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几天看到一条评论,“中国的普通中产,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他们目前投资楼市没有利润,投资股市又可能亏,他们也基本勤俭节约,最终他们的钱会流向哪里?”
这条评论获得了最多点赞,虽然暗藏“既要又要还要”的心理,但确实戳中不少人的痛点。如果你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观点。
实际上,他概括了一个俗套但本质的问题——
接下来,中国家庭的钱,该投入楼市,还是流入股市?
换句话说,未来要实现阶层跃升,哪里还有机会?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参考过去的数据,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还要对未来有一个大致的趋势判断。
一组关键的数据
先从过去的数据出发。
我完整翻完了几份描述中国家庭财富变化的报告,给大家分享几个最关键的数据。
1、中国家庭的投资正在“去地产化”。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1Q2)
房产在财富中的占比依然非常重,但是贡献度正在下降;而股票基金类的金融投资虽然占比还不到房产的一半,但贡献正在上升。
这和年初咱们解读的《2020胡润财富报告》遥相呼应,高净值人群的住宅投资意愿下降,金融投资意愿上升。
可见,中国家庭财富的增长路径正在实打实地发生变化。
(《2020胡润财富报告》)
2、学历和投资收益成正相关关系。
学历水平本质上是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体现。
部分智友可能觉得钱太少不需要理,等有钱再算。
但数据的真相是,钱多钱少没关系,更重要是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提升认知才能提升收益。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1Q2)
3、做均衡配置的家庭,财富和投资收益水平比较高。
这也是我们一直鼓励的,配置思维——股债搭配、存款与金融产品搭配、房产与金融产品搭配……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1Q2)
更多的数据不一一细说,但是数据有一定普遍性,有参考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过去房子带来的资产增值很大。但随着房地产黄金期式微,家庭的理财观念也得做一下更新和调整。
最近,恒大的债务问题,许家印辞任,冰山一角,但显然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他们给房地产杠杆黄金期挂上帷幕,老百姓可别后知后觉了。
当然,此话并非让大家别买房,而是合理安排好占比,根据去年的数据,我国中产家庭的资产结构里,房产占比超过52%。
理财观念和收益不高,收入基本由劳务收入组成。根据去年的中国家庭财富白皮书,近八成中产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务工资报酬。
收入结构多元化,才能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工作变动、疾病、家庭事故等等,不该全指望通过工作收入来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智友学院一直在普及家庭理财的知识,增加收入来源,才能让你的家庭做好资产配置,抵抗更多的不确定性。
一些可参考的经验
都说发达国家比我们早二十年,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泡沫破灭后,日本家庭基本靠存款、债券和基金。这种保守投资一直维持到现在。
日本家庭有超过半数资金放在现金和储蓄类资产里,52.6%;
另外,保险和养老金占26.8%;
股票投资占9.5%;
信托占5.2%;
……
欧元区的家庭和日本相似。
家庭配置最高的资产同样是现金和储蓄,35.2%;
保险和养老金,31.7%;
股票投资,17.1%;
信托,7.2%;
债券,5.5%;
……
日本和欧元区都有比较强烈的储蓄倾向。而美国家庭则不太一样,风险偏好会更高一些。
股票,33.1%;
保险和养老,32.6%;
现金和存款,13.5%;
信托,13%;
……
从资产结构上来看,美国家庭资产配置更分散,结构更合理一些。事实上,美国的财商教育普及,也是发达国家里做得最好的。
横向对比其他国家,我对“均衡配置”有进一步的看法。
人很难摆脱过去经验的影响。
对冲基金管理人、财经作家张潇雨曾概括过人的投资偏好,“你十几岁二十几岁时,对整个投资市场和各类投资品的印象和体验,基本构成你的投资偏好。”
美国家庭错过美股黄金三十年,是个典型例子。美国七十年代经济和股市太惨,以至于美国家庭在股市的投资比例从70%下降至40%。
但正是这个阶段,美股翻了三四倍,但大部分投资者没有享受到股市增长的红利。
过度悲观会踏空,过度乐观难逃顶。
日本家庭经历了二战后腾飞的经济时期,赚取家庭财富后,开始拼命买房。日本房价节节攀升,随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失落的二十年”来了。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有些熟悉的感觉。是的,因为过去二十年中国楼市太过美丽,把房产当做财富密码的,不在少数。但是,如果不突破认知,过度集中的资产配置,会面临两个风险:
1、当房价横盘,甚至下行的时候,储蓄利率走低,家庭财富会面临严重缩水风险;
2、你很难抓住下一个十年的科技增长和制造业升级的红利。
适当调整投资结构,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是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带给我们的启示。
所以,尽量放下你原来的投资偏好,客观地做好投资配置。
几个必须留意的趋势
最后,回答一下开篇的问题,“中国家庭的钱,该投入楼市,还是流入股市?”
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做出应对——均衡配置。
做好大类资产的配置。该买房就买,但如果考虑配置多套房来投资,可以考虑一些金融产品。资产配置越合理,就有更高的概率享受不同资产的上涨。
不管是过去的经验还是国外的经验,只能作参考不能过于迷信。
所以,对当下和未来的趋势有大致的判断,是我们不能回避的。
一、要分好蛋糕,高层提出的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必是一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目前,腾讯、字节等龙头企业已经发出响应,给予巨额资金支持。
二、要做大蛋糕,高新科技,“硬科技”是关键出路。庞大的新能源产业链,碳中和、制造业升级,不能忽视。
而股市其实是双刃剑,要严防个人通过股市非法造富,又要借助股市帮企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融资。
虽然大家都想要唯一的答案,但我认为需要持续跟进,直接给出“绝对利好股市”或“绝对利好楼市”也是对大家的不负责。
跟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投资。
62%的中产家庭,计划未来一年提高公募基金资产的配置;
高净值人群已经在布局碳中和概念和ESG资产;
......
但我们回过头看,只有不到四成的家庭,投资理财收益为正的。将近五成的家庭投资不赚不亏,剩下一成是亏钱的。
好在最近三年,随着财商教育的普及,我们中国家庭所做的投资,平均收益率有所上升。
不断跟进和把握趋势,不断提高认知,扎实学习理财知识,才是硬道理。
文章来源:智友学院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