和空间值得期待。在“稳增长”主线下,行情演绎路径逐渐清晰,央国企仍有上行空间,在销售企稳和收并购规模加大的预期之下,优质民企住宅和物管公司均有机会。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