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成为“亿万富翁”的概率比较高?

来源:公众号活法 作者橘玲


编者按:

公司破产和公司破产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如果非要从道德层面来审判的话,有些事情就没有公允的做法了,毕竟财商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正如《幸福资本论》一书所言:“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财富自由,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准备。”


经济独立,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

第一次把经济独立的思考方式教给日本人的是投资家阿尔·塔加特·墨菲和埃里克·加瓦所著的《日本富裕你贫穷,为什么?》(每日新闻社1999年3月)。

这之前,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自由是主观性的(内心的)问题

“没有金钱就没有自由”这种彻底的现实主义很让我震惊。

那么,平凡普通的工薪族要达到经济独立、自由生存该何去何从,我曾在拙作《垃圾投资家的人生设计入门》(媒体工作1990年11月/之后改名为《世界上只有一种“黄金的人生设计”》讲谈社)中进行过论述。

之后,由罗伯特·清崎所著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筑摩书房,2000年)使经济独立和自由的关系广为日本人所知。

虽然这样,但遗憾的是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好像并不多。

人们会放弃,说“那是不可能的”,但真是这样吗?

追求财富,储蓄很重要

在我为未来的人生而烦恼时,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托马斯·吉·斯坦林和威廉姆·迪·丹古所著的《隔壁的亿万富翁》(早川书房,1997年)。

原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斯坦林和朋友丹古一起,在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本土的亿万富翁为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他们发现跟一般人的常识不同:

有钱人没有住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里,而是住在普通民众周围。

斯坦林和丹古见到的富翁往往穿着便宜的西装,开省油而结实的汽车,周围谁都不会注意到他们是亿万富翁。

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有着普通的父母或出生于贫困阶层。

美国的统治阶层WASP(日人·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新教徒)中亿万富翁的绝对数量最多,但从人口比例来看该阶层只排名第四。

从出生国来看,亿万富翁人数最多的依次是从俄罗斯、苏格兰、匈牙利过去的移民,大多数是第一代。

表示处于社会底层、被歧视的人成为亿万富翁的概率比较高。

出生在富人家庭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只需要继承遗产就够了,而被虐待的人们为了向上爬必须节约。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

这些不过都是些大道理而已"。

因此,斯坦林给出了具体建议:

“如果能拿出收入的10%~15%存人银行坚持节俭生活的话,那谁都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财富自由

正确来说,需要“平均年收入两倍的收人”,如果夫妻双方都工作就能达成。

我们假设日本大学毕业生工作一生的平均总收入为3亿4亿日元,夫妻双方都工作的话,假设终生收入为6亿日元。

如果将其中的15%用来存款,那就是9000万日元。

假设存款率是10%(6000万日元),按年利率3%计算,那么退休时的资产应该会超过1亿日元。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个人好不容易进人职场却因结婚、生子等原因成为专职家庭主妇,这在经济上是多么不当选择啊。

抛弃能换取3亿日元终身收入的人力资本(在劳动市场上获取财富的能力),而买一张不可能中的彩票(中一等奖的概率远低于交通事故的死亡率),真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在欧美或日本这样富足的社会,纵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勤奋、节俭、共同工作,谁都能成为亿万富翁,抵达经济独立的终点。

乍一看,这很美好,但也很残酷。

如果仅凭努力就能成为有钱人,那么贫穷就不是由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的阴谋导致的,而是个体自身的原因。

本文摘自《幸福资本论

橘玲 著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