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DG资本
11月11日凌晨,翻看着购物清单里待发货的宝贝,“尾款人们”心满意足地掖了掖被角,合上了重重的眼皮。
而这一天也是“老双11人”口中的“双11正日”。
所以今天当我们讨论“双11”的时候,虽然它看来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是一个剁手的好时候。
但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双十一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比如为什么有两轮预售?刚下单的货物为什么隔天能到?以及为什么明明没想买,但看着直播就剁手了…
双十一的内核,可能已经在发生变化。
为什么有两轮预售?
今年的“双11”来得比以往早一些。
10月20日,随着李佳琦、薇娅就开始做预售直播,各大品牌也开始了第一轮预售。
这是今年的新玩法。在10月21日到11月1日的第一轮预售中,所有活动商品均为“预售”,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后,还要在11月1日-3日支付完尾款。11月11日为第二波,规则照样是先付定金再付尾款。
面对这个新玩法,打工人二话不说就是买。在10月21号晚上那近8小时的预售直播里,李佳琦直播间观看量达到1.6亿次,预售了126款产品,而薇娅直播间观看量达到1.49亿人次,预售了149款产品。淘宝直播定金GMV排名显示,两人GMV合计超过70亿,销售订金超10亿元。
这是12年以来,阿里首次对“双11”进行明确时长调整。在刚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阿里解释,此举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曝光及触达消费者的机会,也将成为疫情下消费复苏的重要催化剂。
具体而言,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来看——
▌供给侧:商家冲销量,减轻物流压力
第一,对于供给侧而言双11是一个商家集体自救冲销量的节点。
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商家们的整体销量不如往年。对于刚刚熬过疫情的商家来说,下半年的每一个营销节点都很重要,而双11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商家们需要一个力度更大、时间更长的购物节来冲销量弥补损失。
双11的销售期提前,意味着折扣优惠时间拉长。不论是平台还是商家,营销手段都更丰富,可以触达更多用户冲击销量。
第二,销售期提前有利于减轻运营服务、物流压力。
疫情推高了电商的渗透率,在本次“双11”之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618”的大促销影响下,今年二季度整体网上实物零售额占总社零额度占比达到历史新高的29%。也就是说,电商的份额从2%到20%花了10年,但从20%到接近30%,只花了几个月。
同样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做出口的“外贸”工厂为了自救也开始转为“内贸”。此前有媒体报道,双11将有30万家外贸工厂首次参加天猫双11。
因此,可想而知物流服务的压力也增大了,时间拉长则有助于压力的分摊。而在需求的层面,销售期提前也是一个争夺用户的策略。
▌需求侧:用户争夺
第一, 抢占用户“购买力”
由于今年整体消费水平还没回到正常水平,这意味着,消费者的绝对购买力下降,并且各个平台的商家都憋足了劲在双11冲销量。
简单来说就是平台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如果有平台更早开售,就可以更早“绑定”用户,以免他们被别的平台抢走。
第二, 扩大用户人群
“光棍节”变成“双节棍”后,电商有更多的营销手段触达更多用户。
双11预留了11天进行社交裂变、定向激活未购老用户。在第一波爆发后,还可以利用第一波销售数据进行用户扩散,比如扩大外围相似客户、相似人群拓展。
崭新的科技力
像双十一这样购物集中爆发的时间点,某种程度上最好地体现了“技术改变了我们的购物体验”这句话的意义。
一端,是让消费者购物下单的过程更加平滑流畅,并且当天付完尾款,第二天就可以收到货。
何以实现这样的速度?这些货品品牌方早已备好货,利用了线下门店作为前置仓,等着消费者的下单自动进入发货流程,就可以实现次日达。
另一端,是让商家感受到技术,过去,在云计算、AI乃至大数据分析还没有得到普遍使用的时候,如果商家要预测流量,进而决定备多少货,备在哪里,需要通过领券的多寡来进行预测。
不仅如此,曾经他们要为每个流程费时费力:资金的周转、货品的积压、品牌的打造、流量的运营以及客户的管理。而今天他们都有充足的工具,让这一切来得井然有序。
而现在,商家能依托交易打造大数据,比如食品商霸蛮就根据天猫、京东等平台提供全面的客户画像数据以及食品行业消费趋势,来研发新品。通过数据霸蛮发现,其女性用户超过75%,多是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都市白领和精英人群;而在品类方面数据显示螺蛳粉等品类用户需求暴涨。
都市丽人爱吃螺蛳粉…这个搭配是不是令你眼前一亮?
此外,商家还能通过AI辅助进行决策,比如预测销量,准备存货,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尽快获得货品;并且再向上延展,将大数据和AI作用于供应链各个环节…零售行业纷纷进行“数字化升级”,以获得更精确的经营决策和更高的效率。
内容驱动下,消费者的决策更快了
最后要来说说消费者的变化。2020年,电商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直播的兴起。
熟悉直播的人都知道,在李佳琦薇娅的直播间会有专属优惠券,或者额外赠品。有时候你只想上去看个热闹,却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地被种草了。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电商正在从刚需消费为主的货架电商,走向内容驱动的内容电商。
前者的代表是淘宝,大部分用户去淘宝买东西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因此它的搜索非常重要,后者的代表是抖音、快手,大部分用户在抖音、快手都是先看内容,看到好东西激发了他的“快思维”,形成所谓种草,然后迅速下单。
什么是“快思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将人的思维分为两个系统: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可以称为快思维。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可以称为慢思维。
人在每一天之中都会做很多决策,这些决策中大部分用到的都是快思维。广告、营销的作用就是让你在消费决策时更多地使用快思维而非慢思维。
在慢思维的消费行为下,消费者往往由需求激发购买欲望,也就是说消费者消费的起始点是理性的。当消费者存在这样的欲望后,就会去淘宝搜索相关商品,然后通过选择、比价等一系列行为下单。
而现在,内容电商的发展最大化激活了消费者的快思维,它的效率来得比广告还快。直播电商的快思维方式是利用直播直观的产品展示、体验,限时的优惠、赠品,主播的个人魅力等,促进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决策和下单,它的转化路径更短。
直播电商的出现,可以说将人类的快思维挖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创造了一个快思维消费的万亿市场。早在去年,直播就已成为拉动电商增长的内容化引擎,数据显示,天猫及淘宝已有10万个品牌通过直播与用户互动。
此外,在外界的聚光灯聚焦在几大个人主播之余,新的直播市场正在崛起。除了找头部主播带货,广大品牌商更希望发展自己的店铺直播。原因是通过头部主播带货,粉丝对品牌忠诚度仍不高,所以品牌也在逐渐建立自己的品牌直播。
小葫芦带货红人榜显示,近三十天内,带货排名前 100 的账号中已经有 30 家品牌官方直播间,其中前 20 的账号中有 5 家品牌商占据位置,预示着品牌自播间正慢慢成为趋势。
小结:
总而言之,因为今年疫情的背景和技术的演变,为双十一注入了新的基因,今后的促销节,还能有什么玩法?
以及除了花样变多,时间变长,购物更畅通方便,以及直播增添了购物体验剁手几率以外,今年的双十一,你还察觉了哪些变化?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