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基金Family】投资人们,双十一里买的产品,有些可能就是你自己投资的

10月21日,双十一预售开启,第一枪从直播电商打响,数据惊人。

在淘宝站内,据知瓜数据显示,10月21日晚上六七个小时里,仅李佳琦和薇娅两位的直播间里,预估销售额均超30亿,累计相加近78亿。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实际数据基本接近。

这一数据,直观地让我们看到了消费品行业的波涛汹涌。“双十一”这一标志性的事件,也直观证明了中国内循环和内需的消费,是已经看得见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登上头条的不再只是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一个酱油市值千亿,一个食用油市值千亿,一个电子烟估值千亿……千亿的消费品牌层出不穷。

虽然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所满足的需求看起来很传统,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很不一样。新的品牌在涌现,产品背后的流量运营、供应链管理等也都在发生变化。

以食品为例,大食品在中国恩格尔系数中占比30%左右,还有大量的创新出现,因为代际变迁和消费者的理念在变化,过去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不光是要变得好,还要有格调。

总之,消费品这个大门类历史足够长、品类足够多。无论是从消费选择,还是创业和投资,都大有可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的生态企业里,那些你可能已经很熟悉的“新消费品”。


信良记

一天吃掉6.5万吨的小龙虾里,很可能就有信良记。


根据叮咚买菜数据,在今年“五五购物节”活动期间最受欢迎的产品小龙虾日均销量超6.5吨,5月总销量超200吨,较4月增长近60%。


据美团2019年发布的《小龙虾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用户在美团平台消费了约4.5万吨小龙虾,如果将这些小龙虾首尾相连,总长度可以沿赤道绕地球将近3圈。


小龙虾虽然是单品但市场足够大而且持续增长,用麻小去网罗用户的质与量都存在想象空间。


信良记在这场争夺消费者味蕾的小龙虾风暴中快速增长。


小龙虾是信良记的主打产品之一。在疫情爆发之前,信良记主要服务于 B 端餐饮企业。


但在餐饮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B 端餐饮企业的生意大打折扣,信良记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库存压力很大。


信良记及时转变了策略,开始直接面向 C 端用户,卖预制菜——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线了经过清洗及调味处理的小龙虾,用户只需要通过炒锅加热或者微波加热几分钟,就能享用一盘美味的小龙虾。


信良记小龙虾在各大主播的直播间里大火。


在罗永浩第一期直播里,出现了信良记小龙虾。罗永浩的小店里最初严选的商品,除了锤子科技周边以外,仅有的4件“外部品牌”分别是雪碧、奥利奥、每日黑巧和信良记小龙虾。


在抖音上,4月1日直播当晚,罗永浩直播总共售出46.5万盒麻辣小龙虾。


从 2020 年 2 月 7 日到 17 日,信良记在 C 端的日销增长超过 10 倍,从 8 万涨到近百万。


可控制化、标准化的流程才能够确保小龙虾产品一致的品质和安全要求。信良记能逆势增长的关键在于,它们所掌握的食品工业技术以及对产品的打磨。例如,通过「秒冻锁鲜」技术,将食品在 -196℃ 的低温中,进行极速冷冻,锁住食品原有水分,使加工后的小龙虾的口感与品质更接近活虾。


基于这些基础设施条件,信良记完成转型,它完成了从生产、加工到品牌,既有 To B又 有 To C 业务的闭环,成为为数不多的掌握了全链条的食品企业。


三顿半

去年的天猫双十一,“三顿半”成了咖啡“黑马”,开启预售的第一个小时就卖出60万颗,当天的成交额超过去年全年。


靠着一款还原现磨风味的即溶“小罐咖啡”,“三顿半”在当年的双11、双12接连问鼎天猫咖啡品类第一名,4岁的三顿半超越百年品牌“老大哥”雀巢,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双 11 咖啡榜首的国货品牌。


2020 年,天猫 618 理想生活狂欢季数据显示,三顿半从 2019 年双 11 咖啡类目第一名开始跃升为 2020 年 618 冲调大类榜首(咖啡是冲调的子类目)。排在三顿半后面的店铺,有雀巢、星巴克家享咖啡。


有意无意,三顿半开创了“精品即溶”这个新的小众品类。



在三顿半出现前,传统的速溶咖啡只是一个低端品类,口味也多被咖啡爱好者诟病。


三顿半基于冷萃口味、3秒可溶性、创新包装,为商务人群、旅游爱好者解决了“随时随地喝上一杯高品质咖啡”的痛点。


其实,让三顿半成为网红的这个小罐装产品,是三顿半的第三代产品。在这之前,三顿半已经经过了3年的持续尝试。


从第一代产品开始,三顿半每个产品上市之前,找大量消费者提意见。


甚至在2019年3月,三顿半在大本营长沙开出了被称为咖啡研究室的第一个线下店。据三顿半解释,这个门店最大的价值不在于销售,而是新品测试,顾客可以以约20元的价格喝到一杯拿铁,但是必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是填写调查问卷。


而且,三顿半在后端供应链上下功夫。

以超速溶咖啡为例。原来泡速溶咖啡需要热水,还有一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麻烦——必须得有一根棍(搅拌棒),才能加速溶解。


三顿半在后台做了生产工艺的优化,摒弃了常见的速溶咖啡工艺——喷干(喷雾干燥法),创新性地将冻干工艺大规模应用到了咖啡上。于是,三顿半的冻干咖啡粉能快速溶于任何温度的多种液体,不限于热水,且产品工艺好到不要那根搅拌棒也能溶解,与此同时,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咖啡的风味。


好的产品,好的外观设计等因素的促成下,在流量红利消失的时代,三顿半被用户大量自发传播。之后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

幸福西饼

在蛋糕这个传统不过的行业,幸福西饼做成了一家“互联网蛋糕”品牌,成为了互联网餐饮品牌通过新鲜现做和快速配送更好服务消费者的代表企业。


公开媒体报道,2018年幸福西饼每日的订单量已经达到近4万笔,有1000万线上粉丝,顾客的复购率达到60%,年营收超过10亿元。


如何做到如此高的生产和服务效率?源于转型。

2013年,成立五年的幸福西饼已经拥有40多家门店,同时是华润万家300多个连锁超市的供应商,年产值在6000万元左右。在这时,它开始了推倒重来的转型尝试。


2013年转型做互联网蛋糕,从线下烘焙门店到线上蛋糕品牌;从区域性品牌到全国性品牌;从品类品牌到渠道品牌。


为什么蛋糕用户会迁移到线上?从需求端来说,蛋糕有预订和配送需求;蛋糕均价150元左右,可以支持1对1的配送成本;另外,移动互联网已经解决了选品和支付问题。


基于这些判断和条件,蛋糕有了脱离实体店的可能。


随着逐渐线下做减法、线上做加法,品类扩展等措施,幸福西饼蛋糕完成从0到1的过程。同时,借助“加盟”等措施来获得高速发展。


幸福西饼的核心能力围绕着“分布式工厂”。幸福西饼首先将蛋糕做成一个标准品,通过中央工厂和卫星工厂体系,使蛋糕的品控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再加上它自建物流,可以做到从下单到送达只需两个小时。


有了分布式工厂,才有了“新鲜即时”;再延伸出来更低的成本,让前端销售性价比更高;在全国布点后,才能够支持全国范围内的品牌推广。而接下来需要提升的是IT能力,包括供应、结算、仓储、配送全链条IT升级。


基于这些能力,在疫情期间,幸福西饼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并行的商业模式,在疫情期间不打烊,不缺席消费者的早餐与节日。


以上是食品领域典型的新消费品牌,小龙虾、咖啡饮品、蛋糕……这些看起来再平常和传统不过、毫无想象空间的地方,长出了这些全新的“国货之光”。

其实,在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的生态圈企业里,新消费品牌的名单还很长,像蓝河乳业、乐纯酸奶、原麦山丘(面包品牌)、鲨鱼菲特(健康食品品牌)、溪木源(新锐国货护肤品牌)、素士(个护家电品牌)、友饮(无人咖啡品牌)等等一大批创新型的产品和品牌。

而且,除了人用的消费品,宜信母基金的生态圈企业里还有针对宠物的消费品牌,如宠物用品和服务品牌“未卡”等。宠物消费也在升级,与之相关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也在大量涌现。

今天的消费品,因为互联网、新技术等的作用,在渠道、媒介和消费者行为方面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消费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包括一些服务性的消费,比如说教育、医疗和零售等。同时,还可以在消费中找科技,消费与科技的结合也有大量的空间。所以,消费领域的市场空间和想象空间都是巨大的。


X

加入收藏失败,请使用Ctrl+D进行添加