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亿新赛道!“十四五”生物经济顶层规划重磅发布

生物经济的发展蓝图日益清晰,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潜能。随着多元化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的进入,新一代生物经济将茁壮成长,万亿级别市场有望快速发展。


22万亿元规模的大市场来了


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动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我国生物经济领域的首个顶层设计。



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白京羽: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到2025年,我国生物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元,其中核心产业总量超过7.5万亿元,从而使生物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聚焦四大重点领域


《规划》明确生物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锁定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应用及生物安全四大领域。


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

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

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

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培育四大支柱产业


《规划》还明确了生物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加快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产业多样化水平。


一、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

体现在3个推动: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基因组编辑、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与生物药研发融合。


二、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物农业产业

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发展绿色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三、加快生物制造技术赋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

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


四、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在重大政策支持下,前景颇为强劲的生物经济产业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等领域。


生物制药


近20年,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202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约为3131亿美元,我国国内生物药市场规模达到3870亿人民币,为中国生物药参与者带来巨大机遇。


并且新冠疫情影响以及老龄化问题加剧,使得生物制药行业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新药研发方面的投资将继续保持热度。


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材料和化学品的关注日益增强,以石化原料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无法充分满足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需求,各国政府及塑料行业均出台了系列政策标准,规范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


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在接下来的 10 到 20 年中,在材料、化学品和能源生产中利用生物学的进步可能会使全球市场增长 2000 亿到 3000 亿美元。


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


随着人们对水果蔬菜等有机食品需求增长,农业技术的进步,生物农业市场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对可持续蛋白和健康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将继续推动细胞工厂在未来食品行业的应用。


2021年,国内医药工业利润总额超7000亿元,累计同比+67.3%;生物药品制造、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等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918亿元,同比+113.8%。


近年来,生物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生物制造体量进一步扩大,现代生物发酵产品占全球70%以上份额。


生物医疗科技,乘风而起,是少数已经显露出未来明确发展趋势的板块,加之当下市场整体价格泡沫受到挤压,医疗科技投资正当时!携手专业投资机构,把握时代红利。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