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跌,原油和镍大涨,中国将迎来一轮通胀潮吗?

2022年,我们迎来了放水,迎来了楼市放宽,迎来了两会定的5.5%GDP增速目标,没有迎来A股大涨,却迎来了A股近三年来跌得最惨的1个月。


网上有不少图,我还是觉得下面这张图更符合大家的实际心理变化。


今年以来收益是多少?

我和不少朋友聊,大家对于2022还是很迷茫。

这两天A股为什么跌得那么惨?主要因为两个传导效应——

一,原油暴涨,全球通胀预期上升,美联储加息压力提高,加息预期不利于A股,而导致市场情绪低迷。

二,原油暴涨,影响各类大宗商品价格上调,企业的成本上升,盈利预期下降,A股千股跌停。

这一轮大跌,最根本的原因竟然是原油暴涨,通胀危机。

A股大跌竟然是因为原油暴涨,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逻辑,但却和我们的投资收益息息相关。

面对俄乌危机不断激化,美国总统拜登在3月2日发言时说了一句话,“控制物价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2022年,悬在投资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是全球通胀

今天,我们围绕着通胀核心聊三个问题,和你的投资息息相关:

一,俄乌激化的通胀,对你到底有何影响?
二,一套普通人适用的通胀分析框架。
三,今年,手里的钱放在哪里最好?


俄乌激化的通胀,对你到底有何影响?

我们从制裁情况、资产价格的反应、未来的预期以及最后的结果通胀,四个层面一一讲讲。

一,从制裁力度上

迄今为止,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没有针对煤、原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的出口。但是最新消息,美国已经在制裁原油这方面进行热烈讨论了。

也因此,能源、粮食、原材料的争夺开始加剧。波斯湾至亚洲航线上超大型油轮的租赁价格较一周前上涨了83%,进一步证明买家正在不惜一切代价囤积原油,以防俄罗斯出口枯竭。

二,从资产价格上

原油:布伦特原油价格破百,逼近140,2011年以来最高价格。石油作为全球工业之母,会影响一切资产的定价。

(布伦特原油期货在3月7日价格直逼140)

过去一周时间内,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了40.62%,国际玉米价格上涨了14.72%,国际大豆价格上涨了4.64%,芝加哥大米价格上涨了7.47%。

我们正处于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后疫情时代因为供需关系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昂贵的阶段。这一次俄乌危机又再一次强化了大宗商品的涨价潮。

在这周之前,市场主流资金都在流入流出“稳增长”、“通胀”的板块,秘而不宣。镍的暴涨,是一个引爆点,把通胀摊开给所有个人投资者看。

三,未来预测上

制裁会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俄罗斯能源、原材料、农产品供给减少有待观察。这里面存在三个逻辑:
1、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受影响,是否会导致产业供给能力受影响;
2、俄罗斯是否会用减少供给进行反制;
3、SWIFT的影响。

四,通胀或成长期现象:

第一,传统能源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到达上限,很难快速扩大供给。
第二,新能源融资成本低,资金流入多,老能源融资成本高。
第三,俄乌冲突。


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

首先,因为全球新旧能源转型升级,在俄乌危机发生前,通胀已经是一个问题,俄乌危机因为涉及两大能源国,激化了通胀危机。

其次,虽然西方还没制裁俄的石油,但全球资金已经在交易着这一风险预期。从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知道,资金在用脚投票,要跑快跑。

最后,全球通胀将是2022的主要经济议题,你们要紧盯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油价、粮食价格——这些东西都会极大概率会影响通胀,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决策。

这一部分,我以工具分享作结尾:怎么看通胀?

1、东方财富 eastmoney.com:布伦特原油价格、纽约原油期货价格

2、OEC网站:可以查国际贸易数据,一些比较基本的数据都可以免费查询。

3、中国的通胀指标CPI:猪+油 → 国家统计局

4、读懂政策的方法:比较法、窗口法

一套普通人适用的,通胀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我说了,大宗商品的价格都会极大概率会影响通胀,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决策。这要怎么理解,和你们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一部分说说,普通人要怎么理解、分析通胀。

一,美国加息周期,取决于通胀数据。

文章开篇,我有提到,在俄乌危机之下,美国总统拜登却说:“控制物价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根据美国的民调,70%民众更关心通胀,30%关心俄乌。

为什么?因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制定,通胀数据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一旦通胀率太高,美国必须采取收紧政策。理解好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再往下看。

二,极简框架:全球通胀压力 → 海外货币政策收紧 → 海外流动性收敛

当全球通胀压力上行,会促使海外货币政策不得不收紧,也就是不能放水了,从而减少了海外流动性,一方面这会通过外资影响港股和A股,另一方面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要看美联储的脸色。

这就是通胀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影响的一个极简的传导链条。具体的,会更复杂一些。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说说四个概念,这很重要。因为这一次美联储加息,和以往都不一样。

1、美国加息缩表
2、欧洲央行加息
3、离岸美元异动
4、中国央行被动

1、美国加息缩表:这一轮,美国将在第一次加息后进行缩表。过往美国都在第一次加息过了半年一年后才开始缩表。提前缩表,能尽快给未来放水腾出空间。但及早的缩表,有一个潜在的危机,碰到欧洲央行同步加息。

2、欧洲央行加息:当欧洲央行加息,因为欧洲央行特殊性,买了大量美债,加息时也会大量抛售美债。一旦美国缩表和欧洲加息碰到一起,大量美债被抛售,会引起离岸美元异动。

3、离岸美元异动:离岸美元一旦大幅波动,最先影响的便是敏感的港股。而大家手头的中概股,一方面看大陆企业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又受制于美元的影响,非常被动。

4、中国央行被动:一旦美国加息缩表启动,中国是不大可能继续宽松的。所以目前,市场预期以及各类政策都在竭力,争取在上半年把宽松的动作都完成。

所以接下来,你如果有投资A股、港股,都不可能不看通胀数据、不看美联储的动态。

在过去,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都是,通胀通过一系列传导效应后,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上面我把这个传导链条的极简版给大家展现出来,如果有说得不清晰的也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多提意见。

下面,我们再从数据来看看,一旦通胀出现,便是结果,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三,通胀对普通人的影响?

在美国场景——

一段阐述美国40年经济史的话,“美国经济突飞猛进,迎来美股长牛,而银行柜员的薪资却从20世纪70年代的27920美元,变成了2010年的24100美元。”过了40年,薪资却少了3800美元。

根据美联储公开的数据看,2020年疫情放水后,啥也没干,总财富暴增30%——股票净财富增长了17万亿美元,债券没什么变化,房地产财富暴增7万亿美元。


回到中国场景——工资涨幅跟不上物价涨幅,更别提房价。


四,因为中美两国的不同,看待通胀的思路也不尽相同: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认为核心记住以下两点。

1、中国的通胀指标失真,CPI的问题是,受“猪+油”影响大,不计入“房子、股票”资产价格。我们需要关注CPI,也更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2、专业机构看通胀对资产定价预期,普通人看通胀对热钱流向的趋势。因为这,才是决定我们未来财富放哪,能否增值的核心问题。

通胀的本质是货币超发,超发的热钱会流向哪里?主要是以下四个路径。

一是流向实体经济,反映为通货膨胀;
二是金融市场,反映为资产价格上涨;
三是房地产,反映在房价上涨;
三是流向信贷市场,变成僵尸企业贷款。
今年,手里的钱放在哪里最好?

最近的A股,主流资金在交易的板块是“稳增长”“通胀”。我认为这也是2022年,普通人投资的核心打法。

一,领悟重要发言人的语句,背后的含义
郭树清发言:“去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业是好事,但希望调整平稳些。”
建行董事长:“买房能升值的时代已过去。”

希望房地产能正常化,但同时不希望过多的资金去盲目炒房。
但是整体来说,利好房地产的信号,对于整个A股大盘、沪深300、上证50都是好的。

二,资产配置组合,加入大宗商品仓位

我们看看成熟的资产配置组合,基本都有纳入大宗商品的仓位。


危机危机,转危为机。当你懂得用配置分散风险,你会变得更从容。如果你的仓位里有部分周期品、大宗商品,那你这段时间不是哭,而是笑的。

对于通胀,我们要从害怕通胀,转变为交易通胀,这是迈入成熟投资者的重要步伐。

不过大宗商品不建议大家参与期货投资,杠杆太大,一方面不建议配太多,另一方面建议通过基金去配置,更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

最后,还是提醒:

1、一定要用闲钱,遇上黑天鹅才能更从容。

2、最好借基入市,这段时间股票的痛大家也能感受到。

3、小波动很难看准,大趋势反而比较明显,也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说到这里,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把短期涨跌看得太重,看得长远一些,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

这篇文章说到这里,归根到底是下面三句话。

1、全球通胀极可能成为长期现象。通胀不可怕,快速上涨的通胀、异常的通胀预期,比实际的通胀水平更可怕。

2、研究通胀,本质是研究超发的货币流到哪里。

3、除了黄金,更多元的配置能助你更好地对冲风险。

文章来源:智友学堂


公募频道-banner-招商.jpg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