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是母基金行业内的第一份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通过首次系统全面地探讨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在社会影响力上的绩效,并披露相关结果,希望能够对从业人员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深层次了解影响力评估的意义有所帮助,助推影响力因素纳入更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
来源:南方基金
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底,公募基金市场上的基金产品共有7682只,对应资产净值合计18.31万亿元,规模较去年底增长了3.54万亿元。
公募基金为何迅猛增长?本期我们试图用几张图看清18000000000000背后“玄机”。
01
18万亿主要推手——主动权益类基金
2019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分别大涨104.31%、107.10%。
由于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出来明显的“赚钱效应”,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增:据Choice统计,股票型基金新增规模超3000亿份,混合型新增规模超1.4万亿份。
紧接着,两个大大的问号来了:为什么近两年公募基金赚钱能力大爆发?未来还能保持吗?
02
主动权益类基金靠什么赚钱?
在中银证券看来,主动权益类基金想超越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市场平均水平,就必须发挥其专业的选股优势,条件有二:
资料来源:《2021年度基金投资策略:巧借北上风,扬眉连三载》
一是A股表现持续分化。
拥有专业选股能力的公募投研团队,相对于散户更容易通过深度基本面研究、精选标的,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二是A股机构资金“话语权”提升。
不论是北向资金持续流入,还是国内机构基金走向壮大,都有利于A股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风格转向,而这样的风格正是公募基金坚持的投资原则。
03
主动权益类基金未来还能赚钱吗?
预判1:A股持续结构性分化是大概率事件
2010年以来,一方面我国GDP累计同比的中枢持续下移,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ROE(企业利润额/企业净资产)持续下降,即“资本回报率中枢”持续下移。
所谓的“资本回报率中枢持续下移”翻译成大白话,大概意思是投资能够获得的平均回报率会越来越低。
在有限的资本投入下,资本必将持续注入“高确定性”与“高质量”的领域,在这种投资模式下, 强者恒强的上市公司龙头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因此“A 股将持续分化甚至加剧分化”。
预判2:外资增量可期,机构话语权将持续提升
随着“A 股国际化”以及国内对境外投资机构政策的逐步放宽,外资对A股的配置比例将持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成熟的机构投资理念或将逐步占据A股主流地位,从而逐步改变散户风格为主的短期博弈市场。
最后,想借用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的一句话展望公募基金的未来表现:有很多人担心这几年基金已经涨了很多,我说这是新常态,你们要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的美股化,好资产的一个慢牛、长牛时代已经开始了。
Copyright 2009 by Creditease Corp.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10222285号-8 版权所有 宜信惠民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宜信普惠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2288
瑞承全国服务热线:
95183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