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是母基金行业内的第一份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通过首次系统全面地探讨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在社会影响力上的绩效,并披露相关结果,希望能够对从业人员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深层次了解影响力评估的意义有所帮助,助推影响力因素纳入更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
2021年,A股市场似乎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但无论哪一方面,对科创投资来说,都可以解读出利好的气息。
一方面,进入注册制时代,IPO现场检查风暴来临,多个企业止步IPO。
在2021年开启后的50多天里,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有近40家企业止步在IPO前的临门一脚。
2月19日,上交所发布一则公告,终止了对AI语音技术领域独角兽云知声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在此几天前,另一家柔性屏领域的头部公司柔宇科技也宣布终止IPO进程。
1月29日,证监会正式下发《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抽中20家企业,向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进行全面现场检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20家企业中已经有14家申请终止审查,可见现场检查“威力之大”。
据统计,自2021年1月1日至2月19日,在A股试点实行注册制的创业板总共终止审核企业26家,其中仅2家公司为审核不通过,其余均为发行人主动撤回;科创板终止审核企业11家,全部为主动撤回。
注册制中对上市条件做“减法”,但发行的监管仍在做“加法”。可见,监管机构决心很大,要在保证企业上市过程顺畅的情况下,筛掉那些不符合上市标准或不符合科创属性、又希望借助注册制改革东风上市的企业,把机会给更多真正优质的科创企业。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造富现实在接连实现。2020年,无论在价值增长,还是退出方面,科创板、创业板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而2021年,预计也将是一个丰年,科创板投资红利期即将到来。
在价值增长方面,2020年,以科创板为例,可以看到科创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高涨幅、高市值特点,硬核科技成为“主战场”,一些个股的涨幅甚至领跑全球上市公司。
在全球主要指数中,科创50指数2020年全年以39.30%涨幅超越深圳成指,并逐渐追上纳斯达克全年涨幅。
据统计,科创板2020年的IPO总数已占A股总量的46%,其中涨停股频现,高价股占了A股总量的30%。
是哪些行业主导了这样高速的价值增长?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有近7成科创板IPO集中于机械设备、医药行业、电子和计算机行业。这前四大行业IPO融资规模占全板块78.71%,占总IPO数50%以上。
在退出方面,对大多数VC/PE来说,2020年无疑是一个退出大年。而2021年预计也将是一个丰年,上市大年已来。
根据中金的数据,2020年A股减持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兴业证券的数据则显示,随着IPO规模从2018年的1378亿元升至2020年的4177亿元,A股解禁和净减持规模也从2018年的2.8万亿、773亿元升至2020年的4万亿、5448亿元。
种种迹象可见,2021年将继续利好。
在上市融资方面,科创板投资红利期即将到来。一方面,大量一级市场科技公司纷纷宣布辅导备案,有望在2021年完成科创板IPO;另一方面,新三板正呈现“转板热”。同时,大量中国已上市科技公司选择科创板“二次上市”。
截至2021年1月17日,新三板发布52家拟赴科创板上市企业,平均市值20.22亿元,新材料领域涵盖7家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涵盖16家企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涵盖9家企业,生物产业领域涵盖9家企业。
据中金预计A股在2021年的减持规模可达5000亿元。兴业证券则预计,2021年总解禁规模约4.6万亿元,其中约14%减持,也就是6437亿元,相比2020年还要更甚一筹。
当然,如此前我们在《企业上市后,为什么不能马上退出》里所解释的。对VC/PE来说,解禁期后的减持也需要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会对收益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一点,在注册制时代也不例外。
文章来源:看懂投资
Copyright 2009 by Creditease Corp.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10222285号-8 版权所有 宜信惠民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宜信普惠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2288
瑞承全国服务热线:
95183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