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前线】造富与严监管同行,科创投资红利期即将到来!

2021年,A股市场似乎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但无论哪一方面,对科创投资来说,都可以解读出利好的气息。


一方面,进入注册制时代,IPO现场检查风暴来临,多个企业止步IPO。


在2021年开启后的50多天里,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有近40家企业止步在IPO前的临门一脚。


2月19日,上交所发布一则公告,终止了对AI语音技术领域独角兽云知声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在此几天前,另一家柔性屏领域的头部公司柔宇科技也宣布终止IPO进程。


1月29日,证监会正式下发《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抽中20家企业,向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进行全面现场检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20家企业中已经有14家申请终止审查,可见现场检查“威力之大”。


据统计,自2021年1月1日至2月19日,在A股试点实行注册制的创业板总共终止审核企业26家,其中仅2家公司为审核不通过,其余均为发行人主动撤回;科创板终止审核企业11家,全部为主动撤回。


注册制中对上市条件做“减法”,但发行的监管仍在做“加法”。可见,监管机构决心很大,要在保证企业上市过程顺畅的情况下,筛掉那些不符合上市标准或不符合科创属性、又希望借助注册制改革东风上市的企业,把机会给更多真正优质的科创企业。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造富现实在接连实现。2020年,无论在价值增长,还是退出方面,科创板、创业板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而2021年,预计也将是一个丰年,科创板投资红利期即将到来。


在价值增长方面,2020年,以科创板为例,可以看到科创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高涨幅、高市值特点,硬核科技成为“主战场”,一些个股的涨幅甚至领跑全球上市公司。


在全球主要指数中,科创50指数2020年全年以39.30%涨幅超越深圳成指,并逐渐追上纳斯达克全年涨幅。


据统计,科创板2020年的IPO总数已占A股总量的46%,其中涨停股频现,高价股占了A股总量的30%。


是哪些行业主导了这样高速的价值增长?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有近7成科创板IPO集中于机械设备、医药行业、电子和计算机行业。这前四大行业IPO融资规模占全板块78.71%,占总IPO数50%以上。


在退出方面,对大多数VC/PE来说,2020年无疑是一个退出大年。而2021年预计也将是一个丰年,上市大年已来。


根据中金的数据,2020年A股减持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兴业证券的数据则显示,随着IPO规模从2018年的1378亿元升至2020年的4177亿元,A股解禁和净减持规模也从2018年的2.8万亿、773亿元升至2020年的4万亿、5448亿元。


种种迹象可见,2021年将继续利好。


在上市融资方面,科创板投资红利期即将到来。一方面,大量一级市场科技公司纷纷宣布辅导备案,有望在2021年完成科创板IPO;另一方面,新三板正呈现“转板热”。同时,大量中国已上市科技公司选择科创板“二次上市”。


截至2021年1月17日,新三板发布52家拟赴科创板上市企业,平均市值20.22亿元,新材料领域涵盖7家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涵盖16家企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涵盖9家企业,生物产业领域涵盖9家企业。


据中金预计A股在2021年的减持规模可达5000亿元。兴业证券则预计,2021年总解禁规模约4.6万亿元,其中约14%减持,也就是6437亿元,相比2020年还要更甚一筹。


当然,如此前我们在《企业上市后,为什么不能马上退出》里所解释的。对VC/PE来说,解禁期后的减持也需要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会对收益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一点,在注册制时代也不例外。


文章来源:看懂投资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